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編輯手記》生成式AI 是敵還是友?

  • 更新日期:112-10-19

去年11月,生成式AI「ChatGPT」橫空出世,短短兩個月用戶就破億,堪稱劃時代發明,2023年被譽為「生成式AI元年」。作為一種聊天機器人,ChatGPT能回答複雜問題,快速生成文章,擬真的程度,連大學教授都難以辨認。人們以為只存在未來世界的技術,提前於2023年成真,不論產業還是個人,都措手不及。面對AI世界提前降臨,從社會層面到心理層面,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嗎?

宏觀到整個產業界,微觀到個人,對生成式AI問世,都是既歡迎又擔憂。歡迎的是,重複性高及大量的資料分析工作可讓AI代勞,生產效率大為提高;擔憂的是,生成的資料不盡客觀正確,且失去人的溫度。生成式AI發展迄今,對世界的衝擊仍難以評估,或許不必然會完全取代你我的工作,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將是人力與AI協同作業的時代,如何聰明應用生成式AI,將是能否立足於未來世界的關鍵。

網路知識爆量且真假難辨,透過網路資料庫學習的AI可能提供錯誤訊息,自帶流量的知識型網紅也可能傳播錯誤知識,混淆視聽。知識型網紅有如雙面刃,對知識的普及貢獻甚大,但如果傳播偏頗知識,危害也不容小覷。網路時代,知識與娛樂的界線難辨,提升民眾的媒體識讀能力,是根本解決之道。

「數位化」之外,未來世界另一個重要趨勢是「高齡化」。「數位化」與「高齡化」兩股同時發展的趨勢,讓老年人口越來越弱勢。尤其新冠疫情後,日常生活高度數位化,許多老年人跟不上科技腳步,就醫、交通、採購都變得艱難。中國大陸因而興起「陪診師」,臺灣則有老人照護服務,可見AI趨勢下,具有人性溫度的工作仍難以被取代。

高齡化社會下的年輕勞動力,物以稀為貴,弔詭的是,中國大陸年輕人反而面對失業的困境。年輕人失業沒有收入,消費熄火,內需不振。中國大陸內部面臨通貨緊縮風險,外部面臨歐美的切割與制裁,經濟何去何從,本期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呂曜志副校長以資金流動的角度切入,有相當精彩的剖析。

海基會為擴大與全臺各地相關領域學者交流、廣泛聆聽學者建言,繼6月於臺南關子嶺舉辦兩岸關係研討會後,8月及9月分別於新竹北埔及臺中烏日舉辦2場兩岸關係研討會,成果相當豐碩,本期特別摘要精華內容,以饗讀者。

兩岸政治紛紛擾擾,兩岸交流卻務實而有溫度。大陸年輕人來臺,著迷於臺灣的美好友善,毅然隻身來臺就學;兩岸人民情投意合共結連理,決定跨境收養大陸子女。海基會搭建的兩岸交流平臺,上演許多兩岸結緣的美好見證,海基會與有榮焉,不吝付出更多,成就更多佳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