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一帶一路」從蓬勃發展到挑戰重重◆文/陳宗巖(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 更新日期:112-12-12

中共於2013年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以及創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兩大倡議旨在亞洲區域乃至全球範圍內,共同建設和改善基礎建設,促進國際貿易和經濟合作。2013年至今,中共在「一帶一路」架構下,對超過100個國家進行投資,涵蓋能源、運輸、通訊等多領域。初期取得亮眼成績,隨著國際局勢變化,外界對「一帶一路」倡議產生越來越多的負面質疑,未來發展將面臨嚴峻挑戰。「一帶一路」10週年,本文分析其前5年的發展和後5年的挑戰。

「一帶一路」初期蓬勃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受到急需資金的發展中國家歡迎,也引起許多已開發國家關注。歐洲國家主張積極合作,希望透過與中國大陸在大型基礎建設的投資合作,既吸引外來投資,又拓展與中國大陸的經濟合作,探索更多發展中國家的商機。在積極向中國大陸靠攏並支持其擴大全球影響力的態勢下,「一帶一路」在首個5年取得迅速的發展。

根據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簡稱AEI)的「中國全球投資追蹤」(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簡稱CGIT)資料庫統計,「一帶一路」投資規模覆蓋約103個國家,總額超過6,100億美元,平均每年1,100億美元,包括14個已開發國家。除了吸納「一帶一路」投資外,14個歐洲國家和富有的中東石油生產國成為亞投行創始會員國和股東,共同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所需金融資源。

「一帶一路」面臨的挑戰與困境

「一帶一路」首次提出時,許多觀察家擔心中共大規模資金投入可能提供威權政權所需資源,進一步鞏固其統治地位,對全球民主與人權的發展構成潛在威脅。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一帶一路」出於戰略考量,旨在吸引更多國家參與,進一步擴大其國際影響力,並可能在國際事務中獲得更多支持,甚至引領發展中國家改變現有的國際政治經濟體制。最近許多研究發現,「一帶一路」實施的最初5年中,並未出現上述預期效應。儘管部分「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民主與人權狀況出現退步跡象,部分國家獲得「一帶一路」資金後,與北京建立更緊密的戰略與外交合作關係,但這些情況嚴格來看屬於個案,整體而言,「一帶一路」未對全球民主與人權發展,以及國際政治經濟體制帶來系統的重大改變。因此,大多數國家普遍持積極態度,樂意參與成為「一帶一路」合作夥伴,「一帶一路」的前5年取得明顯進展。

但自2018年以來,國際局勢發生明顯變化,中國大陸的國際形象與國內情勢受到質疑,導致「一帶一路」面臨嚴峻挑戰。

首先,2020年初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全球世界面臨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危機,一系列限制措施如關閉國界、封城和限制人員流動,導致跨國和國內經濟活動受到嚴重衝擊,連帶影響各國對「一帶一路」投資的需求。疫情初期,中國大陸受到的影響較小,其合作夥伴國家也難以應對更多的投資。根據CGIT統計,2019年至2022年「一帶一路」總投資額為3,100多億美元,平均每年約780億美元。然而,在疫情嚴重的2020年至2022年期間,平均每年僅680億美元,約為首個5年平均投資額的60%左右,清楚顯示疫情對中國大陸擴展「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

債務陷阱衝擊「一帶一路」聲譽

第二,「一帶一路」部分基礎建設投資項目引發一系列問題,包括工程品質不佳、環境汙染、債務陷阱等,損害「一帶一路」的國際聲譽,也使各國對接受「一帶一路」投資變得謹慎。例如,印尼高速鐵路等國際旗艦級投資出現工安事故,包括工程車出軌、天然氣管線爆炸、橋墩倒塌等。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因無法按時還債,被迫將港口租給中國大陸企業,引發債務問題和主權風險。中國大陸大量支持發展中國家興建燃煤發電廠,這些設施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難以透過國際金融機構融資,只能依賴「一帶一路」投資,進一步加劇全球環境問題。

第三,2018年起,美國採取多方面行動,包括貿易戰、晶片戰和科技戰,進一步升級與中國大陸的戰略競爭,形成長期的對抗格局。以美國為首的理念相同民主國家開始凝聚,應對中國大陸在印太地區和全球的崛起。許多民主國家也因國家安全考量,減少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賴。為了對抗「一帶一路」倡議,美國、歐洲和日本等資金充裕國家紛紛提出大規模的經濟戰略計畫。例如,美國總統拜登在2022年的G7領袖高峰會上提出「全球基礎建設與投資夥伴計畫」(Partnership for Global Infrastructure and Investment),其他歐美主導的國際金融組織也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力度,希望這些國家減少對中國大陸和亞投行的依賴。歐美主導的投資計畫不一定比中國大陸有利,但有機會降低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大陸投資的依賴程度。

第四,新冠肺炎疫情後,中共經濟發展面臨嚴重挑戰。2022年開始,中國大陸的進出口表現日益不佳,反映國外需求下降以及國內需求疲軟。對外投資數字也持續下滑,疫情期間「清零」措施使外資難以進入中國大陸,嚴重阻礙國內經濟活動。國內也出現通貨緊縮現象,青年失業率上升,民間投資意願不高,房地產市場疲弱不振。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經濟資源刺激內需市場,進一步壓縮中國大陸投入海外經濟與金融資源。

儘管「一帶一路」前5年在夥伴國數量與總投資額取得成果,但這可能是初期的大規模投入帶來的慶祝行情。隨著國際局勢急劇變化與國內經濟困難,世界各國對「一帶一路」的需求減少,中共也減少對全球的投資,這對中國大陸的經濟大戰略帶來更加嚴峻的挑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