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從執業律師到網紅卓卓上海陸配為愛來臺展開第二人生◆文/符芳碩(海基會綜合處 )

  • 更新日期:113-12-23

「首獎,眼光:有夢可想,作者『Andreaz卓卓卓』,恭喜!」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宣布第7屆「eye臺灣win兩岸」短片徵選競賽首獎得主時,Andrea帶著緊張的神情上臺領獎。在此之前,她從沒想過自己會從一個在上海執業的律師,搖身一變成為用鏡頭分享自己觀點的創作者,遑論能夠得到首獎肯定。「作為新住民,真正要融入臺灣社會,應該要學會怎樣對社會付出,讓大家都有機會有夢可想。」領獎時,Andrea這麼說。

非典型上海姑娘 網戀搭起兩岸鵲橋

這天我們和Andrea約在南勢角的咖啡廳見面,嫁來臺灣4年多,她進門第一句話就是「不好意思」,若非略帶字正腔圓的口音,還真看不出她是刻板印象中強勢嗆辣的上海姑娘。「其實我是浙江姑娘」,她說,家裡原籍浙江湖州,上海讀高中、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讀研究所,回國才在上海落了戶,「但上海話我都聽得懂,所以他們(上海人)應該也不能搞我!」她笑說。

留美期間,Andrea受洗成為了基督徒,沒想到,這個決定不僅為她的心靈帶來平靜,更改變了她往後人生。由於上海的教會女性較多,她轉而到交友網站上尋找有相同信仰的對象,但大陸網站的人們外表「參差不齊」,讓她決定在臺灣的網站上註冊,一年後,她收到先生的「虛擬禮物」搭訕,兩人終於牽上紅線。

Andrea笑說,過程中,她偷偷「肉搜」對方,發現他曾給其他女生送過虛擬禮物,但她選擇不戳破,而是在禱告後,選擇以信仰交託,並專注兩人的真誠互動。此後,兩人在工作之餘開始頻繁地語音通話、分享日常,卻刻意避談愛情。「我們更多是聊信仰、生活、工作,像朋友一樣陪伴。」某天,先生突然說:「我們不能再這樣聊下去了,感覺說不清楚這算什麼。」這段話反倒促使雙方坦誠面對情感,進而更加頻繁地聊天,終於讓男方決定飛往上海和Andrea見面。

「我也很緊張啊!」Andrea說。直到見面後,看到先生穿著正式,身上帶著紳士氣息,才逐步讓她放下心。例如,兩人晚餐後,回到先生投宿的酒店繼續聊天,男方擔心女方緊張害怕,直接把房門敞開,這個舉動讓她在心裡暗暗加了不少分,「可以可以可以!」,第一次見面留下美好印象,奠定彼此未來的堅實基礎。

一邊是家庭一邊是愛情 衝撞中真情終成眷屬

2017年,先生的公司進行調整,他原本有機會留任,但選擇趁此機會離職「為愛走天涯」,到上海和Andrea相處。回想那時,她說有些愧對先生,「想說來就來吧!沒有考慮太多幫他安頓的事情」,結果先生一卡皮箱來到上海,租了一個Airbnb的簡陋住處,大冬天的竟然沒有棉被,「事後看到他在床上縮成一團,好慘」。

先生後來在上海找到工作安定下來,然而,除了生活的問題,更困難的是說服父母接受這段感情。Andrea說,對於來自湖州的父母,臺灣簡直是個未知世界,加上中國大陸未開放臺灣自由行,兩人無法親自來臺看看男方家庭背景,「所以他們覺得我很不靠譜」。相處的過程中,父母的不信任成為這段戀情的最大阻力,不僅造成一向與父母親近的Andrea,與原生家庭關係十分緊繃,和先生也時有不愉快的感受,「我是夾在當中的那個,但我也有些鴕鳥心態,能不談就不談」。經過激烈的碰撞後,為了化解父母的顧慮,她嘗試用先生的品性打動父母,包括孝順的性格、以及為愛走天涯的真心,終於成功讓爸爸軟化。

2017年的聖誕團契,先生上臺分享故事,「我覺得他很怪,不是國文老師嗎?怎麼講話那麼嗑嗑巴巴的?」講著講著,投影幕竟然出現一首先生寫給她的情詩,原來這是一個大家安排好的求婚橋段,「他私下不是會給驚喜的臺灣客家男人,求婚竟然可以這麼浪漫」,當然就答應了,雖然「求婚戒不是我喜歡的款式!」Andrea笑說。原本反對他們相戀的父母呢?雖然不太習慣重大決定沒有經過家庭討論,「有些驚喜變驚嚇」,但最後看到女兒的堅持,也樂見其成。

從單純探病到移居臺灣 文化衝擊下更懂先生心境

不料,就在一切看來都要上軌道的時候,婆婆病倒了。那年是2020年,婆婆的癌症狀況已經很不樂觀,兩人決定先回臺灣陪伴她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當時臺灣的疫情還不嚴重,但防疫措施十分嚴格,Andrea帶著只有11個月的大寶搭著飛機回來,整路都在擔心染疫,緊接著又要在防疫旅館隔離14天,不僅得負擔高額費用、對於確診提心吊膽,婆婆也已情況危急,壓力非常的大。不幸中的大幸是,結束隔離後,夫妻倆仍有一些寶貴的時間和婆婆相處,沒有造成遺憾。

然而,母親的離世仍然對先生造成重大衝擊,加上疫情仍舊肆虐,進而動念想要留在臺灣生活。這個決定打亂了Andrea對於職涯的安排,「我當時原本想說要準備回去工作了」。此外,自己父母的不諒解再次帶來了家庭關係的緊張,「他們會想婚前不是約定好在上海生活的嗎?」,兩岸親友紛紛建議她「可以兩邊跑」。不過,這次她不再鴕鳥了,「我(給他們)的意思就是,我肯定得跟著我先生,夫妻倆就是要在一起,否則結婚後還兩個家,這樣算什麼呢?」

做決定是一件事,實際住下來卻是另一件事。首先,Andrea原本手頭上的工作一夕結束,「沒人會找我接案子了」,加上二寶出生在即,她必須適應全職母親、全職媳婦的生活。同時,先生作為傳統客家大家庭的長孫,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到家裡狀況、甚至親戚眼光。面對生活的劇烈變化,人生地不熟的Andrea連想出門散心都不知道可以去哪裡,「不能說是至暗時刻,但狀態真的很糟」。

不過,這樣的心境反而讓她更能體會當年先生在上海某些時刻的無助心情,「原來我當初不夠體會。我和他說我知道,其實根本不知道」,換位思考下,「我更加地在心裡面願意向著我的先生、更加的體諒他」,對於這樣的轉變,「我是很正向的去看待的」。夫妻倆更加坦誠地說出自己心裡的需要、一起面對人生的轉折,她也越來越習慣「長媳」這個角色。

用影片紀錄人生 實現新住民自我價值

時光飛逝,轉眼Andrea已經住在臺灣4年了,「我是越來越愛上臺灣」,她說。除了人情味肯定是魅力所在,更讓她切身有感的,是臺灣的育兒環境。由於在臺灣沒有正職工作,要幫孩子準備玩具都必須「吃老本」,長期下來也是壓力。這時,她可以帶著大寶和二寶到親子館放電,「免費的設施,還維護得很好,這些就是很值得(大陸)學習的」,另外,臺北市的玩具轉運站也可以租借玩具,很大程度減輕父母的負擔,這些都是臺灣值得驕傲的軟實力之一。

在育兒之餘,Andrea也嘗試拍攝影片,成立YouTube頻道「Andreaz卓卓卓」,透過自己的視角紀錄生活、分享觀點。談到成為Youtuber的心路歷程,她笑說,自己事業心不強,大部分的精力肯定放在孩子身上,才會嘗試感覺時間能比較彈性的創作者工作,但初期只能等小孩睡了、大半夜才來剪輯影片,反而搞得自己身體很累。不過,在先生的鼓勵下,她還是持續創作,如今獲獎肯定,「回頭想想,現在能獲得的小小進步,都是拜他所賜。」

展望未來,Andrea說,希望可以透過更客觀地介紹,使臺灣和中國大陸可以更瞭解彼此,「對我來說,就像是娘家和婆家,一個是我的童年到工作時經歷的地方,一個是我現在育兒到未來要生活的地方」,當然希望兩岸共好,相互學習優點。此外,她也希望藉由自己新住民的身份,為新住民爭取更多機會,改變臺灣傳統社會對於新住民的局限性認知,除了職訓、補貼外,要有多樣性的發展機會,她也建議新住民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同時也要善用自己的專業融入臺灣社會,實現自我價值。

問她下一支影片主題想做什麼?Andrea透露,作為一個新住民二寶媽,她想要更進一步關注臺灣的育兒環境。除了前述值得學習的面相外,也會嘗試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議,讓「生養孩子」對於年輕夫妻而言可以越來越友善。如她所言,臺灣是每一位新住民的家,這個家,也會因為新住民朋友的加入,越來越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