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董事長會見四川省訪問團談話內容
- 更新日期:109-07-27
海峽交流基金會新聞稿
99年第040號新聞稿
時間:99年5月28日
聯絡電話:海基會總機02-27187373轉綜合處梁小姐603、郭小姐615
這幾天,我們看到劉書記馬不停蹄從中到南訪問許多地方,完成多項任務。此次訪問,不僅進行交流,更代表四川890萬人民感謝台灣同胞之愛心,同時也到南投慰問災民,考察重建情形,並進行採購,在投資方面成果更是豐碩。對此,謹表感謝與敬佩。
去年7月,我曾代表政府赴四川考察川震處理情形,包括我方捐款是否確實收到?是否有妥善運用?以及地震災區整個重建狀況,我非常感謝李書記的接待。台灣歷經921地震,我本身也是災民,當時在國民黨連前主席連戰領導下進行重建,以五年的時間完成,但是四川卻在2年內就完成重建工作。記得我到達四川時,距離災後僅一個月,當時有很多地方已完成重建,且小學生也已經復學,整個四川在獲得各界的愛心支持與協助下,重建迅速。
對照兩次災後重建的過程,我發現兩岸一個共同點:當時我方政府規劃由各部會認養一個鄉鎮,進行重建工作,而四川則是由各部認養縣,這二者間有異曲同功之效。這幾天,我從報紙上得知,劉書記不僅參觀小學,還去了一趟敬老院,我想這應可成為借鏡。我認為重建後之兩地互訪,不僅可以互相借鏡,彼此從中學習,更可促進兩岸的交流與合作。
台商在1989年開始進入大陸,在長達21年的時間裡,他們的發展從南而北,且在20年後,又從中向東而西。在產業類別上,則從製造業到農業,再到進出口貿易,從外銷到內銷。四川有廣大的資源,許多台商在那裡投資發展,我相信此次訪問,可以增加雙方投資合作的機會。
去年金融海嘯,台商在大陸的經濟貿易發展遇到瓶頸,包括加工產業受到衝擊、勞資上漲導致工業轉移陣地、面臨環保與勞資要求等,甚至連台商子女考大學也同樣面臨問題,必須積極思考因應之策。然而台商已習慣台灣法治社會,擁有法律價值觀,因此在四川進行投資、發展貿易,亟需要四川當局治定相關法律,以協助改善並解決問題。台商對大陸的經濟發展確實居重要地位,希望四川能重視台商問題,並協助解決困難。
兩會協商自1991年開始,並自1993年簽署辜汪四項協議,我相信辜、汪二位老人家,如果見到今日現況,應該會感到滿足並心生感謝。2008年兩岸恢復協商,距當時已相隔15年,對於過去15年停滯不前覺得可惜,希望現在能急起直追。過去,從四川到台灣需要很久的時間,但是現在距離已大幅縮短,就像此次劉書記自四川來只要3個小時,這都是兩岸協商的成果。
兩岸自2008年恢復協商以後,海基與海協兩會即為兩岸人民搭起溝通橋樑,在不到2年時間內,簽署12項協議,達成1項共識,使得兩岸無論在貨物、航運往來保持通暢。我常說,海基與海協兩會為兩岸所建立的交流平台,等同於為兩岸人民修建了十二條無形的高速公路,為新階段兩岸關係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認為,兩岸具有語言、文化相同的優勢,應該善加利用,加強兩岸合作,以促進兩岸發展。我更相信,兩岸血脈相連、語言相同,台灣經濟發展可供參考,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國際情勢因應、勞力資源分配等經驗。
從報紙上得知劉書記的親民與對台灣民眾的期許,我想除藉此機會表達感謝外,希望劉書記對台灣的熱情留下美好回憶,力促兩岸交流,並期許後會有期、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