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現階段兩岸關係發展(陸委會蔡主任委員年月日於立法院內政及民族委員會專案報告)(89.5)

  • 更新日期:109-08-02

現階段兩岸關係發展現階段兩岸關係發展 (陸委會蔡主任委員89年5月29日於立法院內政及民族委員會專案報告) 主席、各位委員、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天應貴委員會邀請,前來報告,至感榮幸。謹以「現階段兩岸關係發展」為題,提出專案報告。近年來,由於兩岸協商無法正常進行,而兩岸關係以交流為重心,本報告謹以兩岸交流為切入點,探討目前兩岸互動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出未來努力方向,敬請 指教。 壹、兩岸交流現況 兩岸關係的發展,雖然始終波折與起伏不斷,但十二年來,雙方各層級人員透過經貿、文化、社會等各層面的往來,確實建立了雙方互動的模式,對促進原本隔絕的兩個社會體系間的相互流通,產生一定程度的助益。因此,歷年來交流所帶來的正面意義不容否定。 經過政府多年來的開放與各界的努力推動,兩岸交流涉及的範圍已十分廣泛,幾乎遍及所有類別。在文教方面,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文教活動者逐年增加,迄今已超過五萬五千人次,其中八十七及八十八年皆在上萬人次。此外,兩岸相關出版品、廣播電視、錄影節目及電影等的流通也相當普遍。近年來兩岸文教交流項目增多、層級提高,交流結構也有變化,從過去精英取向的民俗技藝、體育和學者交流活動,逐步進展到以基層民眾為主體的宗教、科技和青少年活動。 在經濟方面,從民國七十六年至八十八年,兩岸間接貿易成長約十七倍,八十八年兩岸貿易總額二百五十九億美元,大陸地區已成為我第三大出口對象,而我亦為大陸的主要貿易對象之一。我廠商赴大陸地區的投資金額,截至八十九年三月,經濟部統計共有一五0.六億美元,投資案件亦達二二、二八六件;另依大陸方面的統計,臺商在大陸協議投資金額四四六.五億美元,實際金額二四二.八億美元,項數達四四、一一三件,協議金額為大陸地區外資的第三位,僅次於香港、美國。臺商在大陸投資,據保守估計已創造三百萬個工作機會;同時臺商向臺灣採購相關設備與原料,亦帶動我對大陸出口,可以說體現了經濟的互補互利。不過,近年來隨著臺商技術的移轉及大陸產業的升級,兩岸若干產業已逐漸由互補走向競爭。 在社會交流方面,八十八年臺灣地區人民赴大陸地區計有一百八十五萬餘人次,比八十七年增加一二%;而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則逾十萬人次,成長一七.六%。總計自開放交流迄今,臺灣地區人民共有一千五百七十萬餘人次進入大陸地區,而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者累計亦已逾四十七萬人次。兩岸信件往來累積共一億七千八百萬封,不過自民國八十三年信件往來數達最高峰(一千九百萬封)後,不論是寄往大陸或寄來臺灣之信件,近年來皆有減少之趨勢;代之而起則是兩岸電話往來呈現逐年成長之勢,累積已近七億七千三百萬通。

貳、兩岸交流面臨之問題 兩岸民間經濟、社會、文化交流成長的速度與密切程度,已遠超過同一時期我國與其他各國之互動關係。但是兩岸交流數量雖顯著成長、範圍雖不斷擴大,交流的品質卻未同步提昇,且問題迭生。 在文教方面,交流領域擴大,參與交流人員層級提高,但在資訊與觀念的流通方面,卻未見明顯改善,大陸方面對我方事務仍採選擇性報導為主,以及對兩岸新聞交流的若干限制等,阻隔了兩岸人民思想、理念的自由溝通和互相瞭解。 在經濟方面,臺商的投資與生命財產的保障,未能透過兩岸協商予以落實,甚至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擾;此外,兩岸三通的條件,始終無法成熟,人民往來也多所不便,經貿交流難以提升層次。此外,在國際經貿活動中,中共常以政治的理由,對我進行壓制,亦使兩岸在國際間共同尋求經濟合作的契機一再喪失。 在社會交流方面,失序問題更為嚴重,諸如:槍彈走私、偷渡、旅行事故等層出不窮。原本,這些交流衍生問題可以透過民國八十二年「辜汪會談」相關協議建立的制度化管道來協商解決,但令人惋惜的是,中共在五年前已片面中斷協商,導致問題無法解決,民眾權益無法確保,兩岸各種誤會也難以化解。 兩岸由於制度與生活方式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因此在如此密切的交流發展趨勢下,更需要加強彼此的認識與了解。我們認為,兩岸的政府都有不容旁貸的責任,在消極方面,應各自建構適當的機制,導引兩岸交流良性發展;在積極方面,則應主動尋求雙方更有利的良性互動空間與機會,以促成互利共榮的交流環境。

參、未來努力方向

今後陸委會將以政府整體政策為依據,審酌兩岸關係的進展,衡量各項主、客觀因素,努力推動下述幾項工作: 一、維護國家安全是大陸政策的根本考量:維護國家安全是兩岸關係上無可取代的要件。我們願意在陳總統就職演說中所宣示:「此刻就是兩岸共創和解時代的契機」的善意基礎之上,以國家安全為主軸,來推動維繫臺海和平與亞太地區穩定的兩岸政策;也願意在同樣的原則之下,來處理兩岸間的各項分歧與問題。我們要特別指出,「國家安全」的概念,未來將不會是用以消極阻絕或限制兩岸交流的口號,而是將被賦予更為明確與具體的意涵,並體現在建構我們內部安全管理機制的實際作法之上。也就是說,我們會以更為積極、主動與正面的態度來處理兩岸間的各項問題。

二、推動全面性交流,促進兩岸關係正常化:兩岸交流不僅對穩定兩岸關係有正面助益,也是實現兩岸互利互惠的關鍵與基礎。未來,在兩岸交流領域中,政府一方面有責任開創有利的互動環境,使民間的資源與活力得以做最大功能的發揮。另一方面,也要推動以風險管理的作法,作為評估開放措施的依據,並且要進一步強化交流秩序的管理。隨著主、客觀環境的改變,未來兩岸交流的層面只會擴增,不會縮小;交流的數量,只會提高,不會減少。我們願意尋求兩岸交往的最大可能性,也願意採取具體的措施,排除政治分歧在兩岸交往中所產生的負面功能,及早促成兩岸關係的正常化。

三、開展經貿交流,創造兩岸關係的新契機:兩岸經貿往來已經累積了相當的成果。未來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之上,可以更進一步的推展這種關係。特別是兩岸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雙方的經濟活動有了共同的規範,兩岸間互動的機會必然會增加,經貿往來的環境可望大幅改善,不僅可以為兩岸的經濟交流注入新的動力,更可以透過善意與共同的努力,重新搭建合作與互動的平台,為雙方關係更進一步的發展,創造新的契機。 對於兩岸加入WTO後之互動問題,我們已經擬定具體因應方案,只要中共對臺灣有足夠的善意,和具體的回應,我們願意依世界貿易組織的規範,檢討現行的兩岸貿易政策,期能更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精神。

四、推動兩岸「三通」,積極改善兩岸關係:儘早開放兩岸直接「三通」,也是我們改善兩岸關係的努力方向之一。我們將衡酌兩岸情勢,在確保國家安全及對等尊嚴的前提下,及早達成開放兩岸「三通」的目標。在具體做法上,可採取循序漸進的作法,本會已將「小三通」列為政策評估的優先項目,從國家安全、經濟影響、社會安全衝擊及大陸政策等不同層面進行影響評估,並規劃開放的配套措施,期能及早就相關開放事宜,與大陸方面進行協商,開啟兩岸關係的新局面。 至於很多人關心的「戒急用忍」政策是否調整的問題,值得強調的是,「戒急用忍」政策的基本精神為「行穩致遠」,目的在促使企業能夠「根留臺灣」,先壯大本身,在穩固的基礎上,再進行大陸投資。「戒急用忍」政策之執行,也僅限於對高科技、基礎建設以及五千萬美元以上的大型投資,予以合理規範,這些做法對穩固臺灣經濟,避免產業過度外移,已有積極的效果。因此,如何保持「戒急用忍」政策彰顯「根留臺灣」、並促使兩岸經貿關係能夠「行穩致遠」的正面意義,有其必要性。惟「戒急用忍」一辭可能衍生的錯誤解讀及負面觀感,亦有必要注意並予以消除。本會及各有關機關已針對「戒急用忍」政策之成效及相關問題進行通盤檢討,將從未來經濟發展、兩岸關係、國家安全等角度,評估是否調整「戒急用忍」政策及相關措施。

五、開啟全方位對話,建構多元溝通機制:陳總統在五二0講話中曾經表示,兩岸應在既有的基礎之上,以善意營造合作的條件。兩岸制度化的協商是既有的對話模式與正式的管道,我們將盡一切努力,促使這個管道發揮應有的功能,也會主動採取積極的作法來促成對話與協商的恢復。除此以外,如果能產生輔助與補強的功能,在確立風險管理機制的情況之下,政府也不會排除第二軌道或第三軌道的溝通與接觸。總之,我們重視制度化協商的管道,樂見多元化溝通的機制,開放任何對話與談判的議題,以便能奠定兩岸間互信的基礎,為日後官方與官方的直接對話創造條件。

六、凝聚國人共識,擴大全民參與決策:凝聚國人對兩岸問題的共識,是當前政策的重點之一。國人對兩岸關係重大議題長期存在分歧意見,往往影響政府政策的推動。陳總統在五二0演說中提出了「政府施政必須以多數民意為依歸」的原則,我們將據此進行具體的規劃,以尋求有效的方式,透過適當的機制,展開理性的討論,並凝聚出穩固的共識,使「全民政府」在民意的支持與導引之下,集中力量處理兩岸互利共榮的相關問題。

七、強化服務功能,促進臺港澳互動往來:政府依據「香港澳門關係條例」處理與港澳兩地之交流工作,我駐在港澳地區之機構,亦積極提供服務,便利港澳人士。而港澳地區對於兩岸良性互動關係而言,應可提供一份重要的助力。港澳由於特殊的因素與地位,更有利於他們扮演兩岸中介的角色。未來希望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強臺灣與港澳兩地的互動,共同排除不利於彼此的障礙,進而為促進兩岸四地的良性互動奠定基礎。

肆、結語 各位委員,我們深信,近年來的情勢演變,已提供兩岸各自有冷靜省思的機會,雙方應該能體會到,解決歧見的途徑絕不是單一的,而應該是多元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兩岸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隨著入會的腳步加快,雙方已經掌握了從經濟面合作著手,擴大各層面良性互動的有利條件。我們願意秉持「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的原則,透過相互合作與協助,建立兩岸新的互動模式。在雙方可以同享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可以共同找到化解歧見的方式,對兩岸進一步關係的發展而言,將是一個新的契機。

以上報告,敬請 指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