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兩會第十次高層會談」預備性磋商 張副董事長致詞內容

  • 更新日期:109-07-24

海峽交流基金會新聞稿

103年第009號新聞稿

時間:103年2月26日

聯絡電話:海基會綜合處梁小姐(21757124)、池先生(21757125)

鄭常務副會長立中兄、李副會長亞飛兄、海協會代表團全體團員、海基會代表團全體團員、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本人非常榮幸,能在臺北圓山大飯店,和鄭常務副會長率領的海協會代表團,舉行兩會第十次高層會談的預備性磋商。
  首先,我謹代表林中森董事長,對於海協會協商代表團來到臺北,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同時也對所有媒體朋友們的辛苦採訪,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海基、海協兩會自從2008年恢復協商以來,到今天共舉行10次會談,明日即將再簽署2項協議,使得這短短5年多來,兩會舉行10次會談簽署的協議達到21項之多。
  這21項協議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與民眾生活習習慣慣,得到國際社會各界與兩岸民眾高度肯定,成果非常豐碩。
  這5年當中,經由海基、海協兩會創造的兩岸制度化協商,透過先易後難、先急後緩、先經後政的原則,逐步解決兩岸現存的問題,5年中開了10次會談,簽署21項協議。這21項協議加上兩岸的制度化協商,是2008年至今兩岸維持和平穩定最重要的基礎,也是最大的保證。本人在此再一次對兩項協議進行溝通磋商的工作伙伴,表達最高的敬意。
  第十次會談兩會將要簽署「海峽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兩項協議。這兩項協議有四大功能:
  第一,加強交流合作:透過建立制度化平臺,讓兩岸能夠加強地震監測技術與氣象預報的交流合作;
  第二,分享相關資訊:讓兩岸能即時分享地震及氣象資訊,使雙方獲得更多、更快、更正確的資料;
  第三,提升預警能力,強化兩岸對地震與災害性天氣的預警能力,增加防範預警時間;
  第四,保障民眾安全,經由雙方合作,使兩岸因地震或天候所造成的傷害降至最低,擴大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以上這兩項協議基本上已經達成共識,今天兩會預備性磋商來做最後的確認,完成簽署協議的相關準備工作。
  這兩項協議也別具意義,因為氣象、地震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 兩岸都會面對的嚴重天然災害,過去一段時間兩岸都有慘痛經驗。也可以說,兩岸現在所簽的協議,更加注重對兩岸民生、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保障,因此這次的會議別具重大意義。
  最後我們也會對第十一次會談的議題充分交換意見與討論。
  前不久陸委會王主委與國臺辦張主任才在南京舉行「兩岸事務首長會議」,雙方握手寒喧、互稱職銜,這個景象在以前是沒有辦法想像的。
  「王張會」是兩岸關係發展重要的里程,對於兩岸關係制度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涵,未來我們期待兩岸更加制度化的往來,但我也要重申,海基、海協兩會過去為兩岸和平穩定打下的雄厚基礎,兩會人員過去協商累積的豐富經驗,在未來兩會制度性協商不僅不會弱化,還要伴演更重要的角色與功能。
  特別感謝鄭常副會長率領的協商代表團,和我們一起再就明天早上的會談做最後確認準備。兩岸經濟合作深化,不僅關係兩岸關係重大發展,兩岸未來加入或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更為重要。兩岸經濟合作和區域經濟合作,對兩岸是同等重要、相輔相成。
  最後再次感謝兩岸相關主管人員,過去辛苦的協商溝通,也再次強調海基、海協兩會制度化協商,這5年來10次高層會談,與即將簽署的21項協議,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最大的基礎和保障。再次感謝今天所有參與同仁,預祝第十次高層會談圓滿順利,祝福所有與會同仁與媒體朋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