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離婚經濟 揮別過去展開人生新篇章◆文/李嘉禾(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6-07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作家錢鍾書在《圍城》一書中的名言令人拍案叫絕。而他在書中也寫下:「有人失戀了,會把他們的傷心立刻像叫化子的爛腿,血淋淋地公開展覽,博人憐憫;或者事過境遷,像戰士的金瘡舊斑,脫衣指示,使人驚佩。」這句話,預言了中國大陸的「離婚經濟」。

兩岸離婚率疫後觸底回升

中國大陸離婚率節節高升。根據中國大陸民政部統計,自2000至2019年,離婚率逐年上升,自千分之0.9成長到3.4,離婚對數達到470.1萬對,曾在2020年至2022年微幅下降,一度剩210萬對,但在2023年底又達到259.3萬對。中國大陸於2021年修改法規,離婚登記後需經過1個月的冷靜期後辦理才正式生效;部分專家認為離婚對數下降是受此影響,也有人認為中國大陸近年經濟不景氣,減緩離婚潮。

視野回到臺灣,根據內政部統計,2023年離婚率為千分之2.18,同性與異性伴侶的離婚對數總計達到5萬3085對,在2013年至2019年,離婚對數在5.3萬至5.5萬之間浮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離婚對數先降到5.1萬對,2021年達到4萬7888對的低點,至2022年才又回到5.3萬對。兩岸的離婚對數隨著社會氣氛與大環境有所起伏,但都屬於亞洲高離婚率的國家。

放眼兩岸,不論是叫化子的爛腿還是戰士的金瘡舊斑,不乏「高調離婚」展示在大眾面前。他們辦離婚趴、拍離婚照,甚至還請「婚紗照粉碎師」幫忙處理婚紗照,過程都被拍攝紀錄上網,引起兩岸三地與國際媒體報導。無獨有偶,一位臺灣前主播舉辦「分手派對」,向眾親友宣布已經離婚的消息,一度引起討論。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專精中國與亞洲研究的助理教授Pan Wang曾撰文分析,在中國大陸1980年後出生的世代,成長過程高度獲得來自家庭與國家資源的支持,教育程度與經濟收入都超過以往,中國大陸現代女性主義捍衛並訴求婦女權益,女性越來越不能容忍不美滿的婚姻,並訴諸離婚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中國大陸「高調離婚」證明很幸福

Pan Wang提到,自2010年以來,「離婚儀式」已成為一種優雅結束愛情和紀念婚姻的方式,越來越多女性在社群媒體分享和慶祝離婚後的生活,稱讚離婚是「幸福的證明」,甚至有人花費數千元購買「離婚攝影」。離婚對許多家庭來說是一種折磨,但對某些家庭來說,也是一種救贖。

英國媒體《衛報》2023年曾報導,一個網名「壽司」的女子在小紅書上貼出在卡拉OK舉辦的「離婚派對」影片,現場佈置得五彩繽紛,蛋糕上寫著「The Rebirth of The Past」,影片還有一行文字註解「早知道離婚這麼快樂,早就離了!」

「壽司」發現自己的前夫外遇後,就決定離婚,她還請來攝影師進行「離婚攝影」,跟拍她領取離婚證的過程。

拍了「離婚照」,那麼「婚紗照」該怎麼辦呢?中國大陸出現「婚紗照粉碎師」!劉瑋受訪表示,許多地方都有不燒活人照片的習俗,直接大辣辣地丟掉婚紗照又有隱私問題,大部分婚紗照尺寸大、又是壓克力材質,難以輕易丟棄,因而開啟處理婚紗照服務,客戶只要將照片寄送到指定地址,用噴漆覆蓋照片表面,接著放入粉碎機碾碎,費用從人民幣45元至450元不等。

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小紅書「單親辣媽Cally」帳號將自己的離婚心得包括諮詢律師、討論離婚、說服父母與子女討論等過程分享在網路上,獲得超過1.5萬粉絲。Cally聲稱她並不是鼓勵離婚,而是想啟發中國大陸女性對婚姻的理性思考,她在2022年獲得婚姻諮詢師資格證,成立婚姻諮詢工作室。

拍離婚照、領離婚證、辦離婚趴、銷毀結婚照可說是中國大陸年輕一代離婚的標配,也成為社群媒體的流量密碼,許多網紅透過拍攝離婚過程的Vlog,打造「新時代女性」的人設,說明婚姻失敗不代表人生失敗。

臺灣重視離婚後的法律權利義務

「辦Unwed Party也非標新立異,而是要讓親友放心!」無獨有偶,臺灣前主播張宇於2023年11月辦理離婚,她除了在社群平臺證實,更提到特別舉辦派對向親友們宣佈,強調「誰規定結婚要歡慶?離婚就得悲傷?世事並無好壞之分,不管結婚或離婚,都是為了幸福,因為珍視這段關係,選擇讓彼此更自在相處模式。」

離婚除具有儀式意義,也牽涉權利義務分配,必須妥善處理相關的法律程序,在臺灣延伸出「離婚證人」的工作。臺灣每年約有15萬人離婚、2000件離婚判決,離婚訴訟成為家事律師的新藍海。1995年開始執業的律師賴芳玉近年因協助藝人徐熙媛(大S)、張清芳、賈靜雯、柯以柔、于美人與網紅「丟丟妹」、「理科太太」等名人的離婚官司,擁有高聲量。

過去「律師倫理規範」規定,只有民事案件可以收取後酬,具有公益性的刑事、家事與少年事件訴訟不得收取,全國律師聯合會在2022年修訂「律師倫理規範」,鬆綁律師執業限制,開放部分家事事件可以收取「後酬」,也就是開放律師可依官司輸贏抽成,離婚訴訟的律師能在已離婚的夫妻爭取財產分配後約定「後酬」。

前無黨籍立委趙正宇曾於2023年5月提案修正《律師法》,透過更上位的法律開放律師收受後酬,並認為約定後酬可保障委任民眾的權益,促使律師投入心力為當事人爭取更好的判決結果,也保障經濟條件有限的民眾可選擇委任律師。不過,法界有不同聲音,認為律師可能為了爭取更優渥的報酬,在官司中忽略當事人離婚後可能延續互動關係,造成律師和當事人與專業倫理衝突的問題。

離婚經濟全球盛行但有文化差異

家事律師除在法庭中「開拓市場」,即便夫妻沒有走進法庭,家事律師也能協助草擬離婚協議書,或居中協調財產分配與小孩的扶養權歸屬。民間會計師事務所與法律事務所曾合作舉辦「教你一堂沒有聽過的家事課」論壇,探討伴侶離婚衍生的企業風險管理、家族手足權益糾紛、家族遺產提前規劃等議題。

離婚分成「裁判離婚」與「兩願離婚」,坊間有人專門擔任「職業離婚證人」。依照《民法》規定,兩願離婚,應以書面為之,有2人以上證人簽名並應向戶政機關為離婚的登記。有些人不想張揚離婚事宜,也有人不願意當離婚證人,避免觸霉頭,因而出現「職業離婚證人」,見證人可收取1,000元至2,000元「紅包」,是另類商機。

有不少律師事務所透過網路文章提醒,離婚證人必須確認雙方都具有離婚意願,只簽名卻沒又確認意願,無法達到公證離婚的目的,否則離婚後其中一方提起「確認離婚無效訴訟」,只要被法院認定「證人簽名有瑕疵」,就有可能判決離婚無效,不僅「紅包」付諸流水,也必須重新辦理離婚流程。

其他國家,「離婚經濟」也蔚為風潮,名模瑞特考斯基(Emily Ratajkowski)今年3月中在社群平臺曬出自己的「離婚戒指」,這是從她的訂婚戒指改造而來,歐美許多珠寶業者已經相中「離婚戒指」的新商機。美國有「離婚教練」,協助人們在離婚後揮別複雜的情緒,重新建立新關係,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系統。

中國大陸和臺灣的離婚經濟雖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文化背景,但都面臨「離婚」觀念的轉變,人們對於自主性、幸福感的追求,對於離婚後的服務需求也相應而生;無論是離婚後的儀式化表達、尋求專業協助還是追求新生活,都反映現代社會的價值觀轉變,重視個人權利和自我價值,成為一個新興市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