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跨界還是越界?兩岸脫口秀臨淵履冰◆文/林勁傑(媒體工作者)

  • 更新日期:112-08-11

脫口秀傳入東方之前已有幾百年歷史,兩岸三地脫口秀發展脈絡不盡相同,但都經過10年以上的累積與在地化歷程。作為「冒犯的藝術」,脫口秀演員如同在社會價值的紅線走鋼索,近期中國大陸的李昊石脫口秀遭控「侮辱」共軍被全面封殺、英國馬來西亞裔脫口秀演員「Uncle Roger」一段調侃中共的影片,微博及bilibili帳號遭禁等事件,都是觸碰政治禁忌所致。在言論自由的臺灣,甚至有政治人物站上脫口秀舞臺,針對時事或政策議題直球對決,引發社會大眾共鳴與討論。

兩岸脫口秀蓬勃發展

脫口秀最早起源於18世紀英格蘭地區的咖啡吧集會,20世紀隨著媒介科技的突破,美國將脫口秀搬上廣播、電視並發揚光大,成千上萬的美國家庭得以欣賞這種另類藝術秀。

1990年香港TVB喜劇演員黃子華首次表演脫口秀,「棟篤笑(粵語,單口喜劇)」中針砭香港時事、香港歷史、政治問題,內容搞笑之餘帶有哲學成份,並諷刺時弊。之後,脫口秀也在中國大陸興起,2012年《今晚80後脫口秀》開播,脫口秀正式以綜藝節目形式登上中國大陸的電視螢幕,觀眾逐漸認識並接受這一嶄新的喜劇藝術形式。2017年,互聯網巨擘騰訊視頻與上海笑果文化聯合推出的《脫口秀大會》第1季開播,與《吐槽大會》等節目成為脫口秀節目代表,強勢傳播。

據中國大陸演出行業協會《2021全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脫口秀實體演出觀眾超過350萬人次,票房近4億元人民幣。數據顯示,2020年到2022年,脫口秀行業票倉從2,000萬擴大至4.8億,2年成長超過20倍。

「冒犯的藝術」挑戰傳統價值觀

2018年開播的《博恩夜夜秀》,是臺灣節目史上第一個嘲諷時事的深夜脫口秀節目,由主持人曾博恩與所屬團隊製作,主打美式幽默中暗喻、諷刺、自嘲的脫口秀文化,以黑色幽默結合新聞議題,有現場觀眾親臨棚內錄影及網路分段觀看,是臺灣第一個開放網路募資的脫口秀節目,掀起一股風潮。

相較於中國大陸透過綜藝節目進入觀眾視野,臺灣的脫口秀沒有巨額資金支持,主要仰賴網路浪潮。曾博恩的表演方式以貼近臺灣人生活作為發想,創造出臺灣人愛喝飲料、愛簡稱現象的「大奶薇薇」等流行語。爾後《博恩夜夜秀》探討社會議題、針砭時事,包括總統蔡英文、前臺北市長柯文哲、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等政治人物都上過該節目。其YouTube頻道已有153萬訂閱,包括蔡英文與韓國瑜登場的影片都突破700萬點閱率,擴散力與影響力不容忽視。

不容諱言,脫口秀的綜藝表現離不開「地獄哏」、黑色幽默、嘲諷或自嘲,最成功的哏會發展成「網路迷因」,因此脫口秀被認為是「冒犯的藝術」。所謂「冒犯」指表演者在輸出觀點過程中,挑戰社會傳統約定俗成的價值觀,反而成為脫口秀吸引人的地方,「笑果」之餘碰撞激發討論和反思,「冒犯」產生的默契和情緒共振,諸如所涉及的政治和社會敏感符碼,正是中國大陸社會不可觸碰的「紅線」。

觸碰中國大陸政治紅線代價極高

今年5月13日,上海笑果文化旗下演員House(本名:李昊石)在北京演出時,其中一個段子提到,在山上看見兩隻追松鼠的野狗,讓他想起八個字「作風優良,能打勝仗」。這段演出被網友舉報「侮辱了人民子弟兵」,因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笑果很快發佈道歉聲明並稱演出有不恰當比喻,將無限期停止李昊石後續演藝工作。

經北京市文化執法總隊調查,笑果文化被罰款1,335萬餘元人民幣。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決定無限期暫停該公司在北京所有演出活動。上海市文旅局也約談、嚴厲訓誡笑果文化負責人,立即暫停在上海全部演出。

笑果文化在中國大陸的脫口秀市場一家獨大,2017年,推出網路綜藝節目《吐槽大會》,單期播放量最高破2億,同年《脫口秀大會》播出。這兩個節目,笑果旗下簽約演員超過100名,有脫口秀演員形容,「笑果在業內相當於阿里、京東」。《吐槽大會》第一季爆紅後,笑果趁熱打鐵,相繼完成A輪融資,2021年3月,騰訊關聯公司入股笑果文化後,估值已超過40億元人民幣。如今在「紅線哏」之後,笑果文化基本上與上市資本市場無緣了。

無獨有偶,一句「嗨呀...被消失了!」英國籍馬來西亞裔脫口秀演員「Uncle Roger」因調侃中共的表演惹怒網友,其微博及bilibili帳號隨即遭禁言。在全長1分37秒的影片中,Uncle Roger用嘲諷的語氣提及「中國,好國家,好國家…」,並調侃使用華為手機會遭監聽,又諷刺中國否認臺灣為主權獨立國家。這些挑動敏感神經的橋段,讓Uncle Roger成為繼李昊石之後,一週內第二個在中國大陸被封殺的脫口秀演員。

若未觸碰道德底線    臺灣社會具包容力

在臺灣,教育普及、公民意識覺醒以及社群媒體推波助瀾,社會普遍對時政有所批判。《博恩夜夜秀》製作人謝政豪不諱言,當「網路酸民」成為一種宣洩出口,《博恩夜夜秀》就是試圖回應這類苦悶,尋求共鳴,臺灣作為華語世界言論自由的先鋒,社會有足夠能量來迎接「批判型娛樂」。

脫口秀內容常造成爭議,有些哏被認為觸碰道德底線而遭受抨擊。最著名的即為「鄭南榕事件」,調侃為追求言論自由而自焚的鄭南榕,遭製作單位緊急切割,暫停合作;隨後,曾博恩發聲明為自己「不成熟的即興串場」深感抱歉,並表示第4季開始交出節目主持棒。

「跨界不越界」是脫口秀演員的課題

言論自由並非無上限,不可諱言,脫口秀引起的共鳴往往反映社會面向,姑且不論正確與否以及政治綜藝化,脫口秀對促進公共討論,引發社會更多思考,確有幫助,也在「公共領域」範圍。

臺灣脫口秀演員「東區德」曾說,臺灣真的超級自由,愛講啥都行,不會有敏感紅線需要考慮,但這並不代表表演時就能毫無顧忌。他說,喜劇演員對於「觀眾認同」或某種程度的追求,選材時會避免揶揄「防疫政策」、「名人自殺」等可能引起反感的話題。

所謂不可觸碰的紅線,在每個社會各不相同。脫口秀演員不斷摸索「冒犯」的界線,如何跨界不越界,是這個行業的課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