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對等協商 為民謀福 完善環境 永續發展」--- 第四次「江陳會談」12月17日會前記者會江董事長談話內容

  • 更新日期:109-07-27

海峽交流基金會新聞稿

98年第106號新聞稿

時間:98年12月17日

聯絡電話:海基會總機02-27187373轉綜合處梁小姐603、郭小姐615

各位貴賓、各位記者小姐、先生,大家好!非常感謝各位前來採訪海基、海協兩會第四次「江陳會談」的行前記者會。
  第四次「江陳會談」的意義,可以用「對等協商,為民謀福,完善環境,永續發展」十六字來形容。
一、 對等協商
  自去年六月兩會恢復協商以來,兩會已建立制度,每年協商兩次,上下半年各一次,分別輪流在兩岸舉辦。此次會談輪到海基會擔任東道主,在台灣台中舉辦兩會會談,正式充份展現兩會「對等協商」的精神。
  根據六月份世新大學的民調顯示,兩會「對等協商、輪流舉辦」的制度,獲得82.6%的台灣人民支持。顯示絕大多數台灣民眾支持兩會制度化的協商機制。
二、 為民謀福
  兩岸關係自一九八七年經國先生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關係日益密切,目前大陸已是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第二大進口夥伴、以及人民赴外旅遊人數最多的區域,在兩岸交流這麼密切的狀況下,自然會衍生出許多攸關人民福祉之事,需要兩會協商解決。
  兩會自去年六月恢復協商以來,雙方都有共識,「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且以民生議題為主,已經舉行過三次會談,簽署九項協議與一項共識,務實地替人民解決問題。目前兩岸空運與海運直航、大陸觀光客來台、郵政、食品安全、司法互助、金融合作、陸資來台等均已付諸實施。
  過去兩會三次協商的成果豐碩,有如在台海上蓋了九條高速公路,可以為兩岸交流「降低成本、增加時效、促進合作、共創雙贏」。
三、 完善環境
  當然,隨著兩岸交流愈來愈密切,未來需要雙方協商解決的問題也會逐漸增多,兩會有必要秉持馬總統指示:「循序漸進」、「先急後緩」的原則,持續努力,解決交流所衍生之各項事務,為台灣經濟發展開創完善的大環境。
  此次陸委會授權海基會協商的四項議題包括:(1)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2)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3)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4)漁船船員勞務合作。
  就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而言,針對目前已經開放的1,412項大陸農產品,我們必須要建立嚴格的檢疫檢驗機制,保障國人的健康,所以兩岸簽署協議有以三項功能:
  (一) 建立兩岸動植物疫情、法規相互通報機制,防杜大陸動植物疫情傳播,維護我農業生產安全與國人健康。
  (二) 建立兩岸檢疫檢驗溝通、查證及協商管道,加速農產品輸銷大陸通關效率。
  (三) 協調兩岸農產品農藥殘留標準差異,有利我國水果及其他農漁畜產品輸銷大陸。
  就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而言:兩岸以OECD及聯合國之稅約為規範,達成共識,其作用包括:第一,許多國家已與大陸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議,兩岸簽署協議有利台商與他國企業在大陸公平競爭。
  第二,消除兩岸重複課稅所增稅負、降低兩岸租稅課徵之不確定性,免受稅法修正干擾,降低投資風險。
  第三,有利政府掌握課稅資訊,維護租稅公平;
  就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而言:第一,兩岸合作共推標準,有助業者及早進入大陸市場,並可進一步推升為國際標準,創造商機。
  第二,兩岸計量技術及人員交流,共推實驗室合作,支援產業發展基礎環境。
  第三,縮小兩岸產品檢測及驗證程序差異性,協助產業進入大陸市場。
  第四,共同發展低成本認證方式,促進兩岸經貿活動的便捷化。
  第五,建立兩岸消費者安全權責機關對話管道,防止不安全商品輸入,保護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
  就漁船船員勞務合作而言,第一,將現行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納入制度化管理,導正交流秩序,健全雙方管理制度。
  第二,維持境外僱用政策,不開放陸勞來台工作。
  第三,確保船員資格,提升作業效率,減少船員行方不明事件發生,並有助我國漁業發展。
  第四,提供漁工基礎保障,符合人道關懷。
  第五,維護漁船主及大陸船員雙方權益,增進海上作業和諧,並利於未來兩岸漁業進一步合作。
四、 永續發展
  面對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與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的國際經濟大趨勢,兩岸經貿合作關係的強化與深化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關鍵時刻。在全球金融海嘯肆虐的當下,兩岸「合則兩利,鬥則雙輸」,兩岸優勢互補、攜手合作,是兩岸「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唯有打好這個基礎、站穩腳步,兩岸才能行穩致遠,創造和平共榮的全新局面。
  這次會談的第三天,我們將舉辦一場「陸資來台投資座談會」,並安排參觀中部地區的科技與工業園區,藉以說明台灣優異的投資環境,進一步推動兩岸雙向投資,促進合作。
  今年六月三十日,我方第一階段開放一百項產業提供陸資來台投資,包括製造業六十四項、服務業二十五項、公共建設十一項。然而開放陸資來台至目前為止,大陸企業來台投資僅有22個案例,投資金額新台幣逾11.5億元,投資金額並不大。將來我們需多作宣導,為兩岸雙向投資搭起合作的橋樑。
五、 行銷台中
  本次會談在台中市舉辦。台中地處台灣中部,不僅是台灣南北交通的樞紐,也是台灣三大都會之一,四季氣候宜人、人文氣息濃厚、南北美食匯聚,是一個宜居宜遊的城市。
  「江陳會談」後,海基會也安排海協會赴週邊地區參訪,透過海協會的參訪與媒體的報導,可以藉此向大陸居民行銷,中部地區人民的善良與熱情、名勝風景、風土民情、與佳餚美食。
六、 感言:愛台、護台、利台
  兩會自去年六月恢復協商以來,目前一共簽署九項協議與一項共識,所有協商過程都是在「對等尊嚴」的狀況下進行、所有協商結果都是對兩岸人民有利,這才是「愛台、護台、利台」的具體表現。
  未來隨著兩岸關係愈來愈密切,所需解決之事項也愈來愈多,海基會必定會在馬總統所揭示的「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下,舉行第四次「江陳會談」以及日後所有的兩岸協商,為兩岸開創永續經營的大環境。
  未來時機成熟時,兩岸亦可考慮商談之議題包括:(1)雙向投資保障協議;(2)智慧財產權保護;(3)經貿糾紛調處機制;(4)經濟合作協議等。
  兩岸協商事務經緯萬端,除了需要專業外,更需要民意的支持,作為第一線協商人員的後盾,讓協商人員能在民意的大力支持下,為台灣人民努力打拼,為經濟發展打造更公平、安全、效率的大環境。所以請全國民眾給我們加油打氣,讓我們能帶著大家的支持,與大陸方面協商。
七、 民主多元:對反對黨的呼籲
  最後,有一點我必須要強調,台灣是一個民主、多元的社會,民眾表達不同意見,本來就是很正常的現象,也應該被尊重。
  但是我必須要說,民眾意見表達的「方式」,應該在和平、理性、守法的原則下來表達,惟有如此,意見才會被尊重,再大的歧異也都會被包容,這也正是台灣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所在。
  所以,在這裡我誠摯呼籲,要去台中抗議的政黨與民眾,要「和平理性、守法有序」,也希望抗議活動能和平落幕,不要再發生像第二次「江陳會談」時,民眾投擲汽油彈的暴力事件。
  最後,我要再次呼籲,希望各界能讓兩岸關係朝「正常有序,互惠多贏」的方向發展,這是最符合世界發展潮流、也最符合人民利益,希望朝野能凝聚共識,讓兩岸共同以人民福祉做為努力的目標。
  謝謝大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