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誠布公 解決障礙 人民導向 互惠雙贏
- 更新日期:109-07-27
海峽交流基金會新聞稿
98年第102號新聞稿
時間:98年12月10日
聯絡電話:海基會總機02-27187373轉綜合處梁小姐603、郭小姐615
兩岸兩會於12月10日在福州市香格里拉大飯店,舉行第四次「江陳會談」預備性磋商,海基會高孔廉副董事長致詞要旨如下:
兩會自去年以來,掌握機會、創造歷史,已為兩岸搭起一座溝通交流的橋樑,也為兩岸和平穩定奠定了初步基礎。過去兩會舉行了三次會談,簽署九項協議,執行成效顯著,獲得兩岸多數民眾的支持,也深獲國際社會的肯定。
如今在第四次會談前夕的預備性磋商,希望大陸方面能更加開誠布公,設身處地,了解台灣處境及台灣人民的感受,在兩會過去建立的互信基礎上,務實協商,為正式「江陳會談」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這次協商的4項議題包括:(1)建立農產品檢驗檢疫機制;(2)避免雙重課稅;(3)漁業勞務合作;(4)產品標準檢測及認證合作。這四項議題都是攸關兩岸人民福祉的大事,希望透過這次預備性磋商,能夠達成協議,創造互惠雙贏的合作。
過去已簽署的幾項協議包括:兩岸空運與海運直航、大陸觀光客來台、郵政、食品安全、司法互助、金融合作等,實施以來,兩岸人民都享受到兩會協商的成果。
但是還有許多障礙,需要我們進一步協商解決,包括:空運直航的「客貨中轉」問題未能妥善解決,使台灣的航空業跟其他國家同業相比,受到嚴重歧視。其它問題還有:航班增加與配置、起降時間安排等。
在觀光客來台方面,由於大陸組團社數目過少、形成壟斷狀態,使得陸客權益無法得到保障,也使台灣旅行業者向大陸組團社收款時面臨許多障礙。
在共同打擊犯罪司法互助方面,關於刑犯的遣返,仍有待加強合作。希望在最近期間,兩會能夠認真檢討,共同努力,解決障礙,為兩岸交流合作開創更完善的基礎。
未來兩岸協商勢必愈來愈頻繁,需要雙方協商解決的事項也愈來愈多,包括經貿、新聞、教育、文化等。哈佛大學的學者曾經研究歸納,談判可分為「立場導向」及「利益導向」,對於未來兩會的協商,我誠摯地希望兩岸應改變「立場導向」而走向「利益導向」。
改變「立場導向」,才不會拘泥於意識形態,而無法體諒對方的立場;走向「利益導向」,雙方才能夠有與有取,務實協商。
另外我要再加一項「人民導向」,就是「以人民為主,對人民有利」的「人民導向」,才能夠為兩岸人民創造更多的福祉。
今天海協會選擇預備性磋商的地點是在福州,可說是「海西」的核心。海西區必須「特事特辦」、「先試先行」才有意義。例如,金融機構登陸,現雖有富邦入股廈門銀行、台壽保合資成立之君龍人壽,但在業務據點的成長、擴充仍限制重重,且目前門檻條件仍高。同時證券業也還沒開放。
其它如工程顧問業、營造業等,台灣一些大型業者,有豐富的績效與經驗,應該准許登陸,協助建設開發。此外,未在開放之列或有重重限制的產業仍多。
王毅主任曾在五月於廈門說「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台資企業拓展大陸市場,並參與大陸擴大內需的基礎建設和重大工程建設」,七個月過去,大陸當局實應有大開大闔的魄力,與恢宏的氣度,才能追求兩岸互惠雙贏。
總之,為了兩岸長遠和平穩定的發展,為了兩岸人民的安居樂業,貴我兩會應該以愛心、耐心與同理心來對待彼此,「開誠布公,解決障礙,人民導向,互惠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