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兩會第十次高層會談」林董事長致詞內容

  • 更新日期:109-12-10

海協會陳會長、鄭常務副會長、李副會長、海基會張副董事長、兩會協商代表團的各位朋友,在場的所有媒體朋友們,大家早安,大家上午好!
  今天海基會與海協會在臺北舉行兩會第十次高層會談。首先,我謹代表海基會誠摯歡迎兩會協商代表團共同參加會談,這也是陳德銘會長上任以來第二次來到臺灣,距離前次陳會長來臺進行交流不到3個月,我相信陳會長對臺灣的心跳應該是記憶猶新。
  2008年6月,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雙方秉持「和解、對話、合作」的理念,務實溝通。兩岸能夠重啟協商,以及近年來兩岸關係的良性及正面發展,均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這是兩岸制度化協商及互動往來的關鍵核心,也是兩岸「正視現實、存異求同、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精神與政治智慧,以及務實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6年多來,兩會已舉行9次會談,簽署19項協議,加上今天會談即將簽署的2項協議後總共是21項,為兩岸營造60多年來最佳的兩岸關係。
  兩岸協商的豐碩成果,為兩岸民眾帶來福祉,促進兩岸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以及區域和平,雙方應共同珍惜得來不易的成果。
  近期陸委會王郁琦主委順利訪問大陸,並舉行首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是65年來我方主管兩岸事務首長第一次赴大陸訪問,兩岸事務首長正式面對面交換兩岸關係的看法,對於促進兩岸官方互動交往正常化具有正面意涵,也為雙方關係長期發展奠定新的基礎。未來兩岸事務主管機關建立常態溝通機制,將與兩岸制度化協商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進一步維護及保障民眾的福祉及權益。
  今天會談的重要目標就是簽署「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與「海峽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以地震監測合作來說,透過協議建立之合作聯繫管道,兩岸可即時交換臺灣海峽及鄰近地區地震監測資料,有助於更精確監測及掌握地震活動資訊,提升雙方地震監測能力,也維護與確保民眾財產及生命安全。在氣象合作方面,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等趨勢,如何避免如颱風、豪雨等自然災害對民眾財產與生命的重大損失,是兩岸共同努力的目標。透過此次協議建立之合作聯繫管道,雙方可以即時交換氣象觀測、監測、預測、預報及警報等資訊,更精確掌握兩岸天氣系統資訊。在災害性天氣發生時,氣象預報作業人員也可透過此一管道互相諮商與溝通,保障民眾財產與生命安全。這兩項協議的簽署,具體落實「以人民為核心」的兩岸關係願景。我要藉此機會,對雙方主管機關、海協會、海基會參與人員的辛勞與努力,表達崇高的敬意與感謝。
  在兩岸過去簽署的各項協議,涉及的都是與兩岸民眾福祉息息相關的議題,透過協議的安排與執行,確實發揮了相當的效益,提供兩岸人民制度化的保障。然而,從兩岸交流與互動的實際需要來看,這些協議在執行層面還有一些可加強與改善空間,雙方也積極就協議執行窒礙難行之處商討解決方法,並已舉行兩次協議成效與檢討的會議,以落實協議的執行。
  上週兩會在湖南長沙舉行的第二次「兩岸協議成效與檢討會議」,會中針對空運、海運、醫藥衛生合作、共同打擊犯罪、金融協議等9項協議獲致階段性成果,在這次會議中,雙方就陸客來臺中轉、重大經濟犯遣返、三聚氰胺求償協處、藥品研發合作等民眾高度關注的議題,再次進行檢視,以真正回應民眾期待,彰顯協議的功能與效益。
  維護兩岸人民的權益與福祉,是兩岸兩會最重要的責任,雙方近6年來的共同努力,為實現此目標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也建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因雙方法令、體制及社會氛圍的差異性,在推動兩岸事務的優先順序上難免有不同的看法,只要我們堅持從維護民眾權益的基本認知出發,本著相互尊重的原則,相信一定能縮小分歧,化解爭議。未來海基會也會與海協會共同思考研商,優先推展維護人民權益及兩岸交流有序互動的協商議題,以累積兩會制度化協商的豐碩成果。
  兩岸關係透過雙方互釋善意,以同理心相互包容,累積互信,對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面對兩岸常態化互動新局面,希望兩會在既有基礎上,繼續秉持「擱置爭議、相互尊重、對等、尊嚴、互惠」的精神,務實共同面對與處理兩岸間的事務,必定能夠營造更多互利雙贏的條件,為兩岸人民共榮發展,營造美好幸福的願景。
  最後,謹代表海基會再次對陳會長及兩會協商代表團表達誠摯的敬意,也預祝兩會第十次會談圓滿成功,所有與會人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媒體朋友事事如意,謝謝大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