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江陳會談」預備性磋商高副董事長致詞內容
- 更新日期:109-07-26
海峽交流基金會新聞稿
100年第072號新聞稿
時間:100年10月19日
聯絡電話:海基會總機02-27187373轉綜合處梁小姐603、池先生615
鄭副會長立中、李副會長炳才、李副會長亞飛、海協代表團全體團員、本會劉副董事長、海基會代表團全體團員、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本人非常高興,能率領海基會協商代表團來到天津,與鄭副會長率領的海協會協商代表團,為明天的第七次「江陳會談」做準備工作。
首先我謹代表海基會與江董事長,向辛勤從事業務溝通協調的代表們、海協會團隊,還有天津市各方面的周到安排,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兩會預備性磋商的任務主要有四:首先,就協商議題而言,此次會談有三項議題。
一是「核電安全」議題,是經我方建議,貴會同意進行協商。雙方主管機關官員經過兩會安排,多次溝通,已就「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內容達成共識,今天來做最終確認,並製作協議文本。
今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大地震,導致海嘯、核電廠發生嚴重事故。如何強化核電的安全以及與周邊國家地區的合作,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切的議題,尤其是在意外事故發生後的通報方面,兩岸同為地球村的一員,實有必要建立核電安全合作機制的必要。
二是「投保協議」,兩岸協商團隊經過一年來多次的業務溝通,去年第六次會談已達成初步共識,經一年多溝通已就協議內容取得重要進展,但因雙方內部的法規、程序及管理體制還需調整,所以兩會同意持續進行商談,時機成熟時簽署協議。簽署後將建立制度化的權益保障,協議簽署前,海基會將延續多年做法,個案申訴上協調海協會及大陸有關方面進行協助與處理。
三是兩岸產業合作,自從全球金融海嘯發生後,台灣提出六大新興產業,大陸有七大戰略性產業,這些產業都有合作空間。這一次會談,兩岸將就「產業合作」等議題充分交換意見,希望兩岸產業能分工合作、避免重複投資、共同建立產業標準,邁向創新的「藍海」策略,共同提升國際競爭力。
其次,是正式會談的日程與程序安排,今天再做最後確認。
第三,是追蹤過去協議執行情形與策畫未來兩會會談議題交換意見。
最後,是加強兩會會務交流。
希望,我們今天的預備性磋商能做好最周全的準備,務必使第七次「江陳會談」圓滿成功。
自從2008年5月以後,海基、海協兩會恢復制度性協商,到今天舉行第七次會談,建立了制度化的協商模式。這三年來,兩岸透過制度化協商,溝通了彼此的「觀念」。兩岸「觀念」的頓悟,已為兩岸關係開創了60年來最好的和平年代,也為未來兩岸發展指引了正確的方向。
兩會的協商成果也提升了人民的福祉,過去15項協議涵蓋範圍甚廣,包含交通、經濟、法制、人民健康等等,與兩岸人民福祉及企業經營息息相關,也因此得到絕大多數民眾的支持。
這些成果讓我們了解到:兩岸人民的往來,增加彼此了解、化解彼此的歧異;兩岸交流的管理,更能保障人民的安全和權益;兩岸經濟的合作,有助於提升雙方競爭力;兩岸關係的開放,讓雙方有更寬廣的合作空間。
未來我誠摯的希望,兩岸關係改善要從「心」做起,讓我們打從內心,尊重對方存在的事實;讓我們打從內心,包容對方不同的觀念;讓我們打從內心,幫忙對方全面的發展;讓我們打從內心,共同融入全球化的世界。
大陸自從1979年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透過國際接軌、吸引外資、出口商品,成為世界工廠、世界市場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個成果舉世矚目。
而台灣則自20世紀60年代經濟起飛後,即是國際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一員,在自由化與國際化的方向上,也同樣創造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在全球190多個國家中,台灣人口,排名48,土地排名140名,以這樣的面積與人口,經台灣政府與人民的努力,GDP排名為全球第37名,出口第16名、進口第17名,外匯存底全球第5,這個成果也是非常傲人的。
兩岸同為WTO、APEC的會員,早已是地球村的重要成員,在國際經濟社會中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所以兩岸在彼此交流合作的過程中,也有必要在地球村中互相扶持,接軌國際,提升雙方在國際經濟社會中的地位。
江董事長曾說,目前兩岸協商已進入「難」的階段,我認為這個「難」不在協議的內容,而是在「觀念的突破」、在「心中的障礙」。
古語有云:「行穩致遠、自強不息」,這三年多來的兩會協商,已經為兩岸關係奠定「行穩致遠」的基礎,只要我們「自強不息」、從「心」做起、從「觀念頓悟」,以民為主、為民謀福,兩岸之間沒有存在什麼「難」的障礙。
最後,預祝兩會會談圓滿順利,所有與會人員與媒體朋友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