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第一次協商海基會高副董事長致詞內容
- 更新日期:109-07-27
海峽交流基金會新聞稿
99年第004號新聞稿
時間:99年1月26日
聯絡電話:海基會總機02-27187373轉綜合處梁小姐603、郭小姐615
鄭副會長、唐司長、徐局長、海協會代表團及海基會協商代表們,大家早:
兩會在去年12月22日在台中第四次江陳會談,同意將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納入五次江陳會談議題,經過兩會近一個月來的聯繫安排,很高興今天兩會代表團能就雙方關切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啟動第一次的正式協商,希望這次會面能夠確定協商程序與步驟安排,替未來的協商奠定良好的基礎。
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本年起已實施零關稅,為使台灣企業立足於公平的起步,兩岸實有必要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進行協商。去年我們即已預見此一發展,因此從去年上半年開始,雙方就有了初步共識,分別進行個別研究,評估兩岸經濟協議的效益與影響,並進行共同研究,得出了對兩岸經濟發展有利的一致性研究結論。同一時期,雙方的主管機關也對兩岸經濟協議的主要內容及雙方關切重點,進行了非正式意見交換,作為未來協議的輪廓。
兩岸研究單位的共同建議,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特別是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分階段逐步推動後續進程,共創兩岸互惠雙贏的局面。兩岸經濟協議的內容研究單位認為應涵蓋貨品貿易與服務業的市場開放以及經濟合作等領域,同時,納入早期收穫計畫,解決急迫性的問題。對兩岸部分產業可能面臨的衝擊,我們必需採取漸進開放或彈性處理的方式。此外,雙方應制定相關貿易規則,包括原產地規則、服務提供者定義、貿易救濟措施以及爭端解決機制等,研究結論對未來協商有很大的幫助。對雙方學術單位及主管機關在這方面的努力,本人特別要利用這個機會向他們致上最大的謝意。
推動ECFA協商的作法
由於兩岸經濟規模差異與量體懸殊,開放措施對兩岸的衝擊並不相同,希望主管機關正式協商時能充份考量。
台灣目前對兩岸經濟協議的關注
自從我方宣佈要推動兩岸經濟協議以來,即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也成為朝野爭議的焦點。由於兩岸經濟協議的牽涉範圍甚廣,各界經常有不同看法,特別是立法院要求的透明化與監督、新聞媒體的正反面報導、農民對開放農產品進口的疑慮,我一再強調,農產品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必須納入考量,還有傳統內需型敏感產業面臨開放工業品進口競爭的憂心等等,希望大陸方面能夠理解。
結語
簽署兩岸經濟協議是兩岸的歷史大事,我們相信,雙方都有極高的意願。我們希望兩岸持續以「正視現實、建立互信、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從更大格局來協商此架構,儘速完成簽署。協議本身的重要性,將遠遠超過雙方反覆強調部分條文的差異。
最後,我預祝本次協商進行順利,成果豐碩,並趁此機會先向大家拜個早年,敬祝各位,虎年行大運,家和萬事興,事業成功,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