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陸委會:蔡英文主委記者會紀錄(91.8.5)

  • 更新日期:109-08-02

蔡主任委員於民國九十一年八月五日(一)上午十時記者會

說明事項:

本會謹代表政府針對兩岸政策提出四點說明:

一、政府大陸政策的主軸迄今沒有改變。政府大陸政策係以陳總統五二○就職演說以及其後的各項重要政策宣 示為主要內涵。在五二0就職演說中,陳總統指出,他身為民選的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自當恪遵憲法,維護國家的主權、尊嚴與安全,確保全體國民的福祉;同時,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我們願意信守「四不一沒有」的承諾;在此基礎上,兩岸應秉持「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的原則,多進行交流,並尊重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二、兩岸經貿政策的進程將會持續推展。尤其是落實經發會共識,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因為經發會的共識是朝野所凝聚的共識,落實這些共識,是政府的義務,也是責任。目前已將以往的「戒急用忍」政策調整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也將以往的間接經貿往來改為直接往來,並開放直接通匯。此外,我們也持續作業開放陸資來台從事投資活動;放寬大陸經貿人員來台的限制,以使跨國性企業的運作得以較為流暢。在小三通啟動之後,兩岸大三通的作業也在持續進行中,相關的協商,我們也希望能儘早展開。對於兩岸三通協商,我們會本務實、彈性的原則推動,我們也要求大陸方面應秉持相互尊重的原則,不預設政治前提,儘早與我方展開協商,以使這項兩岸的重要議題能儘快推動。

三、政府追求建構穩定、有建設性的兩岸互動關係未變。兩年多以來,政府始終以此為目標推動兩岸關係,同時,我們也認為政府有責任創造有利於兩岸恢復對話的穩定環境,因此, 陳總統歷來對大陸方面釋出的善意,以及我方推動的各項開放措施,都是希望有助於建構與強化兩岸間的良性互動的結構,以期逐步增進彼此的互信與了解,共同發展相互可以遵循的互動法則,並避免錯誤解讀或誤判,以確保兩岸關係長期的穩定。

四、我們也注意到,對於我方種種的善意,大陸方面並沒有具體而明顯的回應,並且持續在外交上打壓我們的活動空間;在軍事上強調不放棄武力犯台,並大幅強化對台軍事布署。這些都是不友善的舉措,嚴重威脅到台海的安定,也嚴重傷害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以及我方人民的福祉。我方不希望中共一再藉由採取破壞兩岸關係的作為,測試我方的政策底線。

針對近來各界對陳總統的大陸政策談話,引起各方的討論。陳總統覺得,他在八月三日所作的三點談話,有必要再講清楚一點,但基於政府大陸政策具有一貫性的認知基礎上,希望各界不要過度解讀,也希望借由三點說明,適度導正可能有的錯誤解讀。我們願意藉這個機會加以轉述。

首先,陳總統表示,什麼是「走自己的路」。 總統在八月三日談話明確提出「就是走台灣的民主之路、台灣的自由之路、台灣的人權之路、台灣的和平之路」,任何超過這項談話內容的詮釋,都不是他的本意,因此如果被解讀為是走回「台獨黨綱」或「獨立建國之路」,都是不正確的解讀。換句話說, 總統要凸顯的是大陸的不民主、不自由、沒有人權、不愛和平,大陸跟台灣是有區隔的。

其次,什麼是「一邊一國,要分清楚」。 總統希望強調的是,我們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不是別人的一部分,不是別人的地方政府、別人的一省,這是歷史事實,他只是對現狀的重申而已,目的在強調中華民國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能被矮化、被地方化、被邊緣化。

最後,總統要清楚表達的是,我們是現狀的捍衛者,不希望我們現在享有的獨立、自主被破壞、被改變。任何企圖以「一個中國原則」、「一國兩制」的框架強加於我們的都要揚棄,我們在防禦性地預防或避免現狀被改變。台灣現狀是否要改變?不是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政府、任何一個政黨、任何個人可以替我們決定,只有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才有權利對台灣的前途、台灣的命運和現狀來作決定。

詢答事項:

問:您剛才總及總統三點談話中有關「一邊一國」的闡述,您過去在李前總統時代也扮演過「特殊兩國論」的幕僚角色,如今「一邊一國」與過去「特殊兩國論」的區別在何處?您赴美訪問行程是臨時性安排,主要目的何在?

答:總統所提「一邊一國」的概念我們剛才已經講得很清楚了,這是源自於必須強調我們是一個享有主權獨立的事實,至於是不是與其他觀念有所聯結,我們不需要作這樣的聯想。事實上,昨天民進黨張俊雄秘書長及陳忠信主任已經召開過記者會說明這兩者沒有關係。至於我到美國的行程,主要是游院長在今天要出發到中南美洲訪問,希望在一定的程度內我們能協助他就大陸政策作一番解說。

問:請問主委事先知不知道總統會講這樣的話?有關總統講「一邊一國」以及公投的急迫性,是否曾在大陸決策體系中被提出來討論?

答:這些觀念大多源自總統一向政策的思考,主要還是選前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到五二0演講,之後元旦的統合論等等,都有當初他主張大陸政策的一貫性存在。至於整體政府對大陸政策都有共識與認知,在個別的講話中,都可以一定程度的預期到內容。在對基本大陸政策都有一定認知的前提之下,我們會發生錯誤解讀的機會,會比外界小一點。

問:陳總統八月三日的談話您事前是否知情?您到美國去的行程是多久前接到的通知?

答:到美國去的行程是一個多星期前,游院長已經跟我提過了,我一直沒有作最後的決定,昨天我才做最後的決定。至於總統談話就像我剛才講的,政府整體大陸的思維都是有一定的共識,我們有時會參與個別談話的起草,即便我們沒有參與,我們對總統的講話也會有一定程度的瞭解。

問:國際媒體對陳總統談話的解讀,都認為這可能是向台獨立場前進一步,總統以其領導人身份作此講話,雖然之後政府各部門表示兩岸政策並沒有改變,但是解讀及善後工作都必須由陸委會承擔,接下來對兩岸政策影響為何?

答:這是陸委會職責所在,政府重要的對外談話如果有過度解讀或錯誤解讀,我們有義務作進一步的澄清。如果說因為這種錯誤或過度解讀所造成的結果,我們會適度請各方提出方法解決。

問:總統曾提及公投立法,請問政府對公投立法看法如何?將來公投立法之後,有可能解決統獨的問題嗎?

答:以政府的角度來看,與公投有關的立法,目前在立法院有許多版本。在公投的議題上,在法律上有很多不同的解讀,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釋,政治上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但是從行政單位的角度來看,因為立法院已經開始處理這項問題,所以我們會尊重立法院的運作,我們也希望立法院在處理這項問題上,儘量能讓朝野討論,才能有較大的共識基礎。

問:剛剛您提到兩岸經貿交流將持續推動,但是這次事件是否會影響到像是晶圓廠赴大陸投資等案件?

答:不會。我剛才已經講得很清楚,兩岸經貿的進程不會受到影響,而且在進行中的事情也會持續運作,關於大家討論比較多的兩岸三通的事情,我們也會儘快展開協商。

問:我想追問公投立法的問題,您剛詮釋陳總統的談話中,並未提及如何使用公投立法捍衛現狀?在相關機關的評估中,到底現狀受到什麼樣的威脅,最近兩岸關係產生何種變化,使總統覺得有這樣的必要性作這樣的談話?

答:在四點說明中的第四點也略提及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持續累積很多的善意與開放的措施,也作了相當多的努力,但是大陸方面都沒有具體回應,在外交上打壓事件也很多。除此之外,軍事上,我想從美國發布的報告書中可以看出,中共對台部署在持續強化當中,尤其近來他們從不放棄對台用武,這些不友善的措施,在國際上我們的生存空間受到打壓,軍事上受到的威脅持續存在,在這種情況下,總統認為以我們現在享有的民主自由,如果說被迫在沒有經過雙方仔細的討論,或是雙方未經協商、未經過台灣人民同意的情形下,以「一國兩制」或「一個中國」原則強加於我們的話,我們不能接受。總統的講話是,並沒有說馬上要處理這個問題。但公投法現在在立法院有好幾個版本,這是立法院運作,行政部門基本上要尊重立法院的運作。我們期待在立法院的運作中有充分的討論,以爭取到最大的共識。

問:請問「一邊一國」與兩國論有何不同?主委美國行,是否有事先規劃將會見那些單位?

答:我剛才已經表示,一邊一國與兩國論是不相干的事情,故無法做比較。此次美國行是昨天才做最後敲定的,是否有其他行程還未敲定。

問:主委剛剛也表示,總統八月三日的談話是對於現狀的描述,而我們也知道李總統當初兩國論也是為了強化臺灣的主權,但目前外界對於二者之間也具有相關的聯想。主委可否更具體的說明,二者之間有何差別?

答:我們只能說,這種事情外界的解讀與認知有很多差異性的存在,如果我們現在做解說,都會產生更多的問題。我們只能簡單地說,二者是不能做比較。

問:請問一邊一國對國內民眾有什麼具體的意義,主委可否清楚的說明?另外它在英文上該如何精確使用?

答:今天記者會是說明我們政府的大陸政策,並不是做英文的翻譯,英文翻譯部分我們可以私下再討論。有關一邊一國的意義,總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我們不需要再做不必要及過多的詮釋,避免衍生不必要的煩擾。

問:主委到美國,如果踫到一邊一國的問題,主委要如何解釋?

答:跟今天的說明一樣。今天先把中文的問題講清楚再來想英文的事情。

問:主委此次赴美,會不會與美國相關單位說明陳總統一邊一國的談話?美方是否有一些訊息傳回來?有關我保險業登陸及兩岸直接通匯等相關政策是否會因受到影響?

答:有關我兩岸經貿開放的進程並沒有改變。我們目前已經開放幾項的金融業赴大陸投資或設辦事處,我們也希望中國大陸能夠做相對應的處理,尤其關於銀行赴大陸設立辦事處問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到目前為止,他們也只核可少數幾家。我們臺商是很需要本地的銀行設辦事處,為他們做更進一步的服務。所以我們希望中國大陸在我銀行登陸業務上,有一定程度的配合,並且不要有太多的政治考量。

問:依主委談話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陳總統的談話在全球各大媒體所做的報導,都是做錯誤、過度的解讀。為什麼陳總統的文稿清一色都是過度的解讀?是國安系統及陳總統的文稿班子用詞不夠精確,才會引起過度的解讀? 這樣的情況未來有沒有改善的可能?

答:媒體的解讀並沒有那麼一致性過度的解讀,事實上還是有媒體有不同的解讀。會產生不同的解讀,還是在於社會上對政府大陸政策本身有不同的認知、傾向,不同的認知、傾向對談話本來就會有不同的解讀。所以,我們今天是再度地說明政府的大陸政策。

問:對於總統的談話,我們是否可以解讀為「我們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將正式展開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

答:我剛才也說明,總統的談話是對於現狀的描述。是否有隱含任何的政治意圖,目前並看不出來。

問:總統一邊一國的談話,是否已把兩岸關係推到一個臨界點,有關三通及相關議題的談判已經可以開始進行或者已經是看得到了?

答:總統有關「我們要走自己的路」,是指我們是人權、民主、自由及和平的路,因為中國大陸在人權、民主、自由與我方是有一定程度的差距,所以這個階段在中國大陸沒有改善其人權、民主及自由的前提之下,我們還是要做一定程度的區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