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新藍領」與專業職人崛起 兩岸青年就業新選擇◆文/蔡儀潔(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6-07

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表現低迷,面臨許多結構性問題,藍領與白領的薪酬收入差距逐漸縮小,時間更靈活、按工作量獲取報酬的「新藍領」工作吸引年輕人搶進。

「新藍領」自由度高 受中國大陸年輕人青睞   

中國大陸7.47億就業人口中,藍領群體規模已達4億人,佔比超過53%,是勞動市場的主要力量。近年來經濟疲弱,失業率增加,愈來愈多年輕人主動加入藍領行業,其中以外送員、送貨員為代表的「新藍領」。

「新藍領」是指工作、生活在一、二線大城市,為城市日常運轉貢獻力量的基層工作者。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物流倉儲、飯店餐飲、交通運輸等服務消費相關行業的招聘職位數,年增長率分別達到30.4%、24.7%、16.9%。其他研究報告也指出,6成「新藍領」是全職就業群體,從業者以「90後」居多,他們追求收入和自由度,「多勞多得」的屬性獲得近7成外送員認同。

目前,中國大陸近7成藍領勞工月均薪資收入在人民幣5千元至8千元之間。從職業別來看,月嫂、貨車司機及外賣員的收入水準相對較高,依次為人民幣8,824元、7,641元以及6,803元。

杭州一名「95後」的女大學生小喻,從事「月嫂」工作超過2年,照顧的嬰兒超過20個,因為工作表現深獲雇主好評,薪水也翻倍成長,平均月薪約人民幣1.3萬元(折合新臺幣約6萬元),排隊等候的預約訂單甚至已排到下一年度。

反觀中國大陸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薪資,不到小喻當月嫂的一半。據統計,57.7%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平均月收入低於人民幣6千元,僅6.9%月收入達人民幣1萬元以上。

藍領越賺越多成為中國大陸新趨勢,2023年月均收入已達人民幣6,043元,是2012年的2.26倍。藍領與白領的薪酬差距逐漸縮小,2012年的平均月薪差額為人民幣3,755元,現已減為2,345元。

隨著時代發展與數位化轉型,擁有一技之長的藍領階級需求激增,也獲得高收入及更多社會尊重。藍領招聘人才的規模和招聘薪酬齊步上揚,職場人對藍領職業的看法也有所轉變,58%的受訪者看好藍領就業前景。

臺灣人在大陸從事外送 收入不如預期

西進大陸打拚的臺灣年輕人,有人從事「新藍領」工作。「臺灣人在北京送外賣」登上大陸微博熱搜,綽號「臺灣好A」的臺青創業失利後,在北京跑外送,他表示送外賣是一個容易打破時薪限制的行業,「外送員這工作,也算是在基層工作中,收入算是比較可以的,我覺得我以後還是會持續兼職下去。」

不過送外賣一年下來,平均時薪約25元人民幣(折合新臺幣約110元),收入未如預期,主因是經濟衰退,外送員數量增加但點外送的人卻減少。

受少子化等因素影響,臺灣高中職人數10年來已減少逾18萬人,疫情過後,人力短缺的情況更為嚴重,與此同時,藍領薪資卻在飛漲,1111人力銀行2021年曾整理高含金量的4種藍領職務,入門最高薪是「工地主任」,7年以上資歷者薪水逾6萬元,漲幅約45%。

即使薪資不錯,藍領的人力缺口仍難以補齊,工商界齊聲請求政府關注,官方訂定2030年前引進40萬名外籍人士來臺就業。

不容諱言,「新藍領」在臺灣受歡迎的程度不如中國大陸,但觀念開始轉變,愈來愈多年輕人投身「新藍領」工作。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2019年全臺外送員人數約為4.5萬人,2020年升至8.7萬人,2022年再上升至14.5萬人,是疫情前的3倍多,大學生比例達到4成。

「技能國手」閃爍國際 臺灣應重視藍領工作

除薪資收入外,近年藍領的基礎保障和職涯發展也持續提升。「匠人部落」社長王均守成立匠人學院,帶領旗下工班轉型,將工匠「職人化」,推出精確、系統化課程培養人才,解決學徒低薪、缺乏職場保障等問題。

國際賽事光環也令社會對藍領工作逐漸改觀。每2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技能競賽是全球最大的技能賽事,有「技職界奧運」之稱,內容包括製造工程技術、營建技術、資訊技術及運輸與物流等等。

過去5屆臺灣共派出239位技能國手,拿下26面金牌、30 面銀牌、29面銅牌等,排名一度升至世界第3。曾在2017年拿下汽車技術金牌的陳泯亨,獲獎後表示「很榮幸能為臺灣爭光」,他之後任職於水電技術公司,希望將來有能力自己開公司改善家境。

然而,在國際技能競賽拿下大獎的「臺灣之光」,在國內卻沒能受到足夠重視,媒體曝光度也不高。整體來說,社會各界對藍領工作的尊重與認可,仍顯不足,若能打造更好的環境,支持年輕人在技職領域發光發熱,相信會吸引更多人投身藍領行業。

技職合作培養專業職人 兩岸共同的課題

兩岸在藍領工作發展上,都面臨技職教育並非學生首選、人才養成制度不周全等問題,但雙方都積極致力提升技職教育地位和社會保障。

中國大陸人社部長王曉萍在今年「兩會」上,提出要增強年輕人學技能、進工廠的意願,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等。臺灣勞動部勞動力高分署每年委託訓練單位,辦理多元化職訓課程,提升民眾就業技能和協助補足人力缺口。

無論大陸還是臺灣,從事專業職人已逐步成為趨勢,年輕人是否願意「脫下孔乙己長衫」、靠勞力技能闖出新天地,成為兩岸社會經濟發展探討新熱點。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