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董事長到任二周年記者會談話摘要
- 更新日期:109-07-27
海峽交流基金會新聞稿
99年第039號新聞稿
時間:99年5月26日
聯絡電話:海基會總機02-27187373轉綜合處梁小姐603、郭小姐615
2008年5月馬總統就任,回想兩年前的今天,我和高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到海基會服務,在短短的十七天裡,也就是6月13日,我們就與海協會恢復中斷15年之久的協商,建立了兩岸互信基礎,至今舉行了四次會談,簽署12項協議,這些努力就是為了便利兩岸人民,貨物、資金往來,發揮優勢互補的精神。
從海基會的業務來看,這兩年來,我們也有一些收穫和心得,可以和各位分享。海基會的任務是「協商、交流、服務」,個人就從三方面向各位進行簡單報告。過去兩年來的工作,可從三部分來說:
一、在協商方面
自2008年6月開始,建立制度化協商與有來有往之機制,就是為了達成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終極目標。對於協商,兩岸的共識是「先經濟後政治、先易後難」,而過去12項協議,兩岸皆有共同利益,但今年逐漸會進入到較艱困地、互相有給有取的階段。將來的協商一定會根據政府的指示,步步為營,爭取我們最大的利益。
另外,比起過去辜汪會談協商,現在兩會的協商相當務實,雙方的歧見都能透過不斷地溝通來達成共識或化解。以協商代替對抗,是兩岸最好的選擇,比較有助於建立互信以及達成協議。
此外,比起其他國家的協商,現在的協商涉及專業,雙方官員直接參與協商,過去我也曾參與過對美、對歐、對日本的協商,像現在這樣雙方官員直接對話,實具有兩岸特色。
二、在交流方面
在兩岸大三通之後,兩岸人民、貨物與資金的交流愈加頻繁,這些都反映在經貿及社會交流層面。對海基會來說,我們也扮演了重要的交流角色,一方面,海基會與海協會相互組團參訪,這些參訪都具有一定的主題,可以說是一種深度交流,讓雙方對特定主題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除此之外,我們也見到大陸各機關組織來訪的重要交流團體,推動兩岸經貿文化的交流。
這兩年來,海基會與大陸的接觸交流,有很大的變化。根據本會統計,我和高副董事長這兩年來接待的大陸訪問團就將近300團次,從範圍來講,遍布大陸各個省市,包括最北方的黑龍江,內陸的陜西、四川、廣西、河南,以及東南沿海的各省城市,這種具有大範圍廣度以及高層次交流,我個人認為,有助於大陸各級領導對我們兩岸政策有更進一步地了解,同時在交流過程中,我們也經常反映交流中的問題。這種交流日積月累之下,必然會對兩岸關係產生正面的影響。
三、在服務方面
自兩會1993年簽署四項協議後,海基會的服務工作就從未間斷,但這兩年來,無論是經貿糾紛、文書驗證與司法行政協處等業務,都急遽增加,這一方面等一下高副董事長會向各位進一步說明。我特別說明的是,這兩年來民眾陳情案件也大幅增加,尤其是經貿糾紛案件,據我了解,這不是因為經貿糾紛案件增加了,而是因為海基會能發揮的角色更多了,民眾更願意透過海基會這個管道協助他們解決問題。這是民眾對海基會的肯定,我們海基會也會針對這一方面來持續加強我們的服務,提高我們為民眾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的來說,海基會在三項工作上都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進一步地推動了兩岸經貿交流。
兩岸兩會的積極協商,建立了兩岸交流的秩序,因為政府推動開放的政策,兩岸企業交流也真正可以發揮優勢互補的功能。展望未來,今年的目標就是第五與第六次的兩會協商。第五次協商的重點就是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與智慧財產權協議。保障智慧財產權符合雙方利益,對台商在大陸發展也有很大的作用,到目前為止協商都相當順利;至於兩岸經濟協議,牽涉範圍相當廣,包括WTO的規範、文本的內容、文本的附表(關稅減讓、服務業開放等),再加上原產地的規則等等需要相當時間進行溝通,我們也期待第三次正式協商盡快舉行,並在六月份完成簽署。
另外,去年本會為民服務計43萬件,日平均來會民眾約達600人,辦公空間嚴重不足,我們期待籌建本會新辦公廳舍可提供更優質服務,並配合兩會協商功能的增加。這也是我目前最大的期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