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演唱會經濟」蔚為風潮◆文/林佳玲(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10-25

新冠(COVID-19)疫情後,著名歌手重啟巡演,演唱會與周邊消費爆發成長,演唱活動規模愈來愈大,不僅演出場地變大、場次增加,演出地點從體育場等級到地方場館,更逐漸升級為連續數日的音樂節,人群湧入地方,周邊銷售熱絡,全球範圍的「演唱會經濟」衍然而生。

數位當道,音樂產業的營收結構改變,主要營收產品不再只是CD、串流,更偏向其外溢的產業活動,比如巡迴演唱會。更有甚者,超級巨星的演唱會造成「明星通膨」效應,美國歌手碧昂絲在疫情後開啟的文藝復興巡迴演唱會,應運而生的旅遊食宿需求,讓瑞典5月物價少降0.2個百分點。

根據調查,美國歌手泰勒絲的粉絲平均一場演唱會花費約1,300美元(約合新臺幣4萬元),包括門票、治裝、周邊商品、飲食和旅遊費用。如此誘人的經濟效益,成為許多城市尋求疫後復甦的解方。

2023疫後復甦 高雄推動演唱會元年

高雄於2023年開始將演唱會做為推動城市觀光、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項目。高雄市政府統計,2023年高雄舉辦逾117場次演唱會,吸引超過139萬人潮,已建立一套屬於高雄的演唱會經濟商業模式,創造新臺幣45億元觀光產值。

相較臺灣其他城市,高雄舉辦演場會的最主要優勢在場地,因應2009世界運動會而興建的高雄國家體育場可容納4萬席,加上臨時席,最高到5萬5,000席座位,相較臺北當時只有小巨蛋最大容納人數1萬5,000席,在臺北大巨蛋啟用前,高雄國家體育場是臺灣唯一能容納5萬人的大型場館。

其次,智慧交通系統也是高雄的強項,將演唱會聚集的人潮,快速引導、疏散,確保安全。高雄市多次針對演唱會的疏運沙盤演練,建立SOP,活動後也持續檢討改進。市府曾表示,他們導入AI雲端技術計算人潮流量,視情況增加捷運、輕軌等大眾運輸發車頻率,調度接駁車及時疏散,運用智慧交通系統,周邊管制、彈性人力調度,將疏運速度一再提高。

例如,五月天25週年演場會首日場5.3萬人,62分鐘完成疏運;紅髮艾德場內外刷新人數達9.4萬人,也以90分鐘疏運完畢。同時,高雄運用AI科技提升演唱會的服務品質,根據進場人數,調整場館動線與人力,甚至可依據歌迷性別比例,調整男廁女廁比例。

高雄世運主場館不收場租、門票也免抽成,對主辦單位吸引力相當高;雖然減少收入,但演唱會時間多在晚間,更多人會選擇在高雄住一晚,無形增加了高雄透過演唱會獲得的收益,參加演唱會的族群多為年輕人,消費力較強,帶動了周邊的住宿、餐飲商機,市府同時推出憑門票兌換商圈夜市券,促進「夜市經濟」,希望讓在地商圈、市場更多商家都受惠。韓團BLACKPINK在高雄舉辦演唱會的兩天,高雄所有飯店客滿、夜市人潮更是多。

高雄儼然成為臺灣「演唱會之都」,原本受到疫情衝擊,受傷慘重的高雄餐飲、旅遊業,在疫後復甦及演唱會經濟帶動下,2023年高雄住宿、餐飲銷售額共計929億元,漲幅約34%,創新高記錄。

演場會經濟延燒 其他城市紛紛加入

2024年,高雄再接再厲,今年1到8月,演唱會已經舉辦96場,全年度演唱會預計舉辦超過150場,盼帶來更高的觀光產值。為了讓演唱會活絡港都經濟,迎接因演唱會帶動的龐大經濟效應,高雄市政府在演唱會期間推出四大優惠及響應方案,包括加食延暢、城市串聯、景點優惠及旅宿優惠等,涵蓋飲食、住宿、娛樂及觀光等面向,讓前來參與演唱會的歌迷們在盡情狂歡後,能在高雄多留幾天。

國際大咖歌手同時增加國際能見度,為隨之舉辦的諸如高雄啤酒節等各種國際活動增加熱度,促進觀光能量相互循環。不過,頻繁的演唱會活動讓警察及基層公務員辛勞倍增;高雄不收場租的做法也引起批評,反對者認為不收場租違背使用者付費原則,且市府必須負擔維護、清潔、交管等公共成本,等同「倒貼」,可能排擠其他建設費用,損害市民權益。

此外,臺北大巨蛋落成啟用後,也準備搶食演唱會經濟這塊大餅,成為高雄的勁敵。臺北大巨蛋即將在10月5日辦國慶晚會,請來歌壇天后江蕙開唱,就被視為「南北搶蕙」。

大陸演場會遍地開花 結合當地文化旅遊

受新冠疫情影響更大的中國大陸,疫情結束後,同樣出現「演唱會經濟」效應,地方政府將之視為拉動當地旅遊及消費最快速有效的辦法。

2023年6月底,周杰倫在海南海口連開4場演唱會,據海南省新聞辦公室消息,4天演唱會共吸引15.46萬人次市民遊客入場,其中省外遊客9.51萬人次,佔總數的61.5%,為海口帶來人民幣9.76億元的旅遊收入,是該市端午節旅遊收入的3倍,甚至超過「五一」連假的旅遊收入。「人民日報」報導,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發展簡報」顯示,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達739.94億元,較2019年成長29.30%,達到歷史新高,突顯疫後演唱會、音樂節的帶動效應。2023年,中國大陸2千人以上大中型演唱會、音樂節票房收入201.71億元,較2019年成長373.60%。

不過,2023年以後的中國大陸演唱會、音樂節,不再像過去聚集於文化中心的北京、上海、廣州,反而在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發揚光大,進一步帶動當地文化旅遊消費增加。

歌迷粉絲「跨城觀演」之所以成為新趨勢,在於交通的改善。北京前往呼和浩特、鄭州、濟南、太原等城市,搭乘高鐵都在3小時內,歌迷當天來回不是問題,選擇開在二、三線城市的演唱會仍能輻射到周邊大城市具消費能力的受眾。

對主辦單位而言,一線城市演唱會場地租金高,不但排期受限多,審批流程更是繁瑣。陸媒曾報導,想在二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舉辦演場會,區級政府就可報批,但北上廣需要報到市級,不同城市報批標準也不一樣,例如上海,每首歌都需有3支影音(排練影音或演出影音),但是其他城市只需要上傳歌詞、曲目單等基本文件,就可以快速拿到批文。

演唱會與地方經濟共榮 浮濫亂象叢生

相比之下,二、三線城市不僅審批彈性高,針對演唱會的補貼政策也是一項利多。二、三線城市為演唱會提供更高CP值的選擇,著眼於演場會帶來的新生代優質客群,這類高社交媒體活躍度及消費力的觀眾,在當地消費的同時,也藉社交媒體為當地做更多宣傳。一些地方政府開始推出政策,期望演出經濟帶動旅遊形象。如舉辦薛之謙演唱會的湖南衡陽,演唱會期間,連續3天搭乘公車免費,看演唱會的遊客還可憑門票,享受南嶽衡山中心景區、南嶽大廟景區的半價優惠。

不過,演唱會在短時間聚集大批人潮,又要在短時間疏散,不少二、三線城市舉辦經驗不足、缺乏交通管理程序,時常釀出事端。

2023年大陸男團「TFBOYS」宣布在西安舉辦10週年演唱會,新聞宣布後,第一排門票就被黃牛標價至1張人民幣20萬。演出前,場外發生打架等多起騷動,甚至有大批觀眾直接衝破安檢門,保安被迫放人,無法查驗身分。傳出高層因這些亂象震怒,致使西安8、9月舉辦的大型活動全數告吹。

各地浮濫舉辦的演唱會,品質下降問題時有所聞,有觀眾花千元購買的座位,卻看不到舞臺,氣到大喊退票;有人抱怨音響設備不佳,也有人慕名買票,但主要歌手全程只唱兩首歌。

北京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劉旭對第一財經表示,「只靠演唱會拉動城市消費是不可持續的,目前演唱會市場的熱度出自於疫後娛樂市場需求的集中釋放」。然而,不同群眾對於文化娛樂活動的需求有差異化,必須提供分眾化、細緻化活動,才能激發潛在需求,讓消費習慣得以持續,觸及不同年齡段的消費群眾,所謂的演唱會經濟才不至於曇花一現。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