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復談週年民意調查
- 更新日期:109-07-28
海基會今天公佈的民調結果顯示:
受訪民眾對於海基會的表現與兩岸協商成果,有6成以上的滿意度;
超過6成的民眾對目前及未來兩岸關係持正面態度,
6成6的民眾表示兩岸復談可改善兩岸關係。
7成7受訪者贊成兩岸互設辦事處
8成3的受訪者贊成兩岸協商會議輪流在兩岸舉行。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先生於去(97)年6月11日率團赴大陸展開「互信協商之旅」,正式恢復了中斷十三年的兩會互動與制度化協商。在兩岸復談將屆滿週年之際,海基會委託世新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進行「兩岸復談週年民意調查」,據此瞭解民眾對政府處理兩岸關係與兩岸復談成效之滿意程度,和兩岸關係發展之看法。本會並邀請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陳一新教授,與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李允傑教授對此份民調結果進行解讀與分析。
江董事長於致詞時表示,過去一年來,他充滿戒慎和歡喜的心情,戒慎的是對未來的協商有期望和身負重任的壓力,歡喜的是,總算不辜負社會期望,完成大三通,簽訂九項協議和一項共同聲明。江董事長說,馬總統的兩岸關係政策有三大重點,一是恢復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制度化協商;二是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這部份正逐步實現;最後就是建立兩岸經貿合作的架構,因此ECFA將是未來兩會協商的重要工作。兩岸兩會的合作經過過去一年來的磨合,已經建立了一套標準的流程。展望未來,台灣內部應該加強凝聚共識,在對等與尊嚴的原則下,海基會將繼續努力,為台灣人民爭取最大的利益。
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則表示,海基會有三項主要工作,除了協商之外,還有交流與服務。過去一年所簽署的協議,在兩岸交流上有顯著的成果,例如今年1到5月,大陸觀光客來台已經超過30萬人,估計今年底會達到80萬人次以上,其他外籍旅客的人數也同樣成長,並未受到排擠。而在兩岸航空上,從週末包機到平日包機,載客數已經達到121萬人次,平均每航次的載客率為89%。此外,在服務的工作上,海基會文書驗證較去年同期成長30%,人身安全案件協處較去年同期成長31%,惟兩岸經貿糾紛件數,也較去年同期成長55%。顯現兩岸政策施行一年來,兩岸交流更加密切,海基會的責任也越來越重。
民調的結果顯示,兩岸協商事務性議題有7成以上的支持度,其中有76.7%民眾贊成兩岸互設辦事處,82.6%民眾贊成制度性協商輪流在兩岸舉行;對於兩岸協商過程與制度性協商模式,亦有超過5成的支持度。
在涉及主權議題方面,將近5成民眾認為協商成果無損臺灣主權及尊嚴;在問及兩岸整體協議結果是否符合「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時,約有5成6的民眾表示贊同。
受邀出席的陳一新教授表示,兩會一年來簽署的九項協議、台灣成功地成為WHA觀察員、陸客來台人數增加、加上陸資開放等消息,帶給台灣民眾信心。這也顯示兩岸政策的效果是種後發效應,政策經過一年多的醞釀與努力,民眾逐漸感受到效果並給予正面支持。另外從他過去多次訪問大陸的經驗,大陸的民意,也就是網民,對於兩岸政策的支持度也同樣增加,給予大陸領導人在對台政策上更大的彈性和空間,過去民進黨執政時,大陸對台政策是「危機管理」,現在對國民黨政府則是「機遇管理」。任何協商談判一定是有取有予,未來談判也許會更加艱難,但他相信在馬政府和江董事長的領導之下,主權是絕對不會讓步的選項。
李允傑教授總結此份民調結果,下了一個標題:「一年成果豐碩,未來發展樂觀」。李教授認為,關於兩岸協商,民調顯示兩會協商團隊執行成效良好,對海基會的整體表現獲得高度的肯定和認同,兩會簽署的協議,包括直航與陸客來台等都讓民眾實際地感受到兩會恢復協商後對經濟的助益。關於有76.7%的民眾贊成兩岸互設辦事處,與82.6%的民眾贊成制度性協商輪流在兩岸舉行,則顯示不分藍綠,都十分重視對等尊嚴的重要性。至於關於第八題主權是否受損和第九題協議結果是否符合「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這部份,李允傑教授認為這兩題結果的些微落差,可能是民調問題的語意造成民眾有比較模糊的空間,李教授認為第九題比較能反映實際的情況。最後,關於調查結果有5成的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的印象不變,李教授認為若能了解這「不變」的定義,這份調查會比較完整。展望未來,李教授以「未來問題不大,但困難不小」來形容之後兩岸協商之路,朝野的協調溝通將是海基會、陸委會與馬政府應該努力的目標。
本次調查訪問對象為全國25縣市年滿20歲以上之民眾,調查日期為民國98年5月13日至5月14日;調查方式乃透過CATI系統進行電話訪問,共完成1,133份成功樣本;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2.91%。(2009/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