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互信、務實協商、換位思考、福國利民—第四次「江陳會談」高副董事長預備性磋商致詞內容
- 更新日期:109-07-27
海峽交流基金會新聞稿
98年第109號新聞稿
時間:98年12月21日
聯絡電話:海基會總機02-27187373轉綜合處603梁小姐、615郭小姐
海協會鄭副會長、海協會代表團全體團員、海基會代表團的各位同仁、各位記者小姐、先生們,大家好!
首先,我要歡迎陳會長率領的代表團再度來台,舉行第四次「江陳會談」。今天本人更是非常榮幸,能在台中與鄭副會長進行預備性磋商,做好準備工作。
兩岸協商輪流舉辦,有來有往,充分彰顯對等與相互尊重。就制度而言,是建立兩岸制度化的協商模式,完善了兩岸溝通的管道;就功能而言,是建立彼此互信,化解了兩岸緊張的情勢,也解決了雙方交流所衍生的問題,更創造了互惠雙贏的境界。
去年六月以來,兩會抓住歷史機遇,展現善意,秉持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一共舉行過三次會談,簽署了九項協議,為兩岸交流搭建了重要的基礎建設,這個建設可以形容是有形的高速公路,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無形的制度、法規及政策措施,排除兩岸交流的障礙。
現在兩岸空運與海運直航、大陸觀光客來台、郵政、食品安全、司法互助、金融合作等已經實施,兩岸人民也都享受到兩會協商的成果。但是也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協商解決。
隨著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所需解決之議題也愈來愈多,兩岸應簽署更多協議,打造更多「有形與無形的基礎建設」。這次「江陳會談」協商的4項議題,包括農產品檢疫等,都是攸關兩岸人民福祉的大事,希望透過這次預備性磋商,能夠達到共識。
一年半以來,兩岸兩會的努力,不但受到兩岸人民的高度肯定,也受到國際社會的讚揚。美國總統歐巴馬就曾表示:「美國對兩岸採取緩和緊張局勢,與採取行動建立聯繫,表示稱讚」。我深信兩岸關係改善後,兩岸可以在國際社會中,找出一條雙方可以接受的互動模式,避免過去的零和競賽,開創兩岸的互惠雙贏。
今年台灣發生「八八水災」,大陸同胞立刻發揮愛心,踴躍捐助,對大陸同胞的愛心,我們非常感謝。猶記得去年四川發生震災,台灣同胞也同樣展現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關懷。其實,兩岸多一點關懷,雙方就能夠換位思考,設身處地,體會對方的感受,多替對方設想,關心對方、尊重彼此。
對於未來兩岸協商,我有三個希望,『希望』雙方能擱置爭議,務實協商,不要過度政治化的引申;其次,『希望』大陸能發揮仁者智慧,充分尊重台灣人民的想法;同時,也『希望』大陸考量兩岸規模的差異,處處從大處著眼。
這三個「希望」若能成真,兩岸必能避免武力相向,開創永久和平的發展環境,歸納來說,也就是「正視現實、互不否認、為民興利、兩岸和平」。這是兩岸人民的期待,也是世界各國所樂見的兩岸新局。
最近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出版「中國大趨勢」一書,內容詳述大陸發展的八大支柱,包括思想解放、融入世界、自由與公平、鼓勵創新、重視學術與藝文、摸著石頭過河等。其中許多支柱,台灣都曾經歷過,兩岸若能相互學習,傳承經驗,兩岸未來發展過程必定更為平順,可以更為快速的過河,甚至探索建立現代化的「民主、自由、均富」的體制,進而福國利民、共存共榮。
總之,為了兩岸長遠和平穩定的發展,貴我兩會應該「建立互信、務實協商、換位思考、福國利民」。
最後,預祝兩會預備性磋商能圓滿順利,所有與會人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