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海基會高孔廉秘書長對CECA的看法

  • 更新日期:109-07-28

海峽交流基金會新聞稿

98年第008號新聞稿

時間:98年2月24日

聯絡電話:海基會總機02-27187373轉綜合處

一、對於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這個經濟議題被炒作為政治議題,對台灣經濟發展及勞工就業產生嚴重負面影響,本人甚感憂心,擔心台灣經濟受到衝擊。

二、CECA 是救產業、救失業的重要方法,目前石化業、機械業,以及六大工商團體均表示同樣看法。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估計,明年東協加三成型後,台灣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必然下降,將有為數超過十萬名員工失業,後果嚴重。

三、對於與大陸經濟議題的協商,一定是在「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下進行,對於敏感性產業,如農業,可以排除,絕對不會有大陸農產品及勞工來台的問題。

四、CECA 的議題正在由主管機關經濟部、陸委會研擬中,研擬過程一定會廣徵民意,也會進行朝野及產官學界的充分溝通。

五、 CECA 或是國際間簽署的CEA(紐澳簽的緊密經濟協議),在WTO的分類上都是屬於自貿區(FTA) 的範疇,兩岸簽署協議用什麼名稱並不重要,實質內容才重要,未來可以經由兩岸協商,找出台灣人民支持,且具創造性的名稱。

六、台、港是完全不同的WTO會員身份,香港是在一九八六年以英國殖民地的名義加入GATT,台灣則是於二○○二依「獨立關稅領域」加入WTO,雙方的地位根本不同,完全無法類比。

七、世界上沒有自貿區變成統一的前例,也沒有任何一個自貿區,甚至最高整合程度的區域經貿協議,如歐盟(EU),達到政治整合的成果。歐盟早在一九五○年即組成自貿區,將近六十年經多次擴大及深化,成為今日涵蓋二十七個國家的經濟整合體,是世界公認整合程度最高者,但迄今除申根公約國家外,多數會員國人民仍不能自由往來,隨意出入境,要想統一成為歐洲國,仍遙遙無期。

八、兩岸自去年海基、海協兩會恢復協商以來,所有兩岸協商都在對等、尊嚴前提下進行,所簽的六項協議均對台灣有利,也獲得絕大多數人民與國際社會的肯定,絕無涉及主權或矮化國格之問題。

九、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對大陸物品開放進口項目由5,690項,增加3,032項,到8,722項,增加率高達53.21%,但去年國民黨執政以來至去年底只開放31項。

十、八年期間,台灣對大陸出口增加2.7倍,此一結果是在民進黨執政期,但去年增加率下降,如何解讀?正反兩面都有理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