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全球軍備競賽日熾 深化產業科技戰◆文/林穎佑(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 更新日期:113-04-11

2024年2月底正當臺灣處於寒流來襲,位於赤道周圍的新加坡正如火如荼的舉辦航空展,這是世界三大航展中唯一位於亞洲的航太展。此次航展是俄烏開戰、中東以哈衝突後的首次新加坡航展,各界無不爭相前往星國,希望看到各家廠商在經過實戰考驗後,是否推出新的裝備與系統來面對下一場戰爭。許多傳統軍火商利用此機會推銷自身的軍工產品,期望爭取更多訂單,搶占軍火市場大餅。

當前軍工產業特性 以市場及資本為後盾

會場上可看到當前的軍工產業已經不是過去傳統的飛機大砲,更多是在無人化與智能化的科技加持下,民間企業開始加入軍工生產行列,即所謂軍民融合。當前的軍民融合發展,已不是利用民間產業作為軍事科研的輔助,而是相輔相成,將軍工產業作為產業的火車頭,帶領民間發展,利用民間市場與資本做為軍工的後盾,這些都是軍工產業的特性。

少子化浪潮下,各國都面臨生兵力不足的困境,各國開始將目光放在無人載具的運用。無人載具的應用,所需的科技不只外型設計,更重要的是感測器及傳導系統。未來無人載具科技除了航空科技外,也需要光學鏡頭及資通訊技術的應用,人工智慧上應用也是近期發展的重點。當前無人機產業,不只討論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而是以UAS(Unmanned Aircraft System)的概念出現。

自動化指揮系統是作戰致勝關鍵 

軍工產業可分為國家政府主導的國營軍工企業,以及民間百花齊放的民營公司。中小規模國家的軍工產業受限於規模經濟,多半由國家主導,而在政府體制較為集權的國家,軍隊是保障政權的最好利器,因此軍備採購與研發自然會掌握在政府手中。然傳統軍工大國多半是由民間企業為主,藉由彼此研發競爭讓軍隊可以使用相對價格實惠且性能傑出的軍備。大型軍備的背後,有無數的承包商與上下游的供應鏈產業,代表軍工產業不只有飛機大砲,背後有更多產業投入的血汗結晶,也是國家實力的較量。

對於當前各國提升資訊作戰與智能作戰概念下,C4ISR(自動化指揮系統)已是作戰的致勝關鍵,資通訊暢通是重要因素,這與國家資訊化程度有關,代表半導體技術及電腦周邊產業廣義上與軍工科技有關,特別是在晶片與半導體產業帶來的周邊效益與應用,都在軍工科技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也說明近期為何各國對於我國半導體廠商在外國設廠有極大興趣。

傳統基礎工業不可或缺 戰後重建計劃重要角色

資通訊產業相當重要,但傳統基礎產業依然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各國不斷管控國防預算的前提下,各國軍隊無不積極尋找降低成本的辦法,例如在耗材上結合智能科技,是否可以更快對即將耗損的配件進行維修更換,以確保設備效率的維持?以及在傳統切削與壓鑄零組件上的使用,都有賴於工具機與其他生產機具的精密度。冷戰時期,蘇聯想方設法從第三國與日本機電大廠合謀,購買當時極高精密度的切削工具機,將其成功改善蘇聯潛艦水下推進器的扇葉切削,大幅降低水下噪音,增加隱密性。這就是在1987年日本的「東芝事件」,證明民間傳統基礎工業在戰略上的重要性。

類似的狀況也出現在馬達產業。我國馬達產業曾相當蓬勃發展,近期隨著無人機應用而水漲船高。無人載具上需要導航系統(無論是地面或使用衛星定位系統),但在載具設計上,馬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對許多徘徊式彈藥 (又稱遊蕩彈藥或是俗稱自殺無人機),或是戰場的輕型無人機,多是一次性消耗品,需要高階晶片,作為耗材的傳統馬達,也在俄烏戰場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上述案例中可看到傳統基礎工業非但未被淘汰,反而隨著戰爭發展的腳步,出現新的應用。特別是戰火摧殘後的重建計劃,需要大量的基礎建設與傳統工業幫助。這也是在交戰雙方談判進行時,各國開始打的算盤。

竊取情報 歐美各國對中方人才提高警戒

除了產業技術外,人才培育是當前各國競爭的重要一環,當前許多大學名校吸引優秀人才加入研究,並希望研究有成選擇歸化當地國,為己所用,因此祭出高額獎學金吸引人才。然而,但這些人才近期成為中共的突破口,進行情報刺探與竊取的最佳途徑,因此歐美各國開始會對中國大陸留學生進行管控;加上國際對中國大陸過去戰狼外交的反感,開始將智慧財產權與競業條款納入國安範疇,導致中國大陸無法像過去如入無人之境般地對歐美國家進行技術竊取。

對中國大陸研發人才而言,最大的限制還是在中共本身的體制。中共軍工體系缺少如同歐美國家的民間軍工競爭體系,人事上受限於中央的控管及「以黨領軍」的最高原則,研發上無法如其他國家一樣發揮設計的創意。部門管理經常陷入疊床架屋或爭功諉過的問題。如在中共軍方太空航天相關事務中,過去由總裝備部負責,軍改之後雖然基地方面由裝備發展部主導,但後端操控與宇航員的培訓都與戰略支援部隊有關,雷達系統也擺脫不了空軍的協助,最重要的運載火箭與火箭軍有密切的合作。相對於直接由太空軍主導的美國,中共疊床架屋的體系,不利於統整作業,類似問題也出現在軍工體系。中國大陸期望將軍工產業分為不同集團,以達到競爭的目的,但人事權依然以黨為主的情形下,很難做到完全的獨立性。

2024年新加坡航展中,我國有不少廠商前往參展,無論是在航太科技零組件與耗材,或無人機導航與反制系統都有許多裝備陳展,引來各國軍火大廠關注,除了詢價與參觀外,開始對我國軍工發展抱持一些戒心。對外國廠商而言,臺灣不再只有軍火市場消費者身分,更可能成為軍工產業合作生產夥伴,甚至是潛在競爭對手。這些評語證明,我國國防產業在這些年努力下,已有初步成果,未來如何發揚光大值得深思佈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