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中小學教師失衡:香港出走潮 臺灣代理教師荒◆文/許瑞環(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8-22

香港在「港區國安法」頒布後施行愛國教育,教師離職率加速上升,香港國際學校試圖以具有競爭力的薪資阻止教師外流;臺灣方面,近年許多縣市找不到代理教師,甚至要求正式老師「超鐘點」才能補齊人力缺口,教師團體直言,教職不再吸引人,優秀教育人才早已離開教學場域,是最嚴重的隱憂。

強推國安教育 教師移民棄高薪

中國大陸在香港施行「國安法」後,香港教育體系產生很大改變。「國安法」強制將愛國教育納入課表,教師課程負擔加重,同時擔憂授課「說錯話」,不少教師寧願放棄高薪,選擇移民;無獨有偶,香港移民潮席捲的不僅教師,還有家長、學生,香港中小學生近年顯著減少,生員減少的壓力,也影響到教育品質。

香港國安法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於2020630日公布實施,其中第十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通過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的國家安全意識和守法意識。」

簡而言之,香港學校有責任在學校課程推行國家安全教育。但強勢推行下,配套措施並不完善。香港明報曾報導,為配合愛國主義教育方向而開設的小學人文科,48個學習主題7成涉及國安教育擔憂課程教不完,教師同時也擔心如何拿捏國安教育的政治尺度,在沒有一致的教材與標準情況下,令教師無所適從。

教學與政治掛勾 香港教師流失率大增

國安法實施不到半年,香港教育局就因「有計劃散播港獨訊息」,取消一名小學教師的證照,引發外界關注。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引述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客席副教授梁恩榮表示,有中學通識課老師對他說現在的教學「如履薄冰」,另一名老師則說,現在教學時會突然停下來想一想「這句話可不可以講」。

此外,港府循序漸進推動教師通過香港國安法與香港基本法測驗,引發教師反彈,許多教師因此考慮或準備移民。

官方數據顯示,20206月港區國安法實施後3年,不論幼稚園、中小學或特殊學校教師流失率都連續上升。3年來教師人數共流失近1.56萬人,且以資深教師流失較多。香港教育局去年提交立法會的預算中提及,預計2023/24學年,公營中學、官立及資助小學及特殊學校的教師流失率,會分別下降到8.8%7.8%11.5%

港府預估,教師流失情況會慢慢緩解,但實際情況卻與港府預估不同。法廣報導,20241月,香港教育局回覆立法會議員的文件顯示,22/23學年共流失6748名教師,升幅達25%。當中以公立中學教師流失人數最多,流失原因包括退休、進修、轉往其他類別學校任教丶轉行及私人理由。

香港教育局沒有進一步說明何謂「私人理由」。面對教師流失,香港教育局長蔡玉蓮強調,目前教師供應充足,甚至為供應量非常充裕;學齡人口持續下降,並非過渡性而是結構性,未來教師需求將會減少。

移民致生源減少 校方憂心經營困難

教師離開香港或離開教職,學生也在離開。據香港教育局公布的「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20199月到20229月香港流失近6.8萬名中小學生,流失情況加劇,除中小學外,幼稚園生源也在減少,20219月學年間,至少6,500名幼稚園生不在港升學,流失率約6.31%,創近年新高。

香港教聯會副主席林翠玲表示,幼稚園生移民退學未來幾年會持續,即使跌勢收窄,也無法重新填補已經流失的學生;不願具名的英文中學校長則對BBC表示,學生減少對直資學校打擊很大,每年學費收入以百萬計銳減,政府按學生人頭提供的資助隨之減少。

學校經營困難,相對影響教師權益。天水圍區一間幼稚園校長透露,已有學校為教師薪水打8折、9折,在硬體上節省成本,教學品質將下降。

臺灣教育體制困境 出現代理教師荒

香港教師因政治因素離去,臺灣教師則因體制問題另尋他路。過去,臺灣正式教職缺額少,許多畢業生只能先擔任代理教師,但正式教師職位始終供不應求,原本擔任代理教師僅是過渡,竟一做數年。

代理教師缺乏保障,教職一年一聘,寒暑假沒有收入,在學校的地位也不如一般教師,每年代理教師們四處奔波謀求教職,備課之外還要準備各地各校的正式教師甄選,消磨教學熱情。

教育部2023年修法明定學校聘任整學期或整學年課務的長期代理教師相關規定,讓代理教師在聘期間的權益得到保障,不再有正式教師銷假即失業的問題,也能領到完整12個月薪資;也釋出約1萬名正式教師職缺,希望降低代理教師比例,讓更多代理教師「上岸」,終結在各校間流浪的日子。

出乎意料的是,都會區卻出現嚴重的「代理教師荒」。2023年開學前,高中以下學校仍有代理、兼課、教學支援等各種非正式教師缺額待補,根據教育部「全國高級中學以下教師選聘網」公告,截至202395日為止,仍有204所學校逾400個代理教師徵才公告。以各縣市發布徵才學校數量來看,臺北有59所學校貼出徵才公告,位居冠軍,桃園市有43所學校位居第二,花蓮縣僅11所學校在找代理教師;數據也顯示,國小對代理教師的需求最高,仍有126個代理教師缺額。

鑒於少子化現象,中小學面臨減班壓力,多以代理教師名額填補師資,惟代理教師與正式教師薪資待遇很大。對此,教育部於2022年起,於一般性補助款考核項目新增「教師員額控留比率」項目,要求各校降低代理教師員額,以不超過8%為目標,加上疫情趨緩、教育部完整聘期等配套措施,使都會區代理教師職缺的吸引力大幅降低。

一些校長動用關係找親友來報考,或以既有老師「超鐘點」運作,學校教師額外分配到不能負荷的授課時數,甚至出現英語老師教自然等「非專業代打」,行政職務也因忙不過來無人接手,教師與學校都苦不堪言。

之所以出現代理教師荒,和全國正式教師職缺擴大釋出6,200個缺額、以及全國代理教師都能完整領到12個月薪水有關。彰化縣某偏遠學校國小校長預測,持教師證的代理教師錄取率增加是好事,但學校仍有正式教師有育嬰留停、侍親假需求,不少偏遠學校已提早作業,先辦代理教師甄選,就怕開學還找不到老師。

其次,都會區生活開銷大,許多代理教師寧願到較偏遠地區尋求正式教職,或轉往開銷較低地區。雖然聘期得到保障,目前大多縣市代理教師仍不會隨年資提敘,當其他行業薪資都隨物價成長時,代理教師薪資停滯,使年輕畢業生卻步。

教職不再吸引人 民團呼籲提升教師待遇

問題在於「教師」這個職業不再那麼吸引人,優秀教育人才早已離開教學場域,另謀待遇更好的工作。

當前從事教職,要應對新課綱、本土課程、雙語母語教育、數位教學等各式變動,親師關係及學生也較過往複雜,教師職業的崇高地位隨資訊時代慢慢褪色,加上代理教師在待遇、保障不如正式教師的情況下,萌生退意是很自然的事情。有教育團體直言,「有些專業科目,去業界的待遇反而好很多,為什麼還要待在學校?」

教育是一切的根本,也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原動力。教育的目的並非只有知識教育,為人師表者需要協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人格特質,進行培養和培育,才能夠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