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2014下半年大陸經濟政策走向及兩岸經貿互動

  • 更新日期:109-09-06

專題報導


2014下半年

大陸經濟政策走向及兩岸經貿互動


文/魏 艾



去(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以「市場化、自由化」為主軸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此一全面深化改革方案的提出,一方面有社會經濟急遽變遷,必須積極尋求轉型升級,以維繫經濟永續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為因應國際政經格局的變化對中國大陸所帶來的挑戰,而必須進行發展策略的調整,因此今(2014)年被稱為「全面改革元年」,以致大陸的經濟政策便具有為深化改革創造具體條件的意涵。然而,由於受到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以及大陸內部投資和經營環境的急遽變遷,導致經濟運行呈現下滑的現象,而必須進行發展策略的調整,使大陸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仍需在「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等長短期目標作出選擇。與此同時,面對著世界經濟所存在的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趨勢,近來大陸更積極推展其「建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對外經貿發展策略,凡此均將對兩岸經貿互動關係帶來相當的影響,值得密切加以關注。


一、2014上半年大陸經濟情勢及其特點


近年來大陸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成為海內外關切的重大議題,主要在於從2010年第一季以來,大陸經濟增長速度逐季下滑,至今已持續17個季度,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不曾有的情況。


根據最近大陸國家統計局所公佈的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大陸GDP增長7.4%,經濟呈現下滑趨勢,第二季GDP增長7.5%,上半年大陸GDP增長7.4%,雖高於原先的預期,但是卻仍低於年初所設定的2014年GDP增長7.5%的目標。


在經濟增長的動力方面,投資仍是推動經濟的主要動力。2014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3%,6月單月增長17.5%,遠高於預期。其中,基礎建設和製造業投資增速較為顯著。同時,上半年消費的增長速度也較第一季增長0.1個百分點,達12.1%。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受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及隨後於2011年發生並不斷蔓延的歐債危機的衝擊,大陸的外貿進出口呈現不振的現象。今(2014)年1月進出口總值增長7.3%,2月份負增長7.5%,3月份負增長11.5%,4月份為負1.4%,但是5-6月份進出口增速則由負轉正,分別為增長1.5%和5.6%,進出口增長逐月擴大。在出口貿易方面,今(2014)年1月出口總值增長7.6%,2月份負增長20.4%,3月份負增長9.2%,4月份負增長1.3%,但5-6月份分別增長5.4%和6.3%。出口增長率亦呈現逐月擴大的現象。


從PMI(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來看,大陸官方所公佈的PMI,2014年1月為50.5,2月份下滑到50.2,但是自此後逐步回升,4-6月的PMI分別為50.4、50.8和51.0;至於滙豐銀行所公佈的PMI,亦由2014年3月份的48.0,逐步回升,4-6月份分別為48.1、49.4和50.7,一般認為,PMI呈現向上回升的態勢反映出大陸經濟有由低轉穩的趨勢。


在房地產方面,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14年6月全大陸70個大中城市新房價格同比上漲4.1%,為連續18個月上漲,但漲幅已連續半年收縮,並創下15個月新低。環比來看,6月份房價下跌0.5%,連續第二個月下跌,跌幅進一步擴大。房價下跌態勢有向更多城市蔓延的趨勢。


二、「微刺激」宏觀調控與深化改革的取捨


大陸官方普遍認為,2014年GDP增長率設定在7.5%左右是大陸經濟運行處在可接受的區間之內,大陸不會採取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而另一層意義則是此一可接受的增長率,將為「使市場在資源分配中發揮作用」,進行深化改革提供發展的空間,並且是緩解過剩和落後產能,促使企業和產品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加速體制轉型必要的選擇。


基於此一認知,大陸便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架構下,在政府投資安排、財政支出重點和貨幣政策等方面,作出一些必要的調整,以期能達到「穩增長」的宏觀調控目標。此一異於大規模刺激經濟方案,被輿論界稱為「微刺激」。


此一「微刺激」的宏觀調控政策,基本上也是根據今年兩會期間,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所揭示的「2014年社會經濟任務指標和調控措施」來進行的。這些「微刺激」宏觀調控政策主要方向為:


1.     投資方面,透過適當對高鐵工程、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項目、農村水利設施項目等給予重點支持,既對經濟景氣產生提升作用,又能對改善民生和提升城鄉基礎設施發揮作用。


2.     在財政結構性減稅方面,則注重對中小微企業的減稅,既有利於民間資本的發展,又有助於創造就業、改善民生。


3.     在貨幣政策方面,採取「定向降準」措施(針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下調存款準備率),把存款準備率此一總量調節型政策工作加以結構化運用,支持「三農」、小微企業等弱勢領域。


鐵路運輸的投資成為最近大陸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最大亮點。今(2014)年上半年,大陸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3%,與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17.5%還有距離。但是在基礎建設投資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34.2%,增速下降2.2個百分點;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25.5%,增速下降0.6個百分點;道路投資業投資增長23.5%,增速下降0.8個百分點。相較之下,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4.2%,增速提高5.9個百分點。


從不同行業看,今(2014)年上半年,與大陸民眾健康相關的醫藥、與消費升級相關的汽車,以及與資訊化相關的IT設備製造等行業增長較快,受鐵路建設加快等因素影響,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也出現較快的增長。


今(2014)年大陸宏觀經濟調控的重大特點,便是在調控中實施減少行政審批、簡化企業工商註冊程序、壓縮政府「三公經費」等行政成本、擴展「營改增」改革的行業、推進反腐廉政建設、進行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等改革措施,為即將推行的財稅配套改革、公車制度改革舖陳基本條件。


三、對外經貿發展策略和佈局的調整


1990年代中期以來,國際經貿呈現兩大重要的發展趨勢,一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成為世界經濟的潮流,另一則是隨著社會變遷、產業轉型,服務業在經貿的重要性逐漸增加。面對著國際經貿發展趨勢所帶來的壓力,近年來大陸已積極調整其經濟發展策略。「十八屆三中全會」便提出有關「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發展策略,主要政策和措施便是要加強服務貿易的發展;建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極推動自由貿易區戰略,推進區域經濟合作,形成全方位開放格局。此一對外經貿發展策略在過去半年來有相當的進展。


2014年7月1日,大陸修訂公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4年修訂)》,採取更加開放和透明,並與國際通行規則銜接的吸引外資政策,取消包括服務業和製造業在內的14條管理措施;放寬了涉及製造業、基礎設施、房地產、商貿服務、航運服務、專業服務和社會服務領域的19條管理措施,為自貿區吸引外資開創新局。


在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方面,2014年7月3日至4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赴南韓進行國事訪問,與韓國總統朴槿惠發表「聯合聲明」,兩國一致同意在今(2014)年年底前結束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南韓宣佈,在南韓開闢韓元對人民幣直接交易,兩國將鼓勵在首爾銷售人民幣債券。大陸同意授權南韓8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RQFII)額度。兩國央行在首爾簽署了關於在首爾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備忘錄。


在大陸的對外經濟合作方面,最受矚目的,便是今(2014)年7月15日在巴西舉行的金磚五國(BRICS)領導人第六次峰會,簽署成立「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 NDB),初始資本為1000億美元,宗旨是支持金磚國家和其他開發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2016年開始項目運作。NDB總部設於上海,首任行長席位由印度奪得,行長5年一任,採輪值方式擔任之。此一機構的成立定將重塑國際金融格局,提升金磚國家的話語權,而上海憑藉基礎建設優勢,並擁有較多投資者,容易吸引私人資金,對大陸打造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人民幣的國際化或區域化將有相當的助益。


四、對兩岸經貿互動關係的意涵


長期以來,兩岸經貿互動關係深深受到國際政經格局的演變和兩岸經濟情勢變動的影響,從當前大陸經濟情勢及其特點看來,2014年下半年大陸經濟政策仍將在繼續維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前提下,適當提出深化改革和調整結構的政策和措施,以期能為大陸經濟的永續發展舖陳基本環境和條件。


在宏觀經濟調控方面,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7月16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便強調,今年下半年的經濟調控將著重於:1.繼續做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2.落實定向調控措施,加快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和「三農」,以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3.推進鐵路、城市基礎設施,重大水利工程等建設;4.做好配套和協調,促進外貿穩定增長;5.推動節能環保、資訊消費、養老、健康、文化創意和設計等產業發展;6.加快棚戶區改造、新型城鎮化建設。


在深化改革方面,6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與此同時,亦將就中央企業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進行試點。除此之外,大陸亦提出《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明確公務車「新能源化」時間表和路線圖,2014年至2016年,中央國家機關購買新能源汽車佔當年配備更新總量的比例不低於30%,以後逐年提高,以期破解新能源汽車「久推不廣」的困局。


從大陸宏觀經濟調控政策走向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方案看來,近期內有關城市基礎設施、城鎮化建設、節能環保、資訊消費、養老、健康、文化創意和設計等領域,將為兩岸產業交流與合作帶來新的契機。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積極推進區域經濟整合,特別是與南韓將於今(2014)年年底前完成自由貿易區協定談判,將使台灣的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石化、紡織與玻璃等行業遭受重大的衝擊,甚至可能促使日本加速中日韓FTA或其他相關區域經濟整合的推動,將加深台灣經濟被邊緣化的危機。


最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的成立,不僅可提高大陸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長期而言,大陸可向其他開發中國家轉移優勢產業和過剩產能,承接高鐵、公路、能源等基礎設施領域項目,而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和金融業的發展,亦將獲得相當的助益,這對於兩岸服貿協議仍未能完成立法程序,而相關經貿合作和交流也難以推展的台灣經濟而言,絕對是極其不利的情勢,國人應有所警惕。


(本文作者為兩岸發展研究基金會執行長)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