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青銀磨合 打造跨世代共融◆文/蔡敏姿(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2-17

銀色海嘯席捲全球,人口老化是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挑戰,銀髮族退而不休,與年輕人搶工作等情事不時上演。日本推出高齡者與年輕人的職務互補的設計,解決職場世代衝突問題;也有不少國家推動「青銀共居」,希望解決銀髮族獨居帶來的風險和年輕人居住問題,進而實踐「跨代共融」與「共享經濟」。

年齡歧視容易被合理化

相較於種族與性別歧視,年齡歧視更容易被合理化,仇老的態度也隨處可見。高齡化國家的日本甚至出現「老害」一詞,貶低長者對社會毫無貢獻、霸佔著社會資源的一種公害行為。比如,仗恃著年紀大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上,要求年輕人讓座,而不管對方身體是否有不適;或因不認老從而衍伸社會問題,如高齡者駕車釀成事故。

知名的仇老言論,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曾稱,政府花太多經費在瀕死的老年患者身上,盼他們「趕快死一死」,並說自己不想接受臨終治療,以免變成國家財政包袱。而在日本民間傳說中,家人會把年長的親人帶到山頂或森林的僻靜之地,讓他們自生自滅。

日本勞動力不足 社保資金壓力大

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人口不斷萎縮,為解決老齡化導致勞動力不足並緩解社保資金壓力,日本政府不得不推延長退休。2021年日本政府宣布實施《改正高年齡者雇佣安定法》,進入70歲退休的時代。對大部分日本老人來說,退休後工作是不得已的事情,但因房貸及物價飆漲,光靠年金生活根本不夠用,不少銀髮族外出打工補貼生活費,感嘆「長命百歲未必是好事」。

日本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4名,就有1人在工作。從行業別來看,餐飲、警衛、清潔人員及出租車等都是銀髮族常見的就業選項。為保證長者的工作機會,日本不斷通過立法要求企業為老年勞動者提供勞動條件,還成立為老年勞動者介紹臨時職業的機構和幫助他們的工會,更提供安裝銀髮友善設施的中小型公司補貼。

根據求職網站Recruit調查,2023年齡介於60至74歲求職者中,有53.7%在尋找工作,但未找到適合的機會,主因是部分企業對招聘老人抱持觀望態度。老人重返職場之路充滿挑戰,首先老年員工的身體以及精神健康存在隱憂;其次,無法獲得與以前相同的薪水,擔憂工作的積極度降低;最後,高齡工作者的合約需提供並調整勞動環境設備、薪資標準。

相對於長者,日本新世代面臨畢業後的職場寒冬期,國家經濟衰退,非正規雇用及終身打零工人數劇增,社會保障大不如前。日本職場以「公司年資」為工作評鑑的一大關鍵,即使新人成績特別好,獲獎金表揚,但以薪資總額及升遷機會而言,都不如年長前輩。尤其企業有既定的管理職人數,「如果上面不退,後面全部都無法晉升」一句話道出上班族的心聲。

日本實施退休年齡延長,越來越多高齡者在職場的負面例子屢見不鮮,以「顧問」為名的高級職員,平日在公司蓋印章,還有年近退休的前輩,工作態度敷衍,常打瞌睡。他們的工作份量分攤到年輕人身上,不免抱怨「上班態度這麼差,薪水還比我們多」。

職位互補 青銀族發揮自身能力

如果高齡者延後退休,再回聘雇用,確實會壓迫到年輕人的就業機會。為解決這問題,日本推出高齡者與年輕人「互補」的職務設計,解決職場「代際衝突」問題。以青銀共創文化講座為例,高齡者負責人脈,年輕人主責科技管理知識;長照也可以青銀合作,照護現場年輕人可用法律知識向家屬解釋契約說明,遇到家屬紛爭時,靠高齡職員的人生經驗進行調解。工作劃分明確、了解彼此的長處,讓青銀發揮自身能力。

「青銀共居」始祖 荷蘭帶起新風潮

歐洲約50年前,人口結構已達到高齡化,對於老人福利、高齡住宅等各方面發展,規劃得相當早,有許多值得借鏡的地方,荷蘭、德國到日本各有不同的高齡居住趨勢。疫情期間,長輩外出受到很大限制,「青銀共居」能防止老年獨居風險擴散。

荷蘭的高齡照護成本不斷上升、人力缺乏;而荷蘭的學生宿舍收費上漲,讓許多學生不堪負荷,因而有「青銀共居」構想。2013年,荷蘭一間安養中心開放6位大學生免費入住,條件是每月提供至少30小時服務,如陪長者吃飯、聊天等。

德國埃森市的共居公寓Geku-Haus,長期出租給長者與青年。公寓1樓是咖啡廳與跳蚤市場、2至5樓是公寓、6樓為年輕人辦公處,7樓是長者與青年互動的交誼廳。在交誼廳內,飲料與零食免費,若離開7樓食用就得收費,藉此機制來增加互動。在飲料杯墊上,一面寫著「請離我遠一點」,另一面則寫著「我對OO話題感興趣,歡迎找我聊天」,長者或青年只要看對方的杯墊,就知道是否可以上前互動。

Geku-Haus公寓內的長輩住戶有藝術史教授、會計師等;青年住戶多半是藝術家與廣告行銷人士。有些長者會利用過往人脈,寫推薦函幫青年人尋求工作;有些長者在聆聽青年的提案後,提供不同觀點修正。78歲的Marga表示,她從未覺得自己與年輕人有代溝,相反地,常收到青年住戶邀請,一起烤肉、吃飯,當年輕人遇到困難時也會找她訴苦,「我像是他們的大家長」。

德國鼓勵長者成為青年的後盾

日本東京非營利團體「街ing本鄉」的Home Share計畫,媒合獨居長者與青年學子。例如在大學生最多的東京文京區,鼓勵擁有私宅的獨居老人,以免費或便宜的租金,提供房間給到東京唸書的青年學生。讓同住屋簷下的年輕人陪伴孤獨老人,長者也能照顧在異鄉打拼的年輕人。

另外,在東京多摩市的聖蹟共居住宅公司,則讓房客以類家庭生活的方式共居。房客從老人到小孩,單身至小家庭都有自己的獨立房間,共享廚房、餐廳、洗衣等公共空間。特別的是,屋頂還有菜園,偶爾舉辦烤肉活動。此類型的青銀共居,為了因應東京市區狹小的住宅空間與孤寂感。

共享資源撐起晚年保護傘

為了讓老年生活更有保障,可善用共享資源、共享經濟,透過平臺媒合,有效率地運用資源。以Uber在日本為例,為偏遠地區的銀髮族提供乘車服務,以及退休後賺錢的機會。日本政府允許Uber在一些人口高齡的偏遠地區提供共享乘車接送,例如京都府最北端的京丹後市。另有不少退休的日本年長者跑去當Uber駕駛、送貨員,開創事業第二春,這也是Uber特地推出的銀髮族政策。

此外,校園諾大的腹地與資源,在少子化的背景下,將騰挪出來為高齡者服務。例如美國的「連結大學型退休社區」集合住宅(University-based Retirement Community,簡稱 UBRC),除了能為健康、退休高齡者提供最基本的服務,如膳食、交通、諮詢等,還會透過機制與校園資源連結,創造支持性與知性的環境,讓校園發揮跨世代交流作用。迄今,美國已有超過100所與連結大學型退休社區,數量仍在持續增加。

在長照人力資源方面,芬蘭則是採用志工。1989年,北歐「芬蘭祖母俱樂部」成立,該組織設立媒合平臺鼓勵許多老人服務老人,不但減少社會成本,還讓老人活得健康又有價值。因為運作成功,芬蘭國內後續增加200多個類似的組織,甚至推廣到海外。

老人志工更懂銀髮需求

在祖母俱樂部,志工可以勝任的工作很多,如陪伴支持、洗澡、送飯、散步、送東西、換燈泡、照護替代、週間及夜間拜訪等。除了服務外,祖母俱樂部也為志工安排許多活動,如定期展覽、電腦教學、唱歌社團、記憶訓練、讀報討論、手工藝品製作。

老人們還義賣自己手做的藝品,將義賣所得捐助經濟狀況較差的老人或聯合國兒童組織。長者為社會付出的同時,也帶來自我成長,新的經驗正不斷拓展。

關心高齡的生活與就業,等同關心自己的未來。借鏡國外作法,以期我國進入高齡化社會時,能老有所居,安享晚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