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馬總統出席「辜汪會談20週年」紀念茶會致詞內容

  • 更新日期:109-12-08

• 馬總統出席「辜汪會談20週年」紀念茶會致詞內容

馬英九總統上午前往「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出席「辜汪會談20週年紀念茶會」,除肯定辜汪二老對促進臺海和平發展的貢獻及付出,並強調政府推動大陸政策及兩岸關係,必將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秉持「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之原則循序漸進,同時期許未來能進一步擴大及深化兩岸在經貿等各領域之交流互動,促進兩岸人民對彼此更深入的瞭解與更廣泛的合作。   總統致詞時表示,20年前的今日,「海峽交流基金會」辜振甫董事長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汪道涵會長,秉持「對等協商、互惠雙贏」精神,在新加坡簽署包括《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及《辜汪會談共同協議》等四項協議,內容雖多為事務性工作,但該次會談卻是兩岸在民國38年隔海分治後,首度由雙方政府授權的團體所簽署之正式協議,不僅全球關注,亦為兩岸和平樹立不朽的里程碑。   總統指出,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蘇東波」興起,1990年兩德統一,東西冷戰結束;大陸則在改革開放約十年後的1989年,發生了天安門事件,但改革開放所蘊積的力量已勢不可擋;臺灣當時在蔣故總統經國先生領導下,早於1986年即開始推動解除戒嚴、開放組黨及解除報禁等民主改革,1987年並開放人民赴大陸探親,結束兩岸「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使冰封近40年的兩岸關係,開始解凍。   總統提到,1988年8月行政院成立推動大陸事務的「大陸工作會報」,至1991年改為正式部會-「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就在此時,新選出的第2屆國民大會也開始修憲,先由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不再將中共視為「叛亂集團」,接著國民大會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使臺灣回歸憲政常態,最後在憲法增修條文中,訂定「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而修憲的序文及條文,確立以「自由地區」及「大陸地區」為兩岸互動基礎之憲法定位,授權政府制定特別法來規範兩岸關係。陸委會乃據以制定適用於「國家統一前」的《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1991年,兩岸進一步分別成立「海基會」及「海協會」,成就此一兩岸交流的重大變革。   總統談及,1992年11月兩岸達成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為1993年4月的「辜汪會談」奠定基礎,該會談開啟兩岸「以談判化解敵意,以協商取代對抗」的歷史新局。總統說,他從1987年就開始參與兩岸事務,2006年5月,在「辜汪會談」13年後,曾以中國國民黨主席及臺北市長的身分赴新加坡訪問,特別安排到當初「辜汪會談」的現場海皇大廈參觀。當時兩岸氣氛對立緊張,遙想辜汪當年的和諧盛況,令人感觸良多。緬懷前賢,「務實協商、求同存異」正是辜汪會談留下的最寶貴資產。   總統進一步說明,兩岸雖然在1992年達成「九二共識」,1993年舉行了「辜汪會談」,惟在1994年發生「千島湖事件」,兩岸領導人開始有磨擦;1995年大陸以我方違反共識為由,片面宣告中止兩會協商;1996年總統大選,大陸又「文攻武嚇」,對臺海地區發射飛彈,美國甚至派遣兩支航母戰鬥群巡弋臺灣外海,造成兩岸之間戰雲密布、一觸即發的情勢。直至1998年,雙方有意緩和緊張關係,辜汪二老在上海舉行了「辜汪會晤」,汪老並承允隔年訪臺之行,可惜來訪前夕我高層突然提出「兩國論」的說法,汪老乃取消此行,至終未能實現訪臺的願望。   總統也提到,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並推動「一邊一國」及「臺灣進入聯合國」,致兩岸關係再度緊繃,大陸方面甚至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彼此關係又到了衝突邊緣,直至2008年再次政黨輪替,方出現轉機。   總統重申,他於2008年上任後即主張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臺海現狀,並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過去5年來,兩岸在江丙坤前董事長與陳雲林前會長的領導下,舉行了八次會議,簽署了18項協議,涵蓋三通、觀光、食品、醫藥、漁工、檢疫、共打犯罪、經濟合作、智財保護、金融監理、貨幣清算、核安通報及投資保障等;兩岸的固定航班從零增加到每周616架次,涵蓋近50個航點,兩岸往來空前便利;大陸來臺觀光旅遊總人數已超過700萬人次,活絡國內旅遊相關產業;兩岸合作逮捕的詐欺犯達4,700人之多,使案件減少20,000件,損失減少4分之3(約新臺幣140億元);最近高鐵炸彈案的兩名嫌犯更在兩岸合作下被逮捕,以最快速度遣返臺灣歸案;而H7N9禽流感在大陸一出現,我方立即獲得通報,最近並得到大陸提供的病毒株以製造疫苗,雙方合作十分密切。   總統說,兩岸關係的改善,受到世界各國肯定,也帶動我國國際關係之改善。例如我國與日本簽署《臺日投資保障協議》及《臺日漁業協定》等許多協議,都是斷交40年來首見;在臺美關係方面,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表示:「臺灣是美國重要的安全及經濟夥伴」,去年11月1日,我正式成為美國「免簽證計畫」(VWP)的參與國,係此計畫37個參與國當中唯一與美國沒有正式邦交的國家;另,歐盟除支持我國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等國際組織,更率先給予我國免簽證待遇,帶動各國跟進,目前已有132個國家及地區,更是我國外交史上的里程碑。   在兩岸經貿及文化交流方面,總統指出,目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協商已接近完成,貨品貿易協議也在密切進行中,這些都是3年前簽署的《兩岸經濟協議》(ECFA)之延伸,可見兩岸之間即將實現自由貿易化的目標;另,兩岸文化交流在3年前雙方簽訂《智慧財產權保障協議》後更為頻繁,相信在前述之服務貿易協議定案後,將可進一步大幅帶動兩岸文化交流。   至於大陸學生及遊客前來我國,總統提到,目前每年在臺就讀的陸生約有17,000多人;政府承認的大陸學歷,已從先前的41所學校擴大到111所,今年秋天並將開放大陸專科畢業生「專升本」,即來臺修讀二年制技術學院。陸生來臺的最大意義,在使兩岸年輕人早一點交朋友,為兩岸和平發展奠定長遠基礎;此外,由於兩岸人員往來每年超過700萬人,我方亦期盼兩岸儘快互設兩會辦事機構,以提供兩岸人民即時有效的協助;另,我政府在確保國家安全的原則下,也將從人權及效率角度通盤檢討並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使兩岸關係更穩健向前發展。   總統強調,政府推動大陸政策及兩岸關係,必將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秉持「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依循「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優先順序來處理,不論在國內或國外,我們都不會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臺」或「臺灣獨立」。兩岸這五年來和平互利的交流,為東亞與世界樹立了一個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的正面範例,此係得來不易的機遇及成果,我們當然會珍惜,也一定要延續。   展望未來,總統期望兩岸能持續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和平與繁榮;同時在「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的認知下,擴大與深化兩岸在經貿、文化、科技、環境、社會、法治及人權等各個領域的交流互動,促進兩岸人民更深入的瞭解與更廣泛的合作。   包括總統府資政辜嚴倬雲、江丙坤、秘書長楊進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袁健生、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郁琦、「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及「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前會長汪道涵家屬汪致重等人均出席是項活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