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九二共識」20週年學術研討會林董事長致詞內容

  • 更新日期:109-12-10

總統府楊秘書長、國安會袁秘書長、陸委會王主委、各位貴賓、各位先進、各位媒體朋友、本會高副董事長及本會同仁,大家好!感謝各位在百忙之中,撥冗來參加這個難得的盛會。
  海基會基於政府授權,過去21年來一直站在兩岸協商的第一線,部分同仁更是親身見證「九二共識」的形成過程,今天由海基會來舉辦「九二共識」20週年學術研討會,我們感到非常榮幸。
  「九二共識」究竟是什麼?它對於兩岸關係起了什麼樣特殊的作用?為什麼即使歷經20年,仍然不斷有學者專家透過媒體或在各種學術場合對「九二共識」做出不同解讀?海基會作為「九二共識」的見證者,責無旁貸舉行這場研討會,共同就「九二共識」的意涵以及對未來兩岸關係的影響做深入的探討。
  「九二共識」,用最簡單的一句話涵括,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對我們來說,所稱的「一個中國」,當然是指「中華民國」。1987年政府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兩岸人民往來越來越密切,衍生出許多問題,雙方都有誠意解決問題,但是卻因陸方要求將「一個中國」原則納入協商前言而卡住。後來,兩岸都展現了高度的政治智慧,擱置爭議,透過函電往來,達成對於一個中國原則,各自以口頭表述的一致意見。兩岸協商與交流從此邁開步伐,穩步前進,擱置爭議,互利雙贏。
  當然,1992年雙方達成這個共識的時候,媒體只是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來涵括整個共識內容。後來雙方均以「九二共識」這個詞,代表兩岸於1992年達成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一致意見。
  中森過去曾擔任過行政院秘書長及中國國民黨秘書長,在一次次協調整合不同意見的過程中,深知要創造雙贏,除了雙方都要有解決問題的誠意與智慧外,還要能「擱置爭議」作為互釋善意的第一步。即使同是中華民國的行政機關,在施政上都會偶有不同見解,更何況是隔絕40餘年,具有歷史恩怨的兩岸。因此,「九二共識」可說是兩岸互釋善意,互以同理心,設身處地為對方設想的開始,也是擱置爭議,相互秉持「對等、尊嚴、互惠」原則啟動兩岸協商的重要基礎。在兩岸互信基礎不穩固的1990年代,能有這樣的成果,誠屬不易。
  「九二共識」所指的一中,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中華民國」。台灣社會或許對於政府的大陸政策仍有許多不同的見解,但「中華民國」卻是不分朝野的最大公約數。「九二共識」在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守住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對兩岸關係定位的同時,也讓兩岸達成共識,尊重我方「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雙方認知各有不同」的立場,可以說是「既顧本又開創」的劃時代之舉。
  中森基於職責所在,上個月搭乘直航班機赴大陸參訪交流,只花了三個多小時就抵達北京。但推動兩岸直航拉近時間與空間的距離,卻是歷經了將近一甲子的時間,才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雙方累積善意,建立互信,達成對等尊嚴、互惠雙贏的協議。這也是我第一次踏上大陸的土地,對今日民間往來熱絡、官員互動頻繁的景象,我感觸很深。我從小在台灣長大、服公職,經歷過兩岸政府互不信任、相互猜疑的對立年代。兩岸能擱置爭議,求同存異,逐步建立起互信,一同走到今天,真的是20年前我們難以想像的。相信在座許多先進,也會跟我有同樣的感覺。
  兩岸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自2008年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已簽署了18項協議及系列共識聲明,為兩岸交流互動支撐起穩固的平台,共創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榮景。時至今日,兩岸的交流秩序已逐步建立,民眾權益的保障更臻周全,共為兩岸人民創造了更大的福祉,更凸顯「九二共識」的難能可貴,兩岸均應共同珍惜此一互利雙贏的和平紅利。
  海基會在過去20年,不負政府所託,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完成了許多艱鉅的任務。未來,海基會仍會依據政府的授權,在既有良好績效上,全力貫徹政府的大陸政策,共同精進落實推動總統所宣示並經行政院遵示提經院會通過的「黃金十年,國家願景」有關和平兩岸的政策綱領,並遵照總統國慶文告所提示的未來兩岸工作重點,全力以赴,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繼續秉持「對等、尊嚴、互惠」,「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原則,推動兩岸制度化協商,優先處理經貿、攸關兩岸民生福祉及交流秩序等議題,並穩步擴大交流領域、行穩致遠,為兩岸人民創造更大福祉,海基會已經準備好迎接新一輪的挑戰。
  今天的這場學術研討會,除了回顧過去,更是展望未來。我們非常感謝眾多兩岸關係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來探討「九二共識」的時代新意義。相信藉由這樣的討論,能夠共同發揮智慧,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繁榮,指引出一條精進發展的道路,共為兩岸互利雙贏創造更大福祉。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熱情的參與,敬祝大家平安吉祥、幸福美滿、萬事如意、研討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