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服務業發展前景研析

專題報導


兩岸服務業發展前景研析


文/孫明德、劉益成



前言


自中國大陸改革以來,工業一直扮演著帶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也進一步提升民眾平均所得。此後隨著民眾生活水準逐漸提高,加上產業活動分工愈來愈細,衍生出相關服務業的興起,使得服務業在中國大陸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2013年大陸服務業產值首次超越工業。而從就業來看,服務業同樣是兩岸民眾就業的主要產業,可以看出服務業在穩定經濟發展及吸納就業人口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不過,觀察兩岸經濟結構可以發現,儘管服務業占GDP比例皆位居首位,但目前在經濟成長推動模式部分,均仍以外貿帶動製造業發展為主,使得兩岸經濟容易受到國際景氣榮衰,而造成大幅波動。因此,如何平衡產業發展,使服務業同樣扮演經濟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已成為兩岸政策推動的重要目標。而中國大陸係我國對外貿易首要地區,近年來隨著大陸的產業結構調整,我國台商在大陸產業投資趨勢也隨之更迭。因此,本文將從大陸近年發展服務業政策開始談起,研析服務業及內需市場發展趨勢,並進一步探討兩岸服務業發展課題。


中國大陸服務業發展政策及趨勢


自大陸改革以來,經濟成長表現亮眼,但過程中經濟結構上倚重出口及政府計畫帶動工業及固定投資成長,內需及服務業發展較為不足,雖為大陸帶來世界工廠的美名,但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已對當地環境及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有鑑於此,大陸於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發展服務業,並宣示在2020年經濟結構將轉變以服務業為主,其產值占GDP比例超過50%。


在十一五規劃中,加快發展服務業面向有三,一是拓展生產性服務業,透過細化專業化分工,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如發展交通運輸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郵電服務業及商業服務業;二是豐富消費性服務業,因應居民所得水準提升,擴大服務產品,滿足相關民生消費需求,例如商貿服務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市政公用事業、社區服務業及體育產業;三是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放寬市場准入,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服務業,提高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營利性事業改制為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非營利性事業方面,則加快產業化改組。


而在十二五規劃中,基本上仍延續十一五規劃內容,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其主要內容仍以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以及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環境為主。而因應網路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產業變革,於生產性服務業中新增高技術服務業,藉由相關網路產業的發展,提升軟體開發應用水平及產業效率。


除此之外,大陸在講求產業發展平衡的同時,在政策上也從出口導向轉向內需市場,開始注重區域發展及人口平衡。其中,在區域發展平衡方面,在十五計劃中提出「實施城鎮化戰略,促進城鄉共同進步」政策綱要。透過城鎮化政策的推動,加強當地基礎建設、活絡產業發展,提升生活水準,一方面可支撐中國大陸工業發展,且產業活動熱絡發展,也將進一步帶動當地生產性服務業及消費性服務業的興起。


2001年大陸城鎮化率為37.66%,之後每年平均以1%左右成長,2013年大陸城鎮率已達53.7%,而同年戶籍城鎮化率為35.7%。日後,隨著新型城鎮化以及戶籍制度改革的推動,有助於當地人口所得及移入逐漸增加,並帶動三、四線城市的內需發展。根據大陸統計局資料顯示,2012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現金消費支出為16,674元,相比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費支出僅有5,908元。而在消費結構上,隨著農民移入城鎮,且在住房、社會保險及就業上逐漸獲得保障,將使得消費比重將從農村的食品、居住、交通通信及醫療保健為主,轉變為城鎮以食品、交通及通信、文教娛樂服務及服飾為主。


此外,在人口平衡方面,中國大陸因應人口老化及出生率下降問題,逐步調整完善老年及生育政策。根據統計,大陸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於2012年已達1.94億,占人口比例14.3%,為完善老年人生活品質,大陸頒布「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及「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等,促進養老服務與相關領域的互動發展及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另一方面,因應人口出生減少問題,2013年第18屆三中全會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及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預計隨著開放二胎的政策鬆綁以及銀髮商機的浮現,同樣擴大了大陸內需市場規模及商機。


在此同時,儘管大陸內需市場蓬勃發展,但現階段受限服務業開放程度及自由化程度,所造成的市場進入限制或內外資開放投資規定不一,使得外商投資仍有諸多限制。不過,從官方推動政策中可以發現,大陸方面正放寬市場進入條件,但同時為避免大規模開放引起難以挽救的危機,改以試點方式進行。例如,2013年8月大陸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其中在對外開放方面,由傳統的正面表列開放型式改為負面表列,且對於原先限制的金融市場也有進一步開放。換句換說,未來大陸內需市場對我國商機仍需持續關注大陸對外開放程度而定,而我國台商在大陸投資情形,同樣受到陸方對我國開放程度不一而有所差異。


台商投資情形


檢視上述服務業發展政策可以發現,大陸一方面調整產業結構,由工業發展轉為工業及服務業並重,另一方面擴大內需市場規模,強化服務業成長力道。而面對中國大陸經濟轉型之際,我國台商投資情形也隨之轉變,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我國對中國大陸的投資比例中,工業占91.4%,遠大於服務業投資比例,爾後服務業投資比例逐漸增加,2013年已成長至43.3%。


其中金融及保險業則受制於兩岸法規限制,銀行業雖可中國大陸成立辦事處,但無法在當地進行投資,保險業則是因為投資門檻較大,需成立超過30年且最低50億元美元資本要求,使得原先金融與保險業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比重,不如其他服務業。直到2010年金管會頒布「兩岸金融業務往來及投資許可管理辦法」,以及同年兩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才有較大幅度開放台灣金融業登陸。而2011年金融及保險業在中國大陸投資總額首度超過服務業各業別,直到2013年1-4月仍是服務業中排名第1。


而在其他服務業方面,累計2001至2013年期間,批發及零售業投資比重占42.46%,排名第1,其次依序為不動產業19.6%、資訊及通訊傳播業11.2%及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7.8%。


另一方面,除了台商直接投資大陸服務業之外,因應大陸「騰籠換鳥」及「築巢引鳳」產業政策,以及大陸內需市場發展趨勢,在大陸的部份製造業台商,逐漸轉型或跨足服務業經營,開始經營通路及發展品牌。且因應城鎮化政策推動,企業經營版圖,也從一二線城市往三四線城市布局。根據大陸零售業發展報告統計顯示,2012年連鎖百大企業數量展店數量增幅在一二線城市及三四線城市,分別為2%及17%,而且由於一二線城市市場已趨於飽和,但三四線城市內需規模仍持續擴大,使得三四線城市的連鎖百大企業平均銷售增幅達18%,高於一二線城市的6%。


兩岸服務業發展課題


一、政府政策影響層面廣泛


除了上述所提,內需市場逐漸由一二線城市往三四線城市發展之外,而在零售方式,隨著網路的快速發展,也逐漸由實體通路朝向網路購物。根據統計,大陸電子商務交易額近年成長快速,2013年已超過10兆元人民幣,成為全球最大網路零售市場,其中,網路零售交易額超過1.85兆元人民幣,相當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8%。可以看出電子商務在大陸零售市場已帶來營運模式的轉變,並帶來新的商機。


不過,由於服務業與民生經濟息息相關,面對新興服務業所帶來整體社會效率提升固然有益,但政府對產業管制的態度將決定其發展性。例如,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推出理財金融服務產品「餘額寶」,一方面藉由貨幣基金提供消費者短期資金停泊,另一方面餘額寶內的資金還能隨時用於網購支付,提升消費者再次消費的機會。不過,由於網路金融經營範疇遊走法律灰色地帶,中國人民銀行已加強監控,將研究制定促進網路金融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因此,未來面對政府法規監管之下,兩岸服務業如何開創新的商機將是一大課題。


二、服務業輸出能量有待加強


儘管大陸內需市場日益增長,但服務業發展進程較晚,儘管新興服務業成長迅速,但在整體比重上,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對外競爭力較為薄弱。而我國服務業多為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開發、品牌經營等資源相對有限,使得兩岸服務對外輸出能量上皆不如貨物貿易。而兩岸服務輸出能量相對不足的部份原因可追究為,產業研發支出比重較低,其創新研發提升服務品質效益不及於其他國家,使得兩岸服務業面對國際市場,其競爭力較為不足。


三、服務業研發支出比重低


在知識經濟時代,服務業若能藉由創新研發產生新營運模式,便可率先在尚未開發的藍海市場取得商機,或者藉由研發改善經營效率,提升自身競爭優勢,讓企業成長茁壯重要關鍵因素。然而,根據OECD統計,依購買力平價調整後,和各國服務業研發經費占企業總研發比重相比後發現,儘管近年來兩岸服務業研發支出逐漸成長,但企業研發比重仍以製造業為主,服務業研發支出比重偏低。2012年我國服務業研發支出占企業總研發支出比重僅有7.6%,而2011年大陸該項數據為6.4%,皆不及全球先進國家。


結論


檢視我國經濟結構可以發現,儘管服務業占我國GDP比重較高,但受限其產業範疇以國內內需為主,使得在經濟成長上,仍以外貿為主要動力。然而,面對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崛起,兩岸製造業實力差距逐漸縮減,使得我國出口正面臨嚴峻挑戰。不過,檢視兩岸服務業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台灣服務業較大陸發展較早,廠商在服務品質及創新能量等產業經驗上保有優勢,可以看出我國服務業輸出擴展至大陸仍具有相當大的空間。


而從大陸政策及內需市場趨勢來看,隨著大陸對外資管制逐漸鬆綁,企業可參考台灣經驗,掌握大陸內需市場商機,成為發展茁壯的重要契機。另一方面,因應資訊化的趨勢推動邁向現代化發展,我國服務業也應提升研發投入比例促進產業創新,進而增強服務業輸出能量,使得服務業同樣成為經濟成長的動力之一,以確保經濟持續且穩健地發展。


(本文作者孫明德為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劉益成為助理研究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