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美夢?噩夢?兩岸運動產業發展兩樣情◆文/孫又揆(輔仁大學社會系兼任助理教授、聯合新聞網運動專欄作家)

  • 更新日期:113-12-23

臺灣的職棒體系經過跌宕起伏,近十年逐漸邁向成熟、展現新風貌,「臺式應援」與啦啦隊都是其中的重大亮點,不僅吸引大量球迷進場,更提升臺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對比之下,足球雖是中國大陸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卻接連爆發負面事件,儘管官方近年力圖改革,整體實力仍未見提升,前景不容樂觀。

大巨蛋加持 臺灣職棒再掀熱潮

今年臺灣的「棒球熱」從年頭熱到年尾,在可容納4萬人的臺北大巨蛋啟用效應加持下,中華職棒例行賽全年進場總觀眾人次達到276萬多人,單場平均觀眾人數也衝到7,684人,雙雙創下歷史新高。10月底的5場臺灣大賽,3場達到滿場、共132,625人進場觀看統一獅與中信兄弟爭奪中華職棒總冠軍。在臺北大巨蛋,9月的2場例行賽慶祝中信兄弟球星周思齊光榮退役,以及臺灣大賽的第一戰,都締造4萬人的滿場紀錄。

從商業面來看,這一年的中華職棒毋庸置疑是史上最成功的球季,相比1990年代初期、職棒早年的熱潮,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完全走出了十幾年前,假球案接連發生、進場觀眾小貓兩三隻,從業人員時不時擔心職棒產業隨時可能收攤的黑暗期。

除了票房之外,職棒相關的商業、娛樂、跨國交流活動,今年也是熱鬧滾滾。3月初,日本職棒讀賣巨人隊來臺與中信兄弟、樂天桃猿交流賽,為職棒球季暖場。11月的世界棒球12強預賽賽程在大巨蛋、天母球場熱戰,臺灣與日本、韓國、古巴、多明尼加、澳洲分到同組,面對實力強勁的各國好手,臺灣球迷擠爆大巨蛋,展現最強烈的應援氣勢,在主題曲「就一起」的激昂旋律,以及滿場球迷吶喊助威下,臺灣在分組預賽取得41敗的佳績,晉級4強前進東京,更在冠軍戰擊敗國際賽已27連勝的日本隊,首度在全職業層級國際賽事中奪冠。

啦啦隊成吸睛嬌點 「臺式應援」聞名國際

「臺式應援」和職棒啦啦隊,近年已成臺灣職業運動一大亮點,許多啦啦隊女孩儼然已是偶像明星,不僅相關商品熱賣,國際間的交流活動也讓臺式棒球文化在世界發光。去年經典賽期間,獲得國際媒體最多關注的就是臺灣極為熱鬧的球場氣氛和應援文化,包括富邦悍將應援團長Travis瘋狂甩頭的畫面、臺中洲際棒球場震耳欲聾的加油聲勢、啦啦隊的熱舞、個別球員的應援曲,都透過社群媒體傳送到全世界。

2013年開始,借鏡韓國職棒啦啦隊的表演模式,經過近十年的嘗試與調整,形塑臺式應援風格,啦啦隊文化不僅是棒球的附屬品,而是一個有巨大商業潛力的文化產業,也是臺灣外交「軟實力」的一部分。

這樣的國際曝光也延續到今年的棒球季,光是這一年,就有洛杉磯天使、奧克蘭運動家、亞利桑那響尾蛇、西雅圖水手等數支美國職棒球隊邀請臺灣的啦啦隊女孩赴美表演,將臺灣特有的應援文化介紹給美國球迷。臺灣啦啦隊與同為棒球大國的日、韓交流更是頻繁;6月時,日職的阪神虎啦啦隊Tiger Girls受邀來臺,與中信兄弟Passion Sisters同登大巨蛋演出。富邦悍將的Fubon Angels則與韓職的起亞虎啦啦隊雙邊交流,7月底起亞虎啦啦隊來臺演出,8月初Fubon Angels也站上光州起亞冠軍球場的舞臺,為韓職球隊應援。

近兩年來臺發展的李多慧、李雅英、安芝儇等「韓援」啦啦隊員,大展精湛舞藝,廣受臺灣球迷喜愛,已被當成臺灣職棒的一份子,還獲得許多廣告代言與綜藝節目通告的機會,知名度與人氣水漲船高。

負面事件接連爆發 中國足壇形象重挫

相對於臺灣棒球帶起的風潮和錢潮,中國大陸官方近年在足球運動投入許多資源,但現況和前景卻沒有這麼光明。

現代足球自19世紀末傳入中國以來,一直是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1990年代,中國甲A聯賽開踢,足球職業化的發展歷程,與1990年開打的中華職棒相近。不同的是,中華職棒近年已漸漸走出假球案的陰霾,但中國足壇自2001年爆發第一波假球案以來,放水、賭球、貪腐等負面事件幾乎持續不斷。

2001年,中國甲B聯賽發生連續假球案,2003年甲A聯賽有數場比賽被調查出放水、裁判收賄。200620072009年也都有操縱比賽的事件,在2009年的肅貪案中,有數十名管理人員、球員、裁判被判刑。

為了振興足球運動,2015年通過「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隔年公布「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希望在20312050年,全力實現足球一流強國目標,然而,賭球、假球與貪腐事件的影響仍未停止。

2022年展開新一波大規模足壇肅貪行動,前中國足球協會主席陳戌源、曾當選中國足球先生、前中國男足國家隊總教練的李鐵、中超聯賽董事長馬成全,都因收賄、行賄被判刑,據媒體報導,被調查出假球的比賽超過百場,涉案牽連之廣是中國大陸運動史上罕見。

中共官方力圖改革 惟成效不彰

雖然中國大陸官方力圖改革,展現對足球運動的重視,但男足的成績持續低迷,在世界一級足球賽事,難有求勝的機會,最近一次的FIFA排名,中國大陸名列92,在亞洲國家排第13名,是8年多來的最低點。今年9月的2026世足資格賽亞洲區外圍賽,中國大陸在客場對上日本,被日本隊以70、羞辱式的比分拿下這場比賽的勝利,可說是近10年力圖發展足球、改革足壇,卻依然成效不彰的寫照。

根據英國媒體BBC的報導,中國大陸足球的問題盤根錯節,整個體育產業缺乏專業的運動產業管理人才,制度上又因為官僚體系和裙帶關係,讓貪腐、假球事件頻繁發生,大規模整肅行動,也只是處理掉一批人、再換另一批人上來,還是做著同樣的事情。

從運動競技水準的角度來說,足球所需的選材、數據分析能力、人才資料庫的建置,都是菁英運動員養成必須的基礎設施,但這些在中國大陸尚未發展成熟。也因為如此,儘管中國大陸有人口優勢,也有許多人在踢足球,卻無法產出世界頂尖足球選手。雖然官方在推廣足球參與方面做出一些努力,往往淪為口號和文宣,實際成果並不顯著。

完善市場機制 深化全民運動參與

由政府帶領、國家全權控制的競技運動體系,以比賽成績或「奪牌」為唯一準則的體育生態系統,不是一個健康、有機的體制,運動員往往處於一個極為高壓、權威式的訓練環境。在奧運等大型國際賽會,中國大陸能夠以這樣的體制,在眾多個人的項目獲得好成績,但足球這樣的團隊運動,需要更廣大的公民參與、更廣泛、全面的資本流動和市場機制,才能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使整體運動競技實力隨之提升。

臺灣運動經濟的加速發展,以及職棒復甦,背後有許多原因。職棒聯盟和球員工會的努力、制度的健全,讓黑道、地下賭博勢力不再能輕易接近球員、操縱比賽,讓假球事件不再重演,是一大原因。另外,職業運動回歸商業活動本質,讓商業行銷和提昇聯盟的實力作為聯盟持續運作的準則,而不是處處仰賴政府的資源和作為來「救棒球」,也是讓聯盟能夠步上正軌、開創新局的原因。

這並不是說政府的角色不重要,如何從政策面,打造一個「全民運動」的文化,讓公民社會能自發性的發展出具臺灣特色的運動文化,是一個長期的工程,也是主管體育運動的政府單位和學者專家,需要集思廣益、從長計議的事。

期待未來,棒球文化的深化、運動參與的向下紮根,讓「享受棒球」這件事能夠成為多數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樂見臺灣的運動產業,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前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