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江陳會談」行前記者會江董事長談話內容
- 更新日期:109-07-26
海峽交流基金會新聞稿
100年第069號新聞稿
時間:100年10月18日
聯絡電話:海基會總機02-27187373轉綜合處梁小姐603、池先生615
本會高副董事長、各位媒體記者朋友,非常感謝大家在百忙當中,前來參加第七次「江陳會談」的行前記者會。
自2008年馬總統就任後,海基會經政府授權,秉持「對等尊嚴、有來有往」的原則,與大陸海協會恢復協商。
依照兩會過去輪流舉辦協商的慣例,一年舉辦兩次,第七次「江陳會談」應該在大陸舉行,經兩會商議,同意於10月19至21日在天津市舉辦。
海基會協商代表團將於19日上午啟程,中午抵達天津,下午由本會高副董事長與海協會鄭立中副會長舉行與預備性磋商,確認此次會談議程與內容。
20日上午,兩會董事長與會長率團舉行正式會談,下午進行協議簽署儀式。之後海基會、海協會將分別舉行中外記者會,記者會後海基會協商代表團將與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會面,晚上海基會舉行答宴。
21日上午海基會與天津台商座談,關心天津台商的經營狀況,並代表政府表達問候之意,下午啟程返台。
回台後,海基會將會依例到陸委會報告,將協議文本陳報陸委會並經行政院院會通過後,向立法院做專案報告,完成相關的法定程序。
本次會談海基、海協兩會將簽署「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這協議在上次會談並未列入協商議題,今年3月11日日本東北發生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廠發生嚴重的輻射外洩事件,嚴重影響人民的生命與健康,也引起周遭各國的疑慮。兩岸同為地球村的一員,都有核能電廠,且兩岸距離接近,實有必要建立核電安全合作機制,讓兩岸核電安全更有保障、人民對生命健康更為安心。
協議內容經雙方主管機關進行溝通,主要包括「提升兩岸核能電廠運轉安全」、「促進核能電廠安全資訊透明」以及「建立事故緊急通報機制」。協議簽署完成後,雙方的主管機關,包括台灣的原能會與大陸的環保部、國家核事故應急辦公室,將設工作小組,後續辦理定期交流研討會議,並安排人員互訪,建立兩岸主管機關正式的交流聯繫管道。
至於兩岸投保協議,是ECFA後續協議中的一項,一方面保障雙方投資者,另一方面推動投資。我知道大家都非常關心。兩岸投保協議經過雙方協商團隊一年來多次的業務溝通,已經取得重要的進展,雙方就主要內容基本上已經達成共識。
但是由於投保協議涉及面廣、專業性強,且雙方內部法規、程序及體制存在差異,還需要雙方各自進行內部調整,並再進行溝通,所以兩會同意持續進行商談,在下次會談時簽署協議。
除了簽署協議外,此次會談兩岸將就「產業合作」交換意見。在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中,有「產業合作」小組,兩岸產業本來就是優勢互補,各有長處,經濟發展階段也不一樣,透過產業合作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在馬總統提出的「黃金十年」願景中,推出「6大新興產業」,同時大陸也在「十二五規劃」中,將新能源、節能環保等列為「7大戰略新興產業」。
兩岸若能在這些產業進行分工合作,避免重複投資,走創新的「藍海」思維,共創產業標準,對加速兩岸產業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會有很大幫助。兩會將針對「產業合作」議題充分交換意見,如有共識,會對外發布。
除了上述的「核安」、「投保」、「產業合作」的議題外,兩會也將就「過去協議執行情形」、「未來兩會會談議題」、「兩會會務交流」等,進行意見交換。
除了投資保障外,還有ECFA後續的「貨品貿易」、「服務貿易」、「爭端解決」等,以及經濟合作中的「海關」合作,對台商通關便捷化應該有幫助。
這三年多來,馬總統採取「協商取代對抗,合作創造雙贏」政策,開創了兩岸和平穩定的新局,也達成了兩岸關係「六十年來最和平與最有希望的時刻」。
而海基會在政府授權下,簽署了15項協議,這些協議的內容包含範圍甚廣,從交通、經濟、法制、人民健康等層面,與兩岸人民權益與企業經營發展息息相關,我們也看到兩岸關係改善後所帶來全方位的「和平紅利」。
例如,台灣海峽從過去可能發生軍事衝突的地區,邁向現在的和平大道,受到海內外人士高度肯定,美國歐巴馬總統就讚揚ECFA對於兩岸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經濟發展方面,兩岸緊張情勢變成和平發展,競爭力評比幾乎每一項都有很好的進步,去年經濟成長率創新高,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發表「2011年世界競爭力」調查,台灣名列全球第6、亞洲第3,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8月對台灣投資環境評比全球第3,都是台灣參與評鑑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年。
在活路外交方面,台北市主辦「國際花卉博覽會」與「聽障奧運會」、高雄市舉辦「世界運動會」等大型國際活動,都相當成功;我國成功參加了「世界衛生大會」(WHA),並加入「政府採購協定」(GPA);同時持中華民國護照得到全世界124個國家及地區免簽證待遇。
在國際經貿方面,我們與新加坡的經濟伙伴協議已展開協商,與印尼、菲律賓也已針對經濟合作協議進行可行性研究。今年8月1日台灣和印度簽署的「關務互助協定」生效、9月22日與日本簽署「有關投資自由化、促進及保護合作協議」,這些事實顯示,兩岸關係改善後,已經為台灣打通國際經貿合作的大門。台灣非常有機會達成馬總統所提出的「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台商營運總部」與「外商區域總部」的願景。
參與過這麼多次兩會協商,兩岸從戰爭、對峙、緊張,到現在的和平、穩定、發展,我深深體會「兩岸和平得之不易,大家應該好好珍惜」。這三年來,馬總統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台海現狀,任何協商、任何議題,都以「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為原則,推展和平繁榮的兩岸關係,這個「大方向」絕對正確。
透過兩岸關係的改善,使我們的國家-中華民國,能夠昂首國際,成為受人尊敬、讓人感動的國家;也透過兩岸關係的改善,讓我們的家園-台灣,能成為全體國人與後代子孫安居樂業、幸福美滿的快樂天堂。
最後,再次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們,前來參加第七次「江陳會談」的行前記者會,敬祝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