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會新聞稿
- 更新日期:114-04-16
114年第011號新聞稿
時間:114年4月16日
聯絡電話:海基會綜合處池先生(21757125)
海基會董事長吳豊山頃表示:人類尚未完全脫離動物本性,所以爭奪資源,張牙舞爪,以大欺小的劣根性還在,但必須充分體認戰爭是人類的大患;如果太平洋兩岸的美、中兩國必須爭霸,其實也沒有以發動毀滅性的戰爭作為勝負最後手段的絕對必要;如果台灣海峽兩岸的紛爭終將必須化解,那麼兩岸飽滿善意,窮盡智慧,和平協商如何架構新關係,進而各自造福人民、彼此和睦共榮才是唯一光明大道。
吳豊山是今(16)日應邀在淡江大學主辦「2025年美中台關係的互動與發展研討會」上作開幕致詞時作以上發言。
吳豊山並指出:所謂美中台「兩大一小」的格局,如就土地與人口而言並無錯誤,但是今天中華民國某些高科技產業執全球供應鏈牛耳,對外貿易與國民所得比諸G20中近半國家還漂亮,綜合國力排名世界前段班。可以說,台灣其實小而精悍,倚輕倚重,動見觀瞻;如果我們巧於為小,不卑不亢,善以折衝,絕對可以成為和平的棋手。
吳豊山致詞全文如下:
美、中、台互有接觸的歷史久遠。不過,三方緊密互動是在兩岸分治之後的75年。
大家都很清楚,國際政治實力掛帥,而且現實利害是最主要的決策考量;美國就是採取這種信念的國家。
韓戰爆發後,美國重新支持已經搬遷台灣的蔣中正國民政府,一直到1978年為了聯中制俄才改弦更張。改弦更張的要領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與中華民國斷交,但以「台灣關係法」一方面卵翼台灣,一方面維護她在台灣的軍事、政治、經濟利益。
1978年至2025年,47年已經過去,美國已經換過好多位總統,美國的所謂「一個中國政策」始終未變,不過,過去幾年美國國會提出很多挺台法案。至於談論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當然是項莊舞劍。川普重新上台後,新任國務卿已經強調反對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新任國防部長更已調整美軍戰略,將「嚇阻中國奪取台灣」與「保衛美國本土」併列為優先情境。不過,川普似乎喜好權變,難以捉摸,因此對所謂美國政策,必須隨時警覺。
所謂「台灣問題」,其實主要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口咬定中華民國已經在1950年滅亡,但事實是中華民國卻在台灣成長茁壯,而且台灣人民主體意識高漲;說台灣是中國不可侵犯的領土的中共,其治權一直連結不到台灣。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毛澤東建政迄今,已換過好幾位總書記和國家主席,歷任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對台政策容有小異,但在國際社會打壓台灣,以及「解放台灣、完成祖國統一」的政策始終不變。不過,歷史留下的課題,常常要經過漫長的歲月,歷史才給終局答案。
在台灣這邊,兩蔣當權前後38年。蔣中正先要「反攻大陸」,後要「反共復國」;蔣經國先說「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後來說「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直到在任的最後日子才默許香港轉口貿易並開始老兵返鄉探親,也就是說至少有37年的時間,兩岸老死不相往來。
接任總統大位的李登輝制定了「國家統一綱領」,後來高唱「特殊國與國關係」,對岸半疑半信半斥責。等到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上台,雖然宣稱「四不一沒有」,雖然台商已絡繹於途,但兩岸互動始終不順。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馬英九採「和中」政策,兩岸開始大交流,2015年還上演了新加坡馬習會。到了2016年第三次政黨輪替,民進黨人蔡英文上台,她只承認有「九二會談的事實」、不承認有「九二共識」,兩岸對話於是中斷,迄今九年。
爭辯有無「九二共識」已經不是我國政府的政策。不過由於對岸聲言沒有「九二共識」,恢復對話絕無可能。本人在接任海基會職務後,曾經希望對岸說清楚中華民國在「九二共識」中擺放在什麼位置?去年11月27日對岸以700多字長稿回應,說「九二共識」就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但無一字說明中華民國在「九二共識」中的位置。
所謂「九二共識」是2000年才出現的名詞。我翻查史料,1992年兩岸接觸,談及「一個中國」問題時,最多只能說最後雙方諒解「各自表述一個中國」。但「九二共識」這個名詞出現後變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後來習近平把「九二共識」定義為「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又到2019年,習近平進一步把「九二共識」連結「一國兩制」。換句話說,33年來,兩岸不曾再坐下來討論兩岸定位,但北京當局已一再恣意擴大所謂共識的意涵。
過去一段時間,中共刻意不與民選的民進黨政府來往,卻與在野黨人水乳交融,並加大滲透分化與機艦擾台力道。就職時宣稱捍衛中華民國的賴總統於是在一個月前定義中共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防範對岸滲透分化的17項因應措施。對岸針對此事不能存「同理心」,把難聽的話說到頂點。4月1日更發動軍演,說是針對「賴十七條」。
中共政策如彼,我方政策如此,隔著一個台灣海峽,我看到的是,中共一方面仍強調「融合發展」,另方面對發動過海戰爭,也百般審慎;本人合理判斷,北京當局已充分瞭解,台海和平航行,舉世關注,一旦輕啟戰端,改革開放30餘年的努力,很可能退回到原點。
本人忠愛台灣,不過我沒有意識形態,我崇尚理性。
很可惜的是,理性談何容易?我舉二例:
十九世紀中國備受列強欺凌,如今大國崛起,進而聲言追求民族偉大復興,本人認為可歌可泣。
台灣400年來歷經外族統治、殖民統治、高壓統治,所以台灣人民在建設有成後,也聲言追求自立自強,本人認為同樣可歌可泣。
很可惜的是,中共對台灣人民追求自立自強、不能有同理心。不止沒有同理心,而且用莫名其妙的分別心,斥為背祖忘宗。其實只要一念之善,中共對台灣的建設成就,也可以樂觀其成。
第二個例子:
中共一直認為台灣小到微不足道。相對於中國大陸,在量體上兩岸確實大小懸殊,可是台灣其實不小。
今天,台灣有一些高科技產業執全球供應鏈牛耳,而且國民所得和外貿數字比諸G20中的近半國家還要漂亮。多年來,台灣的綜合國力一直排名在國際社會的前段班。台灣怎麼會是微不足道?微不足道的台灣怎麼可能對中共的改革開放作出那麼大的貢獻?可是對岸一直以輕佻的態度,說很多輕蔑的語言,令台灣人民反感。
說台灣不小,說台灣了不起,我說的是事實。不過戰爭的烏雲確實揮之不去,因此我想進一步說說戰爭與和平。
首先我要坦白指出:中華民國台灣的財政規模支撐不起對外戰爭,因此除了蔣中正來台前期,由於內戰失敗遺恨未消高唱反攻大陸之外,歷任總統無不高舉和平大纛。
台灣的財政規模支撐不起發動對外戰爭,台灣的幅員也經不起戰火的摧殘,因此歷任總統經營國防,也都以止戰作為備戰之唯一目的。
戰爭無疑是人類的最大災難。維基百科有一份資料,說從西元前3500年到20世紀末,地表已有14500場戰爭,造成35億人死亡。35億這個數字後來修正為12億。不管35億或12億都足以令人怵目驚心。
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國際永久和平研究所」,2022年發表的統計數字,那一年全球軍武支出高達2.24兆美元。這個數字突顯了自稱萬物之靈的人類的悲哀。
我還要指出:二戰期間曾經顧盼自雄的希特勒,最後以自殺和德國崩毀收場。日本在二戰前期曾經得意飛揚,侵略了半個中國,席捲了半個東南亞,最後東條英機也以接受戰爭法庭審判和日本崩毀收場。
過去一段時間,舉世關注台海風雲。有些國際媒體認定台海早晚必有烽煙。最近 St. Louis Fed 的顧問 Christopher Neely 發表了一份「台灣潛在武裝衝突之經濟影響」。他說,不管中共對台灣握出何種形式的侵犯,中共、美國、台灣以及周邊國家,都將面目全非,全球經濟連帶承受巨大的損失,其規模之驚人前所未見。
換句話說,戰爭真的沒有贏家,戰爭的真相就是血流成河、斷垣殘壁、家破人亡、建設成灰、文明倒退;戰爭就是人類一起沉淪。
各位先進,2025年4月2日,也就是剛剛兩個禮拜前,川普揮動關稅大刀,震動全球。台北、北京的對應措置相反,美中台互動是否因而產生變化,必須持續觀察。
至若進一步探討美、中、台三角關係的未來發展,仍必須回到「二大一小」的基本格局。美、中兩大一番鬥爭難免。川普恣意橫行,但也表明厭戰。習近平內政焦頭爛額,但看似淡定。做為一小的台灣,其實小而精悍,倚輕倚重,動見觀瞻;我們如果巧於為小,不卑不冗,善以折衡,當然也可以成為和平的棋手。
我的結論是:人類尚未完全脫離動物本性,所以爭奪資源,張牙舞爪,以大欺小的劣根性還在;但必須充分體認戰爭是人類大患;如果太平洋兩岸的美、中兩國必須爭霸,雙方其實也沒有以發動毀滅性的戰爭作為勝負最後手段的絕對必要;如果台灣海峽兩岸的紛爭終將必須化解,那麼,兩岸飽滿善意,窮盡智慧,和平協商如何架構新關係,進而各自造福人民、彼此和睦共榮才是唯一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