兩岸年輕人挑戰投資理財 形成市場新興力量◆文/蔡紹堅(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4-02-17
兩岸年輕人近年越來越熱衷投資,不論是臺灣,還是上海的證交所,新開戶的投資人中,都有很大一部份是30歲以下年輕人,甚至還流行起了「攢金豆」及「存款特種兵」等千奇百怪的投資方式,顯示年輕一代的金錢觀與財富觀正出現改變。
兩岸年輕人挺進股市 成市場新生力軍
中國大陸A股近年表現低迷,但在去年9月底曾有過一波強力的反彈,也激勵了大批民眾在「十一」長假前開戶進入股票市場,開戶量達到平常的4至6倍,年輕人又佔多數,以「85後」(1985年後出生)及「90後」(1990年後出生)為主力,「00後」(2000年後出生)也大幅增加。
根據中國大陸券商的統計,這波開戶潮,小於等於25歲的新開戶投資者佔比兩成;25至35歲佔比三成;36至50歲佔比四成;大於50歲佔比一成。
不只中國大陸,臺灣證交所2025年公布的數據也顯示,2024全年新開戶的70多萬人中,20至30歲的共佔12萬,是增加最多的年齡區段;0至19歲也有將近11萬人,緊追在後。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發現,不管是臺灣還是中國大陸,年輕族群都正在積極投入股市,成為市場上一股新興力量。而這背後的一大原因,是20、30歲的年輕人正處於事業的快速發展期,逐漸擁有經濟能力,投資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在股市多頭的浪潮下,自然就被吸納進市場。
攢金豆豆、下鄉定存 中國大陸年輕人投資拼創意
相較於臺股近年頻創新高,中國大陸股市近年的表現明顯低迷許多,也令不少投資人興趣缺缺,但中國大陸年輕人對於投資的需求並沒有因此消失,反而以更有創意,更加天馬行空的方式實現。
2023年起,中國大陸年輕人就流行起「攢金豆豆」的投資方式,年輕人每個月一領到薪水,就到珠寶行、銀樓購買一顆重量僅1公克,外型跟一顆碗豆差不多大的「金豆豆」。
相較於金條、金飾,「金豆豆」的價格只有4、5百元人民幣(約1、2千元新臺幣),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只要少上幾次館子就能買得起,加上黃金的保值性強、流通性高,相較於跌跌不休的陸股,反而是一種更加穩定的理財投資方式。
也有年輕人認為,就算運氣極差,遇到金價下跌,至少買「金豆豆」還能當成存錢,不管怎樣都比出門亂花錢好,越存越多看起來也很有成就感,存到一定的量還能熔了打成首飾,送給心愛的家人。
不過,「金豆豆」也非全是優點,金價大漲之後,不少年輕人開始拋售變現,才發現當初購買的「金豆豆」居然摻了銅,不是「純金999」。有些消費者擔心買到假貨,選擇價格稍高的大品牌購買,但回收價卻不看品牌溢價,而是按照國際實時金價,導致比當初的購買價還低,不僅沒賺到錢還倒貼。
股市操作難度高,「金豆豆」又暗藏弊端,中國大陸年輕人索性將眼光轉向銀行,當起「存款特種兵」,他們定存的對象不是大型的商業銀行,而是一些二線、三線城市的地方型、村鎮型銀行。
隨著中國大陸央行持續降息,中國大陸「中農工建」等大行不斷下調利率,目前定存的利率只剩下不到2%,但與大行相反的是,不少地方型的中小銀行近期卻逆向上調利率,有些銀行甚至給出了3%以上的定存利率。
「存款特種兵」大多是住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年輕人,他們為了尋找高利率的定存,會特別搭乘高鐵跑到二線、三線城市,在地方型的中小銀行存款,許多人還會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分享最新的利率資訊。
不少年輕人還將存款的過程與旅行結合在一起,例如住在廣州的「特種兵」,很多都會在假日跑到河源、龍川一帶尋找高利率的銀行,搭乘高鐵只花費一個多小時,還能順便遊玩、吃美食。
但專家提醒,雖然部分中小銀行存款利率較高,但也要考察其規模與經營狀況,盡量避免到規模太小、不良率較大的村鎮銀行存款。2022年河南就曾發生多家村鎮銀行禁止存戶提款的亂象,影響超過40萬人,當地甚至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事件。
臺股創高後的震撼教育 「少年股神」們挫折中成長
臺股近年不斷創新高,大多數臺灣年輕人都選擇股市作為投資選擇,加上手機APP就能輕鬆交易,以及零股交易制度的進一步開放,更大大降低「小資」年輕人們進入股市的門檻。
除了多頭的吸引力外,另一方面,在長期低利率,以及房價高不可攀的環境下,比起把錢存在銀行,或不切實際的買房,年輕人更願意將身家投入股市,尤其在2020年疫情初期的超級大牛市,更是誕生了不少初入股市就賺得盆滿缽滿的「少年股神」。
「少年得志」也令許多年輕人們在面臨首次空頭時格外驚慌失措,2022年,臺股從上一年「萬八」的高潮摔落,一路跌破「萬四」,不少當年的「少年股市」都黯然暫離股市。
有些過於自信的年輕人借了信貸炒股,結果遇上熊市,以高槓桿的姿勢摔得粉身碎骨,欠下一屁股債,只能被迫從股市「畢業」,老實返回職場上班還債。
不過,在歷經多頭與空頭後,存活下來的年輕投資人還是多數,在瘋狂過後,他們學會資金分配與風險控管,在投資的同時量力而為,能夠更加淡定的面對漲跌。
易經、塔羅牌也能炒股? 連AI都來當分析師
奇妙的是,許多中國大陸的年輕投資人炒股不看本益比,也不看技術分析,而是使用「玄學」。例如,有一位學過塔羅牌的投資人,就用塔羅牌來算自己買什麼能夠賺錢,以及明天的股市走勢,準不準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可以在社群上分享,流量還不錯。
還有人靠著易經來炒股,並自認成功率很高,例如,用六爻占算次日大盤或個股漲跌時,十幾次嘗試中僅一兩次失誤;但這名投資人也強調,他本人只算不買,因為自己沒買的時候算得都很準,有買的時候就不準了。
更厲害的是,隨著AI的興起,還有年輕人開始嘗試用AI輔助炒股,使用的不是ChatGPT,而是券商的「AI選股」功能。該功能會結合投資人的投資風格與產業偏好推薦個股,讓投資人自行選擇要買入哪些股票。
正在測試此功能的投資人在社群平臺分享,只要選擇買入,就會盡量遵從AI的指示決定賣出時機與進一步操作。從測試中發現,AI的回撤與止損做得非常好,因為它不是人類,沒有情緒,不會「凹單」,算是很適合新手的功能,可以培養買入與賣出的習慣。
從頁面上可以看到,「AI選股」功能的勝率高達70%,算是非常漂亮的數字,收益率則是5%,亮不亮眼見仁見智。
兩岸年輕人勇敢投資 盼以財富打造美好未來之路
兩岸年輕人對投資的熱情與日俱增,表現出多樣化和創新的方式。在中國大陸,儘管A股市場近年表現低迷,年輕人依然積極尋找理財新方式,從購買「金豆豆」到「存款特種兵」,展現他們對投資理財的看法。
臺灣年輕人則在股市中找到財富增長的機會,即使只是「小資族」,也不輕易放棄,在牛市中勇敢衝刺,在熊市中謹慎操作,不斷學習與投資相關的知識,期盼能將知識轉為收益。
這些現象都反映出年輕一代對美好未來的渴望,也顯示出面對金融市場的靈活性與創造力,甚至透過「AI炒股」試圖重新定義投資。隨著金融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和金融教育的普及,這股年輕的投資力量將更具影響力,對兩岸乃至全球的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