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海基會成立18週年回顧

  • 更新日期:109-07-28

海峽交流基金會新聞稿

98年第010號新聞稿

時間:98年3月12日

聯絡電話:海基會總機02-27187373轉綜合處

海基會在18年前的今天正式成立,開始為兩岸人民服務,為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注入了一道清澈的源泉。18年的時光,或許只是漫漫歷史長河中的一個浪花,但在這6千5百多個日子中,我們共同見證了兩岸的風雲變化,也終於看到了雲開見日後的清朗氣象。回首來時路,海基會裡的老兵一定會有很深刻的感觸。路,是前人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我們要特別感謝故創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長期對海基會的奉獻,與張俊雄、洪奇昌兩位前董事長對海基會所投注的心血;對陳長文、陳榮傑、邱進益、焦仁和、許惠祐、劉德勳、游盈隆等歷任秘書長,以及每一位工作同仁的奉獻,我們都要表示由衷的敬意與謝意。


  我們常說,兩岸關係獨特而且複雜,的確,從早年的兵燹戰禍到後來的和平互動,兩岸雙方都經歷了艱難的調適過程。回顧海基會成立之初,即由當時的陳長文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率團訪問大陸,與大陸展開歷史性的接觸,率先播下兩岸友好往來、互惠互利的種子。其後兩岸歷經多次的磋商,擱置政治爭議,終於在民國82年4月簽署「辜汪會談」四項協議,為兩岸事務性互動奠立堅實的基礎,其中尤以「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16年來一直有效執行,未曾間斷,有效地維護了兩岸民眾權益,可以說是兩岸協商最大的成果,也是兩岸務實互動的最佳典範。下個月就是「辜汪會談」16週年,在此兩岸互動春暖花開之際,回想辜董事長擔任本會董事長14餘年期間,前瞻規劃,為兩岸關係前景盡心盡力的點點滴滴,特別是那麼的令人欣賞、令人懷念。


  協商、交流與服務是海基會的三大核心業務,其中接受政府委託,進行兩岸談判最受人矚目。從民國80年11月「兩岸共同防制海上犯罪程序性問題會談」,到去年恢復兩岸兩會協商的第一次「江陳會談」,以及11月對岸陳雲林會長率團首次來台的第二次「江陳會談」,確定制度化協商的模式。18年來,兩岸共舉行了29次協商會談,一共簽署了十項協議,使許多關乎民眾權益事宜,可以即時妥善解決,使兩岸的交流往來更為方便,為兩岸人民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服務,更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促進兩岸交流是海基會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從民國81年9月邀請大陸記者來台參訪開始,海基會多年來主辦或促成多項重大兩岸文教與經貿交流活動。雖然交流曾因政治因素影響而陷入低迷,不過兩岸都不曾放棄努力。去年5月以來,兩岸交流恢復以往榮景,兩次「江陳會談」簽訂的大陸觀光客、海空運直航協議,也為雙方人民直接往來提供許多便利。交流能夠促成兩岸雙方相互了解,累積善意與互信,對兩岸雙方的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去年底、今年初,本會江董事長與高副董事長相繼率團訪問大陸,並與海協會及大陸相關主管人員面對面座談,探討如何提供在當地的台商、我方民眾更多便利與協助,這是政府的義務,也是我們的責任。


  為民服務一直是海基會日常且繁重的工作,服務數量從民國80年的5千3百多件到今年1月已累積達到324萬8千多件。根據統計,隨著兩岸大環境趨於和平穩定,以及兩岸交流熱絡,本會去年五月迄今,服務案件比同期增長11.44%。在服務的種類、服務品質方面,海基會也是不斷的精益求精、推陳出新。例如在法律服務方面,除了會本部法律服務中心外,先後設立南區與中區服務處,另成立律師志工團與大陸配偶專線提供專業服務。此外還有台商服務中心與急難服務中心,為所有民眾提供全天候的服務。未來本會同仁仍將一秉初衷,為建構兩岸和平、和諧與穩定的互動架構而貢獻心力,並在董監事會的領導之下,繼續用心做好政府與民眾托付的每一項工作。
今天,非常感謝各位貴賓蒞臨本會成立18週年茶會,也請大家今後繼續給予本會更多的支持與鼓勵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