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杭州孩子王-愛兒堡國際教育研究中心董事長林佳燕

大陸投資經驗


杭州孩子王-愛兒堡國際教育研究中心董事長林佳燕


文/林安妮



提到愛兒堡國際教育研究中心董事長林佳燕的創業經過,有些偶然,但卻也是無比認真與付出。六年級前段班的林佳燕,曾在美國加州大學攻讀教育,不過,她婚前、婚後都是在電子公司上班,直到她的兩個孩子相繼出生,她才發現,在大陸很難找到理想中的幼兒園,乾脆親手把夢想中的學校打造出來。


她說道,她與夫婿長年協助打理家族事業,主要是製造手機裡的石英震盪器,是標準的電子廠。當時,她萌生創業念頭後,就去遊說公公,期盼公公能出資。最後,她成功說服公公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她把教育工作當成是公益事業,這點正好深獲長年樂善好施的公公支持。


「我怎麼教自己的孩子,就怎麼教別人的孩子;自己孩子玩的玩具,也會在學校使用。」林佳燕說,辦學理念無他,就是愛心與同理心,她怎麼栽培自己孩子,就把同樣的理念用在辦學上。目前愛兒堡旗下學校有3家,約900多位學生,為了這900多個孩子,她寧可多花錢從美國添購教具、玩具,而不願為了節省成本,買到劣質品。


意外創業 回到本業


林佳燕的個性爽朗,跟她說話,就好像在跟鄰家姐姐聊天,她很願意無私分享自己的創業甘苦談。結婚之初,她與夫婿在家族的電子工廠上班,常常要在大陸的4個廠區東奔西跑。她和夫婿結婚後,最早是住在珠海工廠,後來小孩出生,先生問她要不要搬到杭州工廠附近,考量孩子成長希望在一個頗富人文的地方,夫妻倆商量後,決定到杭州一試。


林佳燕說,她到杭州後,吃東西很習慣,也很快交到本地朋友。當地獨有的人文歷史風情,更讓她讚不絕口,來了沒多久,就決定要舉家在杭州待下來。不過,當孩子漸長,要開始送幼兒園時,她發現,她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學校,「我當時的想法是,要找有雙語、學校環境也很不錯的地方,另外希望老師有愛心、耐心,教學要活潑有趣。」


那時是2006、2007年,她找了半天,找不到中意的學校,於是萌生自己打造夢想學校的念頭。過去,林佳燕曾在美國加州大學攻讀企業管理跟教育,但是回國進入職場後,一直沒機會把教育專業拿出來用,這回創業,也算是回到老本行。起心動念後,正好有杭州朋友也想辦學校,於是兩人一同合作。


創業第一課 正規是王道


林佳燕說,為了辦學,她幾乎是花了兩年時間,才把全套證照都辦出來。一般在大陸,有不少人是以工商登記名義來辦學,甚至會「找人頭」來規避責任。但是她希望一切正規,避免落人口實,所以她乖乖地向民政局、教育局、衛生局、稅務局申請各種證照,同時由台灣人擔任法人,「我覺得循正常、正規管道,才能讓企業長久發展。」


果不其然,在林佳燕取得全套證照,正式開辦學校後不久,杭州市政府開始針對所有辦學的幼兒園,展開大清查,在2010年的那波大清查,就有不少不合規定的幼兒園遭到撤照。她笑說,這些年她在大陸創業,最大體認是,守法守規,如果走的是偏門、旁門左道,有再厲害的技術與理念,也都會是假的。


在大陸,因長年實施一胎化,不少父母都很捨得花錢,為孩子找到最好的學校。這兩年,大陸政府放寬規定,准許兩方都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可以再多生一個,也刺激近年嬰兒出生率大增。


林佳燕形容,在大陸辦幼兒園,因為生源多,不需要特別想招生的問題,官方也多會要求各公私學校要盡量把學生收足,做到「滿班」。不過,她認為,蓋一間學校很快,要培養老師則沒那樣快,在辦學品質上,常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


林佳燕旗下的3所幼兒園,每班人數25個,平時有兩位教師、一位教保員,擔任班務運作工作,另外各種課程則有外國老師與專項老師負責授課。透過專業分工,讓孩子可受到最好的照顧。


她說,大陸的教學通常比較制式化,例如老師教學生數數,會有固定的步驟,有時會讓學生感到無趣。她主張,教學活潑化,不能呆板,要盡可能引發孩子的興趣,所以她很重視交流,不管是向國外取經,跟本地大學交流,或是找台灣的教育專家到大陸來培訓老師,都是她讓學校教學活潑化的關鍵做法。


林佳燕把辦學當成公益事業,即便學校賺錢了,她仍是把收益用在改善學校硬體設施,或是為員工加薪。另外,她是採公司化、集團化的方式,來經營管理旗下的幼兒事業,每家幼兒園有園長、副園長,集團有執行長、財務長、採購部門等專業管理團隊,協助她做專業化管理。


家人當後盾 辦學有拚勁


林佳燕當初為了兩個孩子的就學問題,開辦夢想中的學校。她表示,她最在意孩子身上要有兩個特質,一個是公民教育,另一個是要有美學素養,所以她開辦的學校一定要有小小公民課,教導孩子做人處事的道理,此外,校園一定要夠大夠美,讓孩子在美的環境中陶冶性情。


她指出,大陸很多同業辦學,常會想只要顧好孩子,「孩子不出事」就好,但是大陸很多孩子抗壓力比較低,長大後碰上不順遂的事情,常會以極端方法來解決,所以在幼兒教育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就算是要讓孩子玩,也要有系統地讓孩子玩,從玩樂中學到知識跟好習慣。


她強調,辦學成功之道無他,要有愛心跟同理心,常常她給自家孩子買的玩具,就會是學校小朋友玩的玩具。她在家中為孩子貼的壁紙,也會用到學校,不能為了節省成本,讓孩子暴露在不安全的環境中,「這點錢,不能省。」


她笑說,她的朋友有時候會說她嫁入豪門,但是她的公婆、家人都很樸實,公婆兩人白手起家,她和她的先生也不愛用名牌,只是簡單想怎麼把事業做好,有能力的時候就去幫助別人。


她表示,她把幼兒園當成公益事業,追求收支平衡。但是隨著業務做大,她也找到了其他的營利點,例如,她旗下另有一個文創公司,就是一家營利型公司,專門與當地電視台合作,合拍兒童節目,操作模式就好比台灣的幼幼台,除了節目本身外,還可擴及周邊的文創商品。


己立立人 協助青年創業


長年投身在教育領域,林佳燕經常到處取經,她提到,台灣的幼兒教育做得非常好,水準可能排入全球前幾名,只可惜,受台灣少子化影響,很難有個幼教大市場,在實務上,她也看到很多在學校學幼兒教育的年輕老師,最後都轉行,她認為,人才是台灣的資產,應好好協助開發。


先前,林佳燕回台曾與學校、政府人士討論到如何善用台灣人才,她想出的辦法是,她願意以自己在大陸的事業作為平台,提供台灣的的大學畢業生到大陸實習的機會,不僅提供住宿、膳食,也提供薪水。她說,20幾歲的大學畢業生,不免對人生未來感到迷惘,有些人在台灣不容易找工作,想到大陸來,但是常常不得其門而入,到大陸現場來實習,是最好的觀察與體驗機會。


林佳燕說,她願意提供比台灣行情高的薪水,讓台灣的年輕人在相互尊重中、彼此成長。若是適應得下來,可以簽約成為正式員工,以後要拓展新的幼兒園時,她也很樂意讓台灣的年輕人擁有股份,協助運作新幼兒園。她提及,大陸目前還是處在不愁客戶階段,只要願意付出、努力的人,在幼教領域仍是大有可為。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