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海基會江董事長對於救國團經貿研習營演講內容之說明

  • 更新日期:109-07-28

海峽交流基金會新聞稿

98年第003號新聞稿

時間:98年2月6日

聯絡電話:海基會總機02-27187373轉綜合處

關於2月4日江丙坤董事長在救國團經貿研習營演講,回答學員提問所答覆之內容,因當日問答時間短促,復因媒體未完整刊載,造成部分人士有所誤解,江董事長深表遺憾。江董事長特將當日答覆內容真意,說明如後:
  一、台灣是以外銷為導向的海島經濟,高度仰賴外國市場,已是不需爭辯的事實。中國大陸占台灣整體出口量的40%,主要是因為台商在大陸有龐大的投資,帶動台商從台灣進口資本財、零組件,此舉也造成台灣對大陸的龐大出超,2007年達到700億美元,縱使當年對日本入超達到300億美元,但是憑藉著對大陸出超,對台灣的國際收支盈餘頗有助益。
  在經濟成長率方面,2005-07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約在5%,且因內需不振,所以經濟成長主要支撐係來自出口,連續三年創造約3.5%的經濟成長貢獻率,這主要來自於對大陸的出口成長。但是2008年台灣對大陸地區出口已有減緩趨勢,全年為995億美元,但從第四季開始呈現負成長,且南韓產品在大陸市場佔有率已逐年超越台灣,由此可見對大陸出口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
  二、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產品會流向最有競爭力的市場,過去台灣外銷美國佔整體出口的48%,代表台灣產品在美國有競爭力,雖然曾經努力要分散出口市場,但成效均不彰,這也顯示人為操作無法抗拒經濟現實。現在美國市場僅佔台灣出口的12%,一方面代表台灣產品在美國的競爭力下滑,另一方面,也表示台商轉移生產基地到大陸或東南亞設廠投資。
  三、日本對台灣擁有龐大出超,2008年為289億美元,這似乎表示日本經濟依賴台灣,但其實是台灣仰賴日本零組件的進口。同樣的邏輯也可用來解釋台灣對大陸出口,台商對大陸投資越多,就越需要從台灣進口原料,對台灣經濟有正面的幫助。反之,若台商不從台灣進口原料、零組件,就地取材,則會對台灣經濟造成傷害。
  以上所述,係從一位替台灣經濟奮鬥40年的經濟老兵,從專業的角度提出的論點,還請各界參考,並且希冀部分媒體、政黨人士勿以帶有意識形態的偏差心態扭曲真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