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海基會例行背景說明會高孔廉副董事長談話內容
- 更新日期:109-07-26
海峽交流基金會新聞稿
101年第001號新聞稿
時間:101年1月20日
聯絡電話:海基會總機02-27187373轉綜合處梁小姐603、池先生615
海基會高孔廉副董事長在1月11日海基會例行背景說會中,就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發展等議題發表談話。
高副董事長指出,總統候選人的兩岸政策應該有實際的內容,讓選民了解並做最後判斷。有候選人提出以「台灣共識」取代「九二共識」,但是並無實質內容,有如一張空白支票,然後又說台灣共識須經民主程序,其實是用程序掩蓋沒有實質的主張。
以民主程序而言,究竟是指體制內的立法院或體制外的討論?如係指立法院,但常有以數拳頭而非數人頭的方式處理議事,甚至於發明「多數暴力」一詞的非民主行為。如係指體制外,則失敗案例更多,例如陳水扁總統執政時,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主持兩岸跨黨派小組,主張回到九二年「一中各表」的共識恢復協商,但民進黨卻全盤否決。2001年台灣經濟陷入谷底時,也召開所謂的「經發會」,當時兩岸組討論並決議開放兩岸直航及陸客觀光,但最後也沒做,而當時陸委會的主委就是蔡英文。
2000年6月28日,前總統陳水扁接見亞洲基金會會長傅勒時,提到願意接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但當天晚上,當時的陸委會主委蔡英文馬上否決。這樣的過程又是根據什麼樣的民主程序?以程序掩蓋實質,完全不能解決問題。
高孔廉副董事長指出,民進黨本身對兩岸關係有無共識都還未知,有人主張大膽西進,也有人主張強本西進,甚至有人主張不應西進。又如黨公職人員赴大陸交流,2000年反對當時高雄市長謝長廷赴廈門訪問,另自2008年7月起至2011年6月間,雲林縣長蘇治芬、前嘉義縣長陳明文、高雄市長陳菊、屏東縣長曹啟鴻、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宜蘭縣長林聰賢等6名民進黨籍縣市長卻又多次赴大陸參訪,顯示民進黨中央與地方不同調。能夠凝聚「台灣共識」很好,但是民進黨本身也需要先有共識。
高副董事長強調,最近有些人拿出1992年11月6日中央日報的報導,指出當時擔任陸委會副主委的馬英九表示當時雙方並無達成共識。但大陸海協會回函同意我方表述的時間,是在當年11月16日,之後在17、18日的各大媒體,包括聯合報、工商時報與中央日報等,都濃縮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個中國、各說各話」等新聞標題來報導。部分人士引用錯誤資訊來反對九二共識,是件沒有意義的事。
高副董事長表示,一般認為蘇起是九二共識名稱創造者,其實更早就有媒體使用。當初蘇起提出這個名詞,是一番善意,避免民進黨敏感的一個中國議題,但現在卻被扭曲。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強調「沒有共識的共識」,也是一個善意,甚至以諒解(Accord)一詞取代共識(Consensus),現在也被扭曲為沒有共識。高副董事長說,反對者指九二共識一詞是後來創造的,但他到底是反對九二共識的名稱還是內容?如果是前者,九二年正好是壬申年,是否要仿照甲午戰爭、辛亥革命,改用「壬申共識」?如果反對的是內容,就該告訴大家你主張什麼?
高副董事長強調,展望未來的兩岸關係,以ECFA早收效益為例,ECFA已創造台灣優勢競爭力,早收清單項目去年出口大陸就成長逾12%,節省關稅約一億美金,ECFA不只對大企業有利,也對農漁業、中小企業有幫助,以機械業為例,中心工廠外還有許多協力工廠、衛星工廠,這些工廠的規模甚至小到只有6個工人。ECFA不僅完全無傷國家主權,實質效益亦將逐步展現。
高副董事長最後表示,人民求的是溫飽,企業則是求生存,在全球尋找發展的機會。就現在而言,大陸當然是很重要的市場,全世界都非常重視。本土化很重要,但不能把企業綁在本土,那就會喪失很多發展機會。我們絕對不應該分化這些企業,甚至認為他們淘空台灣,事實上,這些企業才是台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動力,也是生產力的來源,更是提供就業機會與稅收的來源。有不少企業憂心忡忡,擔心兩岸再度停滯帶來的後果。以往有人曾說ECFA會傷害主權,但台灣人民可以自由民主的用選票選總統、各級的政府首長跟民意代表,這不就是主權最好的彰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