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觀察◆文/蔡文軒(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研究員)

  • 更新日期:113-08-22

本應於2023年秋季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遲至2024715日至18日才在北京召開。18日會議閉幕後,中共對外發布5,000餘字的公報。根據官方消息,本次全會共有199名中央委員與165名候補委員出席,審議通過由習近平親自擔任文件起草小組組長的文件《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文簡稱《決定》)。同時,本次會議還進行了一些人事處理。

經濟政策延續既定路線

從會後發布的公報與19日上午召開的官方記者會解讀,與過往不一樣的是,本屆三中全會的議程不單純侷限於經濟建設,更涉及頂層設計、國家安全等一系列長程規劃議題的討論。雖然公報中仍有提到要「落實好防範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的各項舉措」,但這並非會議的主要內容,全會沒有對外界關注的中國大陸經濟難題提出明確的解套和刺激經濟政策。相反,仍從宏觀政策的討論著手,延續中共二十大報告的精神,以如何透過深化改革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本次全會的主軸。

全會提出的經濟政策基本上未超出習近平當前的路線框架,而是對中共二十大以來的政策進行延續與深化。公報提到,當前的工作目標是要「強調堅定不移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按照黨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實好宏觀政策,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既強調「擴大國內需求」這一老辦法,也把近一年提出的「發展新質生產力」列入公報;對於如何擴大國內需求、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公報全文無更多著墨。

全會提出「到202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80週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此外,在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要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雖然這是新提出的目標,以契合「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但仍屬老生常談,譬如:要在經濟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持全面創新體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城鄉融合、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來完善市場經濟;在政治上,要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提高黨的領導水平等。

強化黨在經濟發展中宏觀調控與引導作用

公報中出現多個類似「科學的宏觀調控」、「做出系統部署」、「注重系統集成」、「有效的政府治理」的表述,反映在習近平的經濟改革思路中,並非外界期許的走向更加市場化的道路。反之,習近平希望不斷加強黨在經濟發展上的干預,強調扮演調控、引領,以及對市場的監管作用。

公報指,要實現「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除了要發揮市場機制,還需要創造更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的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以「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等。因此,全會提出要提高黨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黨的作用不僅於調控國內市場經濟,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黨還要「引領全球治理,主動塑造有利外部環境」。

對安全議題的重視程度高於往屆

面對國內外複雜的形勢,習近平在本屆三中全會對安全議題重視的程度遠高於往屆。與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安全」這一關鍵詞出現6次對比,此次會議公報「安全」共出現16次,是歷次相關會議中出現最多。公報中有一段落特別強調國家安全,指「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必須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維護國家安全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機制,健全社會治理體系,完善涉外國家安全機制。」在方法上「要加強輿論引導,有效防範化解意識形態風險,要有效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公報還提及「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其中「安全」領域不全然是國家安全的部分,還包含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自然災害的監測與防控,以及社會安全風險防控網。

本屆三中全會人事處理分析

1. 李尚福、李玉超與孫金明被開除黨籍

中共遞補原為中央候補委員排名第一、第三和第四的丁向群、于立軍、于吉紅。同時,也按外界的預期通過了中共中央軍委會關於李尚福、李玉超、孫金明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審查報告,確認中央政治局之前對他們作出的開除黨籍處分。其中,原火箭軍參謀長孫金明被開除黨籍是首度被公開證實的部分,而排名第二的中央候補委員中將丁興農被「跳過」遞補,也引發涉案的關注。丁興農曾任今年4月被撤銷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政治工作部主任的職務。值得留意的是,三中全會沒有將新的國防部長董軍提拔進入中央軍事委員會。

2. 秦剛仍是「同志」,後續處理仍有待觀察

公報也公布中共對前外交部長秦剛的處置。他沒有受到兩任前國防部長被開除黨籍的遭遇,在公報中依然被稱呼為「同志」、保留他的黨籍,可以預期入獄的可能性不高。公報指,全會接受秦剛的辭職申請並免去其中央委員的職務。公報未透露他涉及什麼政治或經濟問題,以及他辭職的原因,以致犯罪原因至今仍是個謎。有分析指,秦剛所犯的錯不及魏鳳和與李尚福,且秦剛的快速升遷與習近平的干預及默許脫離不了關係,如果對秦剛進行嚴厲的懲罰或會傷及習近平的威信,因此對其從輕發落。

「習式改革」的延續與鋪陳

總體而言,此次三中全會更聚焦宏觀政策的延續性,而非對當前的經濟困難提出刺激方案。公報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中共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並要求在202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80週年之際,完成該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似乎預告習近平的任期至少會延續到2029年,也就是必須連任第4屆總書記。此外,相對於十八屆三中全會有7年完成目標的時間,這次只有5年的時間完成全會提出的目標,勢必會對中共官員形成很大的壓力。

此外,公報未透露改革的各項細節,僅提到財稅、金融是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具體的改革措施需要等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具體改革措施公布後才會知曉。官方指該文件「共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涉及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的改革內容,其中有的是對過去改革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新提出的改革政策。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全會對改革的討論不再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為基準點,而是從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習近平主政啟動的「全面深化改革」開始。從文件名字來看,習近平有意從鄧小平的改革路線之外,另起爐灶,建立起習近平在黨史的地位與強化執政權威。本次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繼承與發展,是對這10年「深化改革」所產生的問題進行校正。因此,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成果」,更像是「習式改革」的延續與鋪陳。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