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AI機器人 時代的夢想進行式
- 更新日期:113-08-22
有沒有想像過,學校的授課老師是機器人,球場揮棒安打的也是機器人,甚至在醫院為病人看診開刀的也是機器人?
從清潔、外送、泡咖啡,到休閒娛樂與溫馨陪伴,機器人應用的場景比多數人想像地更多,與人類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機器人的實用性朝向多樣化發展,由外觀冰冷的機械裝置執行單項任務,演化為理解需求、提供情感支持的角色。本期《交流》雜誌以「AI革命 機器人時代來臨」為題,帶領讀者一同探究機器人的產業發展,並以何種型態走近你我生活。綜合專家見解發現,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須以人為本。科技領域的發展雖為改善人類生活,卻不免落入國家實力之爭,在享受科技帶來的效益之餘,仍應審慎看待。
已推遲逾半年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於7月15日在北京召開,讓人一窺未來5年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方向,「有效管理的市場」無疑是其中的關鍵成分。根據中共發佈的種種訊息,我們拼湊出的圖像是,確保政局與經濟情勢的穩定,至為關鍵。而臺商處在高度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不能輕忽隨之而來的風險,需留意中共政策變化,審慎評估加快調整產能、市場多元布局的成本與效益。
疫後工作新趨勢吹向兩岸,年輕人以養殖水培香蕉、冥想療癒等方式抒解壓力,「共享店舖」、「共享辦公室」與「共享員工」則是業者的應變之道,雖具彈性空間、緩解經營成本,但因新興行業規範尚未完備,存在許多隱患。
當前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無論時代的考驗多嚴峻,永遠有懷抱熱血與衝勁的年輕人,用自己的力量探索一條屬於這個世代的道路。例如,由「元益蔘藥行」蛻變的「寶來咖啡」,以創新思維的複合式經營,讓傳統中藥行有了新風貌,在這裡新舊共存是中藥行,也是咖啡館。
兩岸交流衍生的問題千百種,不少涉及法律問題,「非婚生子女認祖歸宗」便是其中一種樣態。臺灣生父想認領中國大陸非婚生子女,制度如何適用?本期鄭惠佳公證人有精采的剖析。
臺灣逐步邁向高齡化社會,對於尊嚴終老,你我有什麼期待和想像。透過「老玩客」社會企業,為熟齡者量身打造運動訓練課程,成立「同食角落」營造「聊」癒時光,不再受老而無用的傳統觀念束縛,打破年齡隔閡,喚起人與人之間的情誼與尊重,高齡化社會議題的背後,最動人的元素,依舊是一顆溫暖的心。
今年6月,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公開讚許臺灣科技領袖是AI產業革新的後盾,無論面對多大風浪,始終穩如磐石。如同海基會作為兩岸民眾堅強的後盾,服務兩岸人民的初衷,一如既往,穩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