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教育創生 日落村奇蹟◆文/林勁傑(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4-11

少子化海嘯來襲,偏鄉首當其衝,全臺灣有134個鄉鎮面臨危機,入列凋零名單的被稱為「日落村」,在地小學面臨廢校命運,是衝擊的前奏。所幸,地方創生展現韌性,集結教育、社區、產業連線翻轉滅村廢校命運,苗栗雙連國小以「賣大梨救小校」華麗轉身,雲林華南國小前校長陳清圳將荒村小校變身世外桃源,讓社區看到希望。

全臺新生兒人數創新低 偏鄉走向日落

據內政部人口統計數據,2023年全臺人口數較前一年度增加15萬5,802人,終止2020年來的人口負成長;不過,全年新生兒人數再創新低,2022年高達179個村里沒有新生命誕生。臺灣本島去年出生人數最少的鄉鎮市區為臺南市龍崎區,整年僅有5名新生兒,其次為臺南市左鎮區的8人、新北市平溪區9人。因「賣大梨救小校」聲名大噪的苗栗縣卓蘭鎮,全年僅有65名新生兒。

過去10年,有近百個村里從地圖上消失,此趨勢持續下去,全臺灣368個鄉鎮市區中,有134個將走向日落。

偏鄉面臨少子化和高齡化衝擊,出現愈來愈多「極限村落」,源自日本社會學者大野晃所創的「限界集落」,意即村落因人口外流導致空洞化、高齡化,65歲以上人口佔半數以上,共同體機能達到極限狀態。新北市平溪區、臺南市左鎮區、嘉義縣六腳鄉等老年人口超過20%的鄉鎮區,都是「極限村落」高危險地區。

難以繼續運作的村落,首先常見現象是,大眾運輸的公車客運路線因人口減少而停駛,其次則是學校被迫關閉。彰化縣潭墘村村長柯志憲去年曾為當地4年內被廢3所學校而大聲請命,沉痛地訴說國小關係著地方情感,學校沒了,代表地方的希望也破滅,滅校後的下一步就是滅村。

社會企業支持    雙連國小扭轉被廢校命運

教育部2015年4月起推動「發展以學校為核心之社區創新創業計畫」,由中山大學計畫團隊結合12所大學校院,引進偏鄉國民中小學15校,協助社區發展微型企業或在地經濟創業。包括文創行銷型的「梨想家園‧看見雙連」方案、休閒旅遊型的「米亞丸1號旅人聚落」方案,以及農產加工型的「芋見莎卡蘭的藜」方案,成為偏鄉學校永續發展的典範。

苗栗縣最南端的山城卓蘭鎮盛產水果,有「水果王國」美譽,每年6、7月是雙連社區水梨的盛產季,品質好、賣相佳,吃起來口感爽脆鮮甜。居民以務農為生,隨著農村人口外流與少子化,唯一的國小雙連國小,幾年前學生僅剩不到30人,苗栗縣政府一度考慮廢校。

為扭轉學校命運,雙連國小和臺南大學行政管理系教授李芸蘋、中原大學企管系教授李明彥合作推出「梨想家園.看見雙連」計畫,並與當地農民成立「雙連梨有限公司」,打造雙連社區高接梨專屬品牌「雙連梨」,以學校作為銷售基地,透過新媒體推出專屬雙連梨的社會企業品牌。除經營安心農產,不讓果農被中盤商剝削,2016年創造近380萬元營業額。扣除合作梨農的利潤後,將銷售盈餘30%,約21萬元全數回饋給雙連國小。

「學校已從悲情走向充滿自信,華麗轉身」,現任雙連國小校長邱淑君受訪時說,現在雙連梨企業社已經有商業模式,甚至到百貨公司拓點。雙連梨計畫的起心動念是為了讓學校存續,前校長沈羿成全力支持,學校藉由108課綱,開設在地結合的梨鄉課程,走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學生數從不到30人,逐步成長到今年已有38位學生。雙連梨企業社如今以另一種形式支持學校,挹注接送學生的社區巴士運營經費,讓家長能安心把孩子送到學校。

邱淑君強調,這是在地、學校老師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成果,有委託梨農契作的企業,認同地方創生的教育服務,暑假組成企業志工到校回饋學生,還有企業家每年捐20萬給學校。臺中惠中寺大力支持、號召認購雙連梨,所得部分盈餘用於資助學生暑假到菲律賓展開英文課程遊學,今年暑假會繼續。

雙連國小推行雙語教育,小學生參加全縣英語單字王比賽獲得佳績,顯示偏鄉不代表競爭力就弱,教育的路上得到許多貴人協助,學生們充滿自信。

陳清圳翻轉華南國小命運    變明星實驗學校

教育部以實驗創新課程為出發點,在偏鄉中小學課程中融入未來想像議題,培育學生創造力、想像力,關心在地社區未來發展。在大學校院課程中融入偏鄉創新創業議題,啟發學生思考擴展偏鄉學校功能的各種可能性,並由教師帶領學生到偏鄉駐點,引進大學能量,發展社區微型企業或在地經濟創業,使學校成為偏鄉文化中心或社區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

陳清圳10多年前選擇從臺北回到故鄉雲林,擔任古坑鄉華南國小校長,2005年因高齡化、少子化和教育部小校裁併政策等壓力,華南國小面臨廢校危機。在他的帶領下,學校設計茶洗文化、咖啡文化課程,帶動社區發展,也讓華南國小的學生從原本的23人,暴增至91人。

陳清圳不只翻轉廢校的命運,還幫社區爭取醫療站、規畫產業發展藍圖,讓學校、社區形成共同體。2009年華南國小躋身教育部全國十大經典學校,2017年轉型為實驗小學,變身為一所得靠抽籤才能擠進入學名額的明星實驗學校。

「偏鄉小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照顧社區」,是陳清圳一直堅持的理念。2006年以咖啡產業進行學校課程設計,連續3年推動「橘子紅了,你我的心都熱了」弱勢義賣活動,孩子們拍攝紀錄片時,發現有機柳丁等農產品滯銷,努力宣傳順利幫助農友成功義賣9萬斤橘子。華南社區與學校透過居民共識與公部門合力,致力梯田復育,產出更多有機農作物。

除了幫農民賣橘子外,還幫助滯銷的其他農產品,2013年,幫莫拉克災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部落的小農推銷咖啡豆,華南國小師生首度義賣咖啡,引介廠商以較高價格收購小農咖啡,解決咖啡農困境。

集眾人之力 教育創生

由雙連國小及華南國小的華麗轉身可知,具韌性的「地方創生」想要永續發展,不能只是旅遊節慶或打卡景點,否則往往曇花一現。透過學校與社區、大學攜手,活絡在地產業,發揚地方特色,吸引年輕人返鄉,進而為農村注入活水;大學教師實踐專業,小學生實作創意,運用在地教育及文化資源,達成教育目的,與社區居民共築理想家園。青年回流、小學屹立不搖,才能共譜大學教育、社區、小學多贏的篇章。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