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後退休成全球趨勢 盤點各國做法◆文/黃欣(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10-25
聯合國「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顯示,隨著全球人均壽命增長,預估到2050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預計將從2022年的10%升至16%。屆時,全球65歲以上的人口將是5歲以下兒童人口的2倍。
針對人口結構不斷老化,世界各國首先面臨勞動供給減少,其次則是退休金支付壓力大增及社會福利保障供不應求等問題。全球資產管理龍頭貝萊德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今年3月份才提出警告,由於生活成本持續上漲,大多數人恐怕無法在65歲前退休。調整法定退休年齡,已成為多國不得不為的選擇。
多國都已研擬延後退休的法案與相關時間表。目前,各國法定退休年齡多在60到65歲之間,調整之後,多國的退休年齡將提高至65歲以上,日本、新加坡等國則計畫將最高退休年齡調整至70歲。
另據聯合國統計,近年來低收入國家的國民預期壽命增長幅度大大超過高收入國家。可以預見,隨著這些國家人均壽命的延長,未來也有可能逐漸延後退休年齡。
各國延後退休規劃
亞洲國家
▶ 日本
日本的人口老齡化程度世界排名居冠。據日本總務省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1月1日,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3,571.2萬,占比29.4%,進入超高齡社會。
日本從2004年修訂《老年人就業穩定法》後,階段性地推遲退休年齡,至2013年4月延伸至65歲。2021年4月起,最高退休年齡延到70歲。此外,立法規範企業雇用中高齡者的義務,提供企業獎勵金與高齡創業協助等。政策上路後,大量低齡老年人口回歸勞動市場,以2023年來說,日本60~64歲人口勞動力參與率76%,比2006年高20.9個百分點。
▶ 新加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2年世界各國人均壽命統計」,新加坡來到83.1歲,排名世界第三。面對老齡化的衝擊,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早在2019年表示,要在2030年前將退休年齡階段性上調到65歲,雇傭年齡上限調至70歲,同時勞工的退休金提繳率也將提高,2030年前,所有60歲以上勞工都將適用最高提繳率。
今年3月最新方案,新加坡將在2026年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3歲延至64歲,重新雇傭年齡上限從68歲調至69歲。
▶ 韓國
2016年起將退休年齡延後為60歲,預估2033年法定退休年齡延至65歲。此外,韓國目前領取退休金年齡為62歲,且繳交保費至少要滿10年才能領取,預計至2033年,領取退休金的年齡將提高至65歲。
目前韓國實施「工時本位最高工資制」(wage peak system),允許企業在員工達到一定年齡後,以降低工時與工資來替代強制退休,一方面提高企業延長僱用中高齡員工之意願,節省的薪資也可轉聘年輕勞工。
歐美
▶ 德國
自2012年起逐步延長退休年齡至67歲。1958年出生者退休年齡為66歲;1958年後出生者則每年以2個月為期延後退休;1964年及之後出生者,退休年齡為67歲。
德國政府並於2016年通過《彈性退休金法案》,幫助高齡勞工以最符合個人需求的方式過渡到退休。但據德國央行試算,為因應退休基金資金缺口,法定退休年齡需繼續提高,預估在2030年到2060年間,退休年齡將提高到69歲。
▶ 英國
據2014年退休金法案的改革計畫,2020年法定退休年齡提高至66歲;2026年~2028年間,增加至67歲;2037年~2039年間進一步提高到68歲。
為因應延後退休政策,英國政府祭出2項主要配套措施;一是將提領全額退休金的年數從30年延長到35年,二是建立退休金保護基金、國家就業儲蓄信託計畫等,以保障退休金支付體系。
▶ 法國
馬克宏政府的退休金改革原預計在2025年起實施,但在推動過程中遭遇激烈的反彈聲浪。不僅在2019年底到2020年初遭遇法國50年來最嚴重的聯合罷工潮,加上疫情攪局與2022年法國總統大選,最終政府妥協,修改政見,將延後退休金制度改革時程延至2030年,並將原訂法定退休年齡自62歲提高至65歲的目標,降至64歲。
▶ 荷蘭
原訂在2013年~2019年期間將法定退休年齡自65歲逐年調整至66歲,並在2021年達到67歲。但因多方工會的聯合罷工抗議施壓與疫情影響,退休金改革協議延至2023年1月1日生效,過渡期為2023年至2027年,時間大幅延後。
另外,退休金方案亦全面改為「確定提撥制」,即由雇主及勞工每月/每年提撥「固定額度」至退休基金,直到勞工申請退休為止,勞工最終的領取額度取決於提撥金額。
▶ 美國
未設定法定退休年齡,但社會安全局設有可申領100%退休金的「完全退休年齡」。根據出生日期不同,1937年以前出生者,完全退休年齡是65歲;1943年~1954年間出生者,退休年齡是66歲;1960年以後出生者,退休年齡是67歲。且為了鼓勵延後退休,愈晚提領可申請的退休金更多,若選擇在70歲或之後退休,每個月約可拿到132%的退休金。
國際延後退休政策:逐年提高或動態調整
綜合各國政策,為減少各界對延遲退休的擔憂,並有充分時間做好個人財務與退休金體系的規劃,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是逐年提高。許多國家選擇每年或每幾年將退休年齡提高幾個月,直到達到新的目標退休年齡。
二是與壽命掛鉤。義大利、丹麥等國將退休年齡與平均壽命掛鉤,根據平均預期壽命的變化自動調整退休年齡,荷蘭、瑞典等國預計也將在幾年內引入該動態調整機制。
三是設置過渡期,允許即將退休的人群按照舊制度退休或選擇新的退休年齡,緩解政策變動對即將退休人群的影響。
四是引入彈性退休制度,允許個人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提前或延後退休。
彈性退休制度常與激勵機制並行,提前退休會降低退休金收益,而延後退休則能增加退休金收益。
延後退休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
隨著各國延後退休政策逐步上路,對於個人、家庭乃至社會層面帶來變化,在國際間也有愈來愈多討論。
以個人來說,延後退休代表需要工作更長時間以積累退休金,同時減少領取退休金的年限,短期內或為個人帶來更大的經濟壓力,並與個人發展規劃形成衝突。另外,延後退休政策也可能讓中高齡人口完全回歸家庭生活的時間延後,為家庭關係和人口結構帶來變化。
最為人關注的是,延後退休可能加劇收入不平等問題-高收入者往往比低收入者擁有更長的壽命,領取退休金的時間更長。據經合組織(OECD)估計,65歲的低收入者比同齡的高收入者的預期壽命少了3年,可領取的退休金收益減少約13%。
從社會層面來看,有專家憂心,延後退休政策將產生職業溢出效應,影響年輕一代的職業生涯。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基於2011年義大利養老金改革的研究提出,延後退休或將導致年輕員工的工資下降、升遷機會減少,這種職業溢出效應在規模較小、跨度較大、發展較慢的企業中愈加明顯。
但也有專家抱持不同看法,認為長期來看,延後退休對整體就業市場的影響有限,因為就業機會的創造主要取決於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而非個別職工的退休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