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狼走了?大陸「淡學」現象興起◆文/蔡敏姿(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6-07

中國大陸年輕人近年流行一種「淡學」現象:面對生活,以一「淡」應萬變;房租漲價,每天就多睡一小時,住出性價比;公司降薪,就延長上廁所時間,圖一個平衡。「淡淡的」成為中國大陸青年人的口頭禪,甚至是一種新的社交模式。

期望高低區分「濃人」和「淡人」

「生活淡淡的,看著同事都在卷,內心毫無波瀾;常把『算了』掛在嘴邊……」中國大陸網友自我診斷,確診「淡人」,就是面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主打雲淡風輕,內心波瀾不驚。總結來說,「淡人」散發出一種「老僧入定的淡泊感」和「要死不活的鬆弛感」。

現時中國大陸年輕人流行的所謂「淡學」,是這個快節奏時代的紓緩劑,讓年輕人通過降低期望,來避免受到情緒上的傷害。年輕人也曾努力過,但是權衡過投入產出比,發現不如不抱期望,隔絕情緒,就不會感到痛苦。

相較「濃人」和「淡人」的不同,濃人更熱情好客,會花錢買可愛但沒用的東西。這樣看來,濃人更有野心和欲望,符合現代人應有的樣子,淡人則是後現代低欲望社會的產物,無欲無求,得過且過。

沒工作也行 回家當「全職兒女」

在淡學現象下,年輕人對中國大陸的前途和未來充滿希望,但對自己的個人前途不抱任何希望,這種微妙的社會反差感,讓年輕人選擇退縮、淡出。雖然現實的社會環境對年輕人冷酷無情,但父母對孩子始終關懷備至,即使孩子找不到工作也能回家啃老,當「全職兒女」,轉以照顧父母為主要任務。

日本社會觀察者三浦展《下流社會:一個新社會階層的出現》書中指出,社會的階層分化導致不同階層的「期望差距」日益擴大,一類人對將來的收入仍然懷有期望,另一類人則缺乏對未來收入和生活的願景。
 現年30歲的「小紅書」網友「瑪嘉烈兒」最近把個性簽名改成「精神狀態:淡淡的」,面對生活,她以一「淡」應萬變,就算社交媒體1個月零漲粉,就安慰自己至少原有的20個粉絲還在。「瑪嘉烈兒」指出,現在那麼多人想做淡人,就是因為情緒起伏太大容易內耗。

隨心情上班 憑緣份拿錢

陸媒「GQ實驗室」整理出來的《淡學指南》中,列舉了淡人經典場景:「剛買的東西就降價,店家說可以退貨,放棄:懶得弄了,就這樣吧」、「維護社交關係全靠對方努力,做過最大的挽留是:行,那就這樣吧」、「生氣也是淡淡的,也不會發瘋,千言萬語都匯聚成一句『好吧』」、「比起上班更像是在出家,隨心情上班,憑緣份拿錢」。

上海12355青少年服務臺心理諮詢師王慧直言,時下多數人都生活在資訊及物質豐富的環境中,如置身波濤洶湧的大海,當世界變得複雜,大家只是想通過「淡」字,來保護自己的一片安靜小天地,用淡定、鈍感和自在成為人生的關鍵詞。

「淡學」流行於中國大陸年輕人當中,與現代社會的高壓環境息息相關。密西根大學社會學和中國研究助理教授周韻稱,「在中國大陸的背景環境,這些趨勢背後也存在著一種悲觀主義情緒,這是不容忽視的,也就是一些年輕人在應對嚴格的社會不平等、收緊的政治控制,以及黯淡的經濟前景時,本身所感受到的不確定性甚至徒勞感。」

失業率攀升 官方蓋牌數據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16至24歲勞動力失業率為15.3%,與2月持平。25至29歲青年失業率7.2%,較上月升0.8個百分點。中國大陸官方稱,首季青年失業率略上升,需高度關注。今年大學畢業生約1,176萬人,即將加入勞動市場。

中國大陸近年經濟成長動能嚴重衰退,造成不斷飆升的青年失業率,成了中國大陸不願揭露的瘡疤。去年,16至24歲年齡組的失業率連續6個月攀升,在6月達到了創紀錄的21.3%。之後,中國大陸統計局就停止公布青年失業率,官方稱「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有專家分析,改變統計方法只是幫助降低了失業率數字,但失業年輕人的數量與以前一樣。官方蓋牌,掩飾不了整體社會風向的改變。疫情與清零政策,讓原本「內卷」的年輕人在出社會後選擇「躺平」,甚至助長「淡學」現象的產生,在在顯示,年輕人在大環境下日增的挫敗感。

躺平、淡學 不合作的反抗姿態

然而,高壓的求學與工作環境也讓年輕人發現:跟父母輩世代不同,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似乎都無法超越現況。中國大陸人類學家項飆形容這是一個死循環:「像一個陀螺不斷敲打自己,卻沒有突破。」他們看不到目的地,只能盲目地投入與付出,卻又被迫前行。

針對這種無限內耗式的內卷生活,出現另一種聲音「躺平」主義,主張只有不跟著大家一起卷,才能真正享受生活。不過,中國大陸官媒同聲撻伐,指責躺平就是不負責任、失敗主義。但實情確實如此嗎?真的非要一起內卷才能過活,又非得躺平才能好好過日?躺平主義主張「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

淡出新高度,其實是一種反抗的姿態。青年族群對現階段社會結構與貧富問題所匯集之不滿聲浪,逐漸演變為組織化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淡學」是社會變革後的文化代表,其話語背後折射出當下青年群體對於身份認同的追尋。通過表情包、圖片、短影音等符號化的傳播方式,表達對資本家、官方管控體制的不滿。

不婚主義對抗矛盾與未知

上述現象不只存在中國大陸社會,《德國之聲》中文網認為,內卷和躺平其實代代皆然,面對無止盡的內卷,自然而然就出現消極的躺平。廣泛地說,日本的不婚主義,柏林的流浪藝術家,都算是某種程度的躺平。此外,疫情的衝擊,對中國大陸的年輕群體產生從心態到行為上巨大的衝擊,他們用折衷的方式,對抗矛盾與未知。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AI大規模崛起,引發機器替代人類的社會焦慮。Z世代渴望親密關係,但討厭社交內耗,於是出現小而美的社交趨勢。疫情促使Z世代和虛擬世界的結合更深入,躲避現實生活中的無力感。
從內卷、躺平,再到「淡學」現象,與十多年前外界看到的「狼性」中國大陸樣貌大不同。「狼性」是一種競爭、有攻擊性,且不輕言敗的企業拼搏精神,反映許多中國大陸企業為了爭取生存而不顧一切的心態。十多年間,從「狼性」變為躺平、「淡人」現象,在中國大陸出現人口負成長、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對其整體競力的影響,值得關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