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翻轉日常 機器人悄然改變你我生活◆文/張家輔(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

  • 更新日期:113-08-22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 IFR)定義,只要不是用於工業自動化的機器人,皆為服務型機器人,其範疇包山包海,使用場景含室內到室外,體型小至掃地機器人、大至人型機器人,應用從親和互動的兒童伴學機器人,到專業的巡檢、搜救機器人皆為服務型機器人。

機器人可送餐、迎賓、泡咖啡 貼近用戶需求

隨著科技日益進步,機器人技術發展更加純熟,原先被認為只會按預設動作進行回應的呆版機器人,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更具人性,增添人機互動感。ChatGPT問世後,生成式AI不僅是生成文字、圖片等功用,更為機器人產業創造深遠影響。今(2024)NVIDIAGTC大會發表Project Groot機器人基礎模型就是生成式AI技術建構,希望打破過往機器人僅為特定任務設計模型的模式,使機器人具有執行各種任務的能力。當機器人的通用能力水準大幅提升,被產業乃至家庭大量應用的時刻便指日可待。

由機器人代勞的搬運遞送場景,常見於工廠、倉儲、餐廳等,現在進一步擴散到機場。觀察Ottonomy的搬運機器人,在機場不送行李而是運送食物,現已部署到美國北肯塔基機場、羅馬菲烏米奇諾國際機場和匹茲堡國際機場等。Ottonomy的乘客可用手機APP訂購食品或零售商品,乘客只需在登機口等機器人遞送,節省漫無目的在機場尋找食物的時間。

Ottonomy推出第二代機器人Ottobot 2.0,相較於前代產品特色,四輪有驅動功能,能夠原地旋轉,也能像螃蟹橫著走路,穿越人群能力相當優異。Ottobot 2.0 也將食物儲物櫃模組化,客戶可將儲物櫃切換不同配置,比市面上許多室外送餐機器人,應用上更有彈性。

接待機器人具迎賓、引導、資訊查詢、導購等功能,近年AI蓬勃發展,機器人業者也搭上AI應用熱潮。例如獵戶星空將機器人導入ChatGPT,搭配自有語音生成技術,提供更流暢的互動體驗;在飯店可問機器人「推薦適合出席晚宴的套裝」,相較於聊天機器人制式化回覆,更精準掌握用戶提問情境與需求,提供貼近用戶的需求。

除了迎賓,機器人也能泡咖啡。市面上的咖啡機器人,可分為三類,分別為咖啡販售亭、機器人咖啡亭,以及咖啡機器人。咖啡販售亭不含機器人,沖泡咖啡過程主要由機構件協助,可線上供顧客點餐,保留咖啡直至顧客領取,咖啡沖泡效率也較高,方便與自動化是其最大優勢。機器人咖啡亭則透過機器人操作研磨機、攪拌機、濃縮咖啡機、清潔裝置、奶泡機等,機器人咖啡亭透明設計可以到全部製作過程,機器人泡咖啡也是此類應用重要賣點;咖啡機器人可模擬手沖手勢,賣點在於製作手藝,提供品質穩定的咖啡。

清潔機器人滿足不同清潔需求

服務型機器人在清潔應用方面,除常見的家庭掃地機器人,也針對商用的清潔機器人。機器人首先在多樣材質的軟、硬體面上作業,因市場競爭,清潔機器人產品轉往「智慧清潔」、「專用情境」訴求以創造差異化。

「智慧清潔」以高仙機器人為例,有兩種清潔模式,分別是全面積清潔與巡檢清潔,滿足不同清潔需求。前者是機器人按固定繞行路線無差別清掃一遍,後者則為機器人張開眼睛,針對需要清潔的部分再進行打掃。機器人可先識別垃圾屬於固態垃圾(收據、紙屑、紙杯等)或液態垃圾(奶茶、咖啡、可樂等髒汙)。清理的部分,機器人會切換合適的清潔模式,不能清理的部分,會發出系統通知予清潔公司進行清潔。

機器人如何在複雜環境中辨別髒汙,例如,環境有不同材質與花紋、圖案或有貼紙的地面,乃至桌椅沙發、行人、移動物品等都是環境干擾因素。高仙機器人透過深度學習,利用語意分割演算法,準確判別各種垃圾種類,確定好清理的垃圾後,進行打掃路徑規劃。

服務型機器人朝「正遷移」特性發展

AI為機器人創造話題,也為其發展技術帶來革新,生成式AI影響更為深遠。2024年,機器人新創公司Covariant宣布推出RFM-1機器人基礎模型,是一款專為機器人打造的大型語言模型,主要用於倉庫的分揀作業。RFM-1具有如人類般的推理能力,能理解語意和實體世界物件。

應用情境中,RFM-1提供如同ChatGPT般的文字輸入框,使用者可以透過打字或語音方式下達指令。以「拿起蘋果」為例,AI會透過其訓練數據,包括形狀、顏色、大小等項目,識別面前最符合描述的物體。RFM-1接著會生成模擬的影像結果回傳給使用者,以便透過先前的訓練來確定最佳行動方案。進階應用中,人員要求機器人「把穿上鞋子前要先穿的東西拾起來」,機器人便成功撿起襪子,以證明RFM-1能理解更為複雜的語意。

機器人不僅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語音指令,做出相關的反應,就連陪伴也不是問題。日本初創企業GROOVE X開發一款有「體溫」的機器人LOVOT,有著圓滾滾的大眼睛,身高43公分、體重4.3公斤,被設定體溫為攝氏3739度,抱起來觸感溫暖,會發出咕咕叫聲,要求抱抱;可以記住多達1,000個人的臉孔,對主人特別有反應。丹麥一家療養院讓LOVOT與居住者互動,結果一名好幾個月沒說話的男性精神突然好起來,開始和機器人聊天;也有研究機構利用LOVOT進行失智症治療實驗,發現可以提高病患的社交參與度。LOVOT雖然沒辦法做太多事,卻能滿足人類內心深處希望被認可的慾望,化解孤單。

機器人部隊可能逆轉戰爭情勢

除服務外,機器人和自主系統在軍事領域發揮的功用將越來越強,成為影響軍事能力的關鍵因素,對未來戰爭形態產生難以估計的影響。例如,2023年北約正式啟動創新基金,用於支持開發高端技術的新創公司。ARX機器人公司由德國陸軍退役軍人於2022年創立,已開發12款可用於戰場的機器人,在德國、奧地利、瑞士和匈牙利等國軍隊進行測試。機器人外觀與小型坦克類似,裝有履帶,可根據需要配備雷達、掃雷設備等。它們能執行物品搬運、醫療運送、充當靶標等任務,可使用軟件和人工智慧技術進行通信,能夠自主運行,必要時也能實施遠程控制。

20245月舉行的「金龍2024」中國大陸和柬埔寨聯合軍演中,中共解放軍首次對外公開展示兩款機器狗,一種擅長偵察,另一種戰鬥機器狗能負重80公斤,身背步槍仍能快速前進並靈活調整槍口方向。據視頻顯示,小型偵察機器狗能適應多種環境進行情報收集,動作敏捷,為後方傳送高清影像與熱成像數據,提升戰場透明度和指揮決策的精確性;AI設計使它們能自主繞過障礙,選擇最優偵察路徑,確保任務完成。

近年來科技快速發展,改變人類與機器人互動的方式。曾經只存在於製造工廠和科幻小說中的機器人,逐漸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技始於人性,如何發展利用,伴隨風險和收益,簡單化你我生活,同時不失創造力和自我價值,才是善用科技的本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