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亞太經貿消息輯要

亞太經貿消息輯要


整理/黃 翔



東協峰會 聚焦貿易及安全


據中央社11月12日報導,第25屆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高峰會12日下午在緬甸首都奈比多揭幕,參與的10個會員國領袖矢言致力促進會員國間合作,並討論安全和貿易問題。同期間,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美國和中國大陸等國領導人在高峰會進行對話,另外也舉行「東協—聯合國領袖會議」、「東協加3領導人會議」、「東亞高峰會」和「東協領導人與東協工商諮詢理事會(ASEAN-BAC)」等各大小會議。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3日出席同在緬甸舉辦的第9屆東亞高峰會時,力促推動東亞經濟一體化(東亞共同體),並預告將與東協國家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據報導,李克強呼籲各方應深入推進地區一體化(區域整合),實現融合發展、共同繁榮。李克強提出重點推進六大領域合作:一是推動東亞貿易投資便利化;二是加快東亞互聯互通;三是擴大東亞金融合作;四是加強東亞減貧合作;五是推進東亞海上合作;六是密切東亞人文交流。李克強同時表示將提撥30億元人民幣,協助東協開發落後國家。此外,大陸還會金援1億元人民幣,協助東亞打擊鄉村貧窮計劃。


報導指出,東協正致力使東協經濟共同體在2015年年底啟動,東協高峰會除了重點回顧東協區域的社區建設進度,推動東協內部合作領域,以及東協與夥伴國的對話,領導人並藉此機會討論重要的區域與國際問題。


本次會議並重點回顧彼此合作的未來發展,以及國際和區域間問題,例如南海爭端、伊斯蘭國(IS)武裝分子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坐大,以及如何防堵伊波拉病毒傳播等。


日本銀行追加金融放寬措施 引起市場震撼


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1日報導,日本銀行總裁黑田東彥鑒於近來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呈鈍化之現象,為進一步刺激景氣,於10月31日之金融政策會議中,追加金融放寬措施,引起市場震撼。


日銀本次提出之追加放寬金融政策,分為「量」與「質」兩方面,其中量的方面包括:(一)增加資金供給量,由原本每年60~70兆日圓,增加10~20兆日圓,使規模將達80兆日圓;(二)長期國債購入額度將由目前之每年50兆日圓,加碼30兆日圓,達80兆日圓規模。在質的方面包括:(一)購入國債之償還期限,由目前之7年左右,最大延長3年,即償還時間變為7~10年;(二)上市投資信託(EFT)及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購入額度擴大3倍,即每年分別增為3兆日圓及900億日圓。


日銀於去年4月首度以2015年度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2%為目標,推出大規模之金融寬鬆政策,至今經過1年半,期間渠一直堅信該寬鬆政策足以達到目標,然近來物價上升率出現鈍化現象。本年4月CPI(扣除生鮮食品及消費稅上漲影響)為1.5%,尚大致按照日本銀行的預期變動,但其後原油價格下跌,連帶CPI上漲率也下滑,10月31日發表之9月物價上升率已降至1%,日銀斷然決定追加金融寬鬆措施。


日本銀行的政策目標,係盼藉金融寬鬆,帶動個人消費及企業投資,薪資即會反映物價上漲而調高,形成良性循環。此外,近來景氣停滯,已出現再提高消費稅應慎重之論調,日本銀行此時再為安倍經濟添加柴火,為安倍首相按照預定時程於明年10月將消費稅提高至10%釀造有利之環境。


新加坡與中國大陸啟動人民幣與星元直接兌換交易


據國貿局全球商情11月3日報導,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及內政部長張志賢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於10月27日共同主持「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oint Council for Bilateral Cooperation,簡稱JCBC)」時宣布,10月28日起雙方銀行間之人民幣及星元外匯市場可直接交易。張志賢副總理表示,人民幣對星元直接交易,不僅將降低廠商交易成本,並可促進貿易更加便利,另新加坡教育部長兼「新加坡—江蘇合作理事會」星方主席王瑞傑指出,此進展將催化金融產品和服務之發展,並強化新加坡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此外,新加坡於會中倡議「中國大陸境內人民幣合格投資者(Renminbi 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簡稱RQDII)」可在新加坡直接發行人民幣債券,亦經中國大陸人民銀行確認核准。


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新加坡星展銀行、華僑銀行和大華銀行等三家新加坡銀行在中國大陸登記註冊的法人銀行,均獲得市商(market maker)的資格,允許此三家新加坡銀行和其中國大陸分行或子公司,擔任market maker參與中國大陸銀行市場。該報另引述中國人民銀行及中國大陸外匯交易中心新聞稿表示,即日起兩國銀行間可進行人民幣對星元即期(包括競價和詢價)、遠期和掉期交易,凡具備銀行間人民幣外匯市場會員資格的機構均可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人民幣與星元之直接交易,以降低匯兌成本,有利於雙方金融合作。


新加坡經濟分析師和金融業人士指出,上述三家新加坡銀行將隨著中國大陸公司交易成本下降,更願意以星元作為貿易與投資結算貨幣,加強此三家新加坡銀行之星元優勢及新加坡成為金融中心之地位,進一步加強新加坡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性。


2014年IMD全球人才報告 馬來西亞居第5位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2014年全球人才報告」顯示,馬來西亞在接受評比之60個經濟體中名列第5位,分別較2005年及2010年之第20位及第6位為優。馬國在亞太區排名第1位,較新加坡(第16位)、香港(第21位)、印尼(第25位),台灣(第27位)、日本(第28位)、泰國(第34位)、韓國(第40位)及中國大陸(第43位)為優。瑞士排居全球人才排行榜榜首,丹麥、德國及芬蘭分居第2至第4名。


IMD係評估相關國家在發展、吸引與保留人才的實力,並依據相關國家從2005至2014年在人才表現進行評比。該學院依據三大因素:(一)投資與發展人才;(二)吸引與留住人才,以及(三)人才儲備等需求進行評估。


根據該報告評估顯示,馬國在投資與發展人才項目排名11位,其中學徒指數獲7.12評分,排名第4位;在吸引與留住人才項目排名第5位,其中在員工激勵指數獲7.68評分,排名第3位;在人才儲備項目排名第7位,其中在資深經理國際經驗指數排名4位(7.23評分)、技術員工指數排名6位(6.95評分)。


「滬港通」啟動 初期熱度遜預期


綜合經濟日報11月17、18日報導,連結上海和香港股市的「滬港通」11月17日上路,香港居民每日2萬元人民幣的兌換上限也同步取消。「滬港通」既有利擴大陸港兩地資本市場的發展格局,也是大陸推動人民幣資本帳自由化的重要一步,因而備受全球金融界市場關注。


「滬港通」是大陸和香港股票市場交易的互聯互通機制,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滬股通」,即香港或境外投資人可經由香港聯交所直接購買大陸上市股票,每年總額度人民幣3,000億元,每日額度為130億元;二是「港股通」,即大陸投資人可經由上海證交所直接購買香港上市股票,每年總額度為2,500億元,每日額度為105億元。這種設計有效分隔兩地資金池,並控管交易額度,避免對資金流動造成太大影響。


相較於開通日不到下午2點就用光人民幣130億元單日額度,「滬港通」第二個交易日,額度使用量急速下降,18日「滬股通」只消耗了49億元額度,港股通更只用了8億元,顯示滬港通初期熱度低於預期。


大陸在2007年8月一度規劃「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市場試點方案」,擬在天津推出個人投資者可直接投資港股措施,即所謂「港股直通車」,但因客觀條件未成熟而踩煞車。在2011年之後,又多次傳出北京可能推出QDII2(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以試點方式,准許大陸居民直接購買境外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以紓解熱錢不斷流入壓力,但亦遲未定案。今年4月,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論壇宣布將開通「滬港通」,確立雙向開放的資本市場改革政策;港陸兩地證監機構隨即緊鑼密鼓籌劃「滬港通」運作機制,原本預訂10月下旬實施,但因香港「佔中」事件而推遲,直到日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會(APEC)年會場合接見香港特首梁振英時才拍板定案。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