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新學期到來 海基會帶領陸生走讀臺灣◆文/黃韻如(海基會文教處)

  • 更新日期:113-06-07

新學期到來,迎來許多來臺交換的陸生朋友。海基會在本學期陸續辦理2場次參訪活動,安排陸生前往宜蘭、貢寮馬崗等地深度參訪,讓陸生感受臺灣特殊風光與濃濃人情味,交織出臺灣印象,成為陸生最難忘的人生經歷。

體驗宜蘭食農與傳統藝文

宜蘭,是許多陸生的打卡清單之一。4月中旬,海基會帶領陸生一起放慢步調走訪恬靜宜蘭。首站前往羅東林業文化園區,陸生從貯木池當作起點,認識太平山林業脈絡,駛入羅東林鐵的文化路徑。陸生也在三星鄉蔥寶寶體驗農場,戴上斗笠、穿上雨鞋,下蔥田體驗拔蔥、洗蔥並手做蔥派,在實作中學習三星蔥相關食農知識與專屬栽培法。陸生在宜蘭傳藝園區觀賞結合臺灣文史的現代偶戲,認識木雕、竹工藝、錫工藝、漆工藝等接班人的好手路,透過傳藝認識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蘊。

活動原訂前往臺灣的植物方舟—福山植物園參訪,受0403地震影響,彈性調整參訪行程。對於這個意外的「體驗」,陸生表示,「第一次感受到地震的威力,腦中一片空白,3秒後立刻起身跑到空曠草地,後續也接到家人的跨海關心電話,未來會更加學習相關地震避難知識,希望大家都能平安」。

走入極東漁村 認識海女文化

海基會5月份辦理陸生東北角參訪活動,帶領全臺大專院校陸生32人前往臺灣極東地─馬崗漁村參訪。

說到臺灣最東邊,陸生們回答「花蓮!宜蘭!臺東!」位於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漁村,才是位在臺灣最東邊。有別於喧囂的人潮,過去因為交通不便及軍事管制,居民們都在靜謐的聚落與海洋共存,致力守護著海洋。

三貂角燈塔是海上的引領者,同時照亮討海人回家的路。陸生從三貂角燈塔開始,眺望龜山島,面向太平洋,從那裡往下俯視整個馬崗漁村。

正值石花菜盛產期,村民反覆曝曬及清洗深紫色的新鮮石花菜,變成乾燥金黃色,除了變身美味的石花料理,剩餘的資源,更搖身一變為「浪花下的海紙」,陸生們一起完成石花菜手抄紙DIY,認識資源永續循環再利用的精神,也在手抄紙上寫下今日的美好寄回家鄉。

換上傳統草鞋,跟著海女罔市阿嬤及鳳嬌姨走入潮間帶,隨手拾起海星、海兔、海膽、海蛞蝓,陸生們在生態豐富的礁石間走跳,感受海女「與海共生」的智慧。

海女說,大海是她們天然的冰箱,面對海洋,總是抱著敬畏及感恩。然而隨著海洋資源的過度開發,以及石花菜產業的衰落,海女的文化面臨傳承的困境。海女們與大海共存的精神,正是海洋文化及特色鄉村、老聚落保存重要的一環。

陸生表示,「在漁村好像回到小時候,現在車程越往市區駛回,我又變回嚴肅的大人,而現在我正在這樣的體驗」、「離開前我與海女阿嬤互相擊掌,那種感覺深深的烙在我的心上,我會記得自己來過馬崗,記得海女阿嬤」。

海基會積極營造友善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海基會關心在臺陸生動態,積極瞭解陸生反映的問題。多年來持續舉辦深度走讀活動,帶領陸生深入臺灣各個角落,體驗臺灣多元文化及產業特色,感受在地的人文風情與生活智慧,期待陸生在臺求學時期,透過自然文史走讀,實際體驗臺灣之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