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圖書館爭豔 城市發展新地標◆文/陳政錄(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3-02-17

近幾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兩岸的圖書館加速「電子書」借閱等數位化轉型步伐,據教育部統計,111學年臺灣大專院校圖書館電子書藏書量已突破9千萬,5學年間成長4成4。與此同時,向社會大眾開放的公共圖書館,跳脫過去功能單一、外觀古板的模式,走向各具特色、互相爭豔的道路,不只成為城市的新地標,也是市民休閒娛樂的好所在。

「森林書苑」成為北京新地標 

坐落北京市通州區,去年12月27日開館剪綵,正式向社會大眾開放的北京城市圖書館,以「森林書苑」為核心理念,耗時4年建設,總建築面積7.5萬平方公尺,藏書達800萬冊,閱覽座席約2,400個。「森林書苑」與「文化糧倉」的北京藝術中心、「運河之舟」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一同被稱為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陸媒譽為360度無死角與中國大陸最美圖書館。她也肩負官方推動紓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往通州轉移的城市副中心。

進入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北京城市圖書館標誌性的「山谷門廳」設計,由兩座三層樓書山所組成,逐級向上,漸次收縮,兩側階梯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寓意,以144根如同銀杏林的柱子撐起「樹冠屋頂」,引入自然光,號稱世界上最大無隔牆的開敞閱讀空間。

北京城市圖書館設置歷史文獻閱覽區、24小時圖書館、藝術文獻區等,滿足各群體需求。採用全自動化智慧機械書庫,讓讀者透過智慧桌面或手機,完成藏書檢索後,經書庫內自動揀選,15分鐘內送到借書人手中。

深圳圖書館科技元素特濃

位於深圳龍華區的深圳圖書館北館,去年底正式開館,她也是城市新區建設的重要地標,面積7.2萬平方公尺,設計藏書量800萬冊、座位2,500個,外觀為白色石質木牆,內裝主打設計感,深圳做為大陸沿海科技業重鎮,全館科技元素特別濃烈,「自動巨型地下書庫」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每周開放40人現場參觀運作過程。

深圳圖書館北館的地下自動化書庫,一共有5個,總面積約7個籃球場,可容納超過400萬冊實體書,用於取書的自動堆垛機,時速最高達180公里,每當有讀者下達借閱要求,機械臂便會飛速取書,立體書庫層高達21.55公尺、貨架層高18公尺,運作時視覺效果驚人,也被當地民眾形容為類似大陸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的「太空電梯」。

臺灣圖書館 呈現精緻多元的生活樣態

近年中國大陸建設的公共圖書館,標榜「大而美」的城市地標,以科技應用及數位化轉型取勝,臺灣的圖書館則是「精緻又靈活」,提供民眾多元的生活樣態,例如2022年底試營運的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由臺日聯手設計,以生命樹為靈感,打造全臺最美綠建築圖書館,地下兩層與地上八層的建築空間裡,設計提供書店、創客空間、咖啡館、電影院等進駐,串聯文旅、藝文等業態,比起過去單純的圖書館,更像是嶄新的城市生活空間。

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以嶄新思維營造新風貌,結合新世代科技,加強硬體空間規劃,營造優質閱讀環境,可舉辦講座、提供沉浸式體驗等,不只是圖書館,更是當地的文創旗艦基地,一次滿足所有民眾的好所在。桃園新圖書館與2014年落成啟用的高雄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同樣成為著名地標,扮演引領臺灣圖書館轉型升級的重要角色。

近幾年,臺灣各城市、各大學陸續落成新的圖書館,互相爭艷,例如政大達賢圖書館、元智大學圖書館、陽明交大浩然圖書館、清大旺宏館、臺北大學圖書館等,各具特色,除了有豐富的館藏,也是拍攝美照的打卡勝地,成為各大學學生,在網路社群上的討論話題之一。

公共圖書館體現城市文化

一名在北京就學的臺生表示,圖書館是他在兩岸學校求學時,最常去的地方之一,功能單一的圖書館難免讓人感覺較為枯燥,甚至「窒息感」情緒,樂見近幾年更舒適、開放的空間,和多元化場景成為趨勢,不只兼顧提升學習效率,還能滿足休閒娛樂、拍照打卡需求,補充精神能量。

比較兩岸圖書館差異,他說,若就學校內圖書館來看,北京校園的圖書館外觀通常比較「古色古香」,內部並無太大差異;公共圖書館,大陸新的圖書館體量都很大,有點像在逛「公園」,臺灣則勝在精,將資源有效利用,各有所長。

在環境優美的圖書館中閱讀,效率提升,若有機會造訪這些特色圖書館,不妨花點時間體驗看看,細細品味獨特的書香氣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