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大陸經貿消息輯要

大陸經貿消息輯要


整理/李 文



新修環保法 明年1月1日施行


據大陸新華網4月24日報導,歷經四次審議,大陸「人大」4月24日通過史上最嚴格的環保法修訂案。新環保法將於明年1月1日施行。

報導表示,修訂後的環保法,明確政府對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職責,完善生態保護、污染物總量控制、環境監測和環境影響評價、跨行政區域聯合防治等環境保護基本制度,強化企業污染防治責任,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法律制裁,另就政府、企業公開環境資訊與公眾參與、監督環境保護作出規定,法律條文也從原來的47條增加到70條,增強法律的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

報導指出已經實施25年的「環境保護法」,與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特徵和新理念明顯不相適宜,出現操作性不強、環保執法疲軟等問題。同時,長期過多追求GDP增速的發展模式,導致由空氣、水、土壤等共同構成威脅人民健康的立體污染,環境問題成為大陸最大的民生問題,影響社會安寧和經濟發展,考驗中共執政能力。

報導指稱廈門、大連、四川什邡、江蘇啟東、浙江寧波等地先後爆發「涉環保群體性事件」;非法捕殺野生動物事件持續引發關切;不安全食品成為長期輿論關注點。如何從制度和立法層面緩解減少民眾的環境恐懼感和對政府的不信任感,平衡民眾訴求與經濟發展關係,探索現代社會發展途徑,已成為大陸發展中的重要命題。

大陸環保部生態紅線劃分專家組組長高吉喜表示,新環保法強化了政府責任,將政府責任拓展到監督管理層面,治汙成績也將作為地方官員評估指標之一。

未來,環保部將擁有更多權力,對環境破壞行為和相關責任單位採取更為嚴厲的懲罰措施,包括關閉污染企業,沒收污染設施、設備等。此外,生態保護紅線的完善,將使可能產生污染的工業不得進入受保護的區域,包括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

新環保法修改的內容,還包括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提高公民環保意識;對舉報人的保護;擴大環境公益訴訟主體等。未來會有更多受到污染損害的企業或個人提出民事賠償要求,追究污染企業負責人責任。


通過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


據香港商報5月15日報導,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該法規定,在食品安全方面要強化生產經營者責任,完善追溯制度,建立最嚴格的監管處罰制度,嚴處違法行為。

修訂草案重點如下:一是對生產、銷售、餐飲服務等各環節實施最嚴格的全過程管理,強化生產經營者責任,完善追溯制度;二是建立最嚴格的監管處罰制度。對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構成犯罪的,依法嚴肅追究刑事責任,加重對地方政府負責人和監管人員的問責;三是健全風險監測、評估和食品安全標準等制度,增設責任約談、風險分級管理等要求;四是建立有獎舉報和責任保險制度,發揮消費者、行業協會、媒體等監督作用,形成社會共治格局。

該會議決定,修訂草案經進一步修改後提請大陸人大常委會審議。


發改委:確保完成2014經濟體制改革九大重點任務


據大陸中國網5月17日報導,2014年大陸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已於5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開。該會議強調,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必須紮實地把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向前進,並要確保完成2014年經濟體制改革九大重點任務。

一、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加快投資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推動投資領域法制化,改善民間投資環境,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參與的示範性項目。加快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促進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鐵路建設。

二、推動資源性產品等價格改革,形成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開放具備競爭條件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完善和擴大居民生活階梯價格制度,建立主要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

三、深化財稅金融改革,實施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規範政府舉債融資制度,推進營改增試點、消費稅、資源稅、房地產稅、環境保護稅等稅制改革。繼續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有序放寬金融機構市場進入,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四、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加快推動電力、油氣、鹽業等重點行業改革。

五、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重點在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社會信用體系、市場監管等方面改革。

六、推進新型城鎮化改革,有序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穩妥推動城鎮化改革試點。

七、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擴大服務業領域對外開放,深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完善支援企業「走出去」的體制,加快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八、推進社會事業相關改革,深化教育、醫藥衛生、文化、社會保障、住房保障、收入分配等領域改革,努力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九、健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體制。做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研究和先行示範區建設,加大主體功能區制度實施力度,加緊節能減排制度建設,推進環境治理體制創新,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前4月實際使用外資成長5.0%


據大陸中國網5月16日報導,大陸商務部公布2014年1至4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6,661家,比2013年同期下降0.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03億美元,比同期成長5.0%(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4月當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1,874家,比2013年同期成長0.5%;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7億美元,比同期成長3.4%。

1至4月吸收外資有以下特點:

(一) 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保持增長,農、林、牧、漁業增速較高。2014年1至4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25億美元,比2013年同期成長19.1%,在大陸總量中的比重為55.8%;其中分銷服務業、運輸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規模較大,分別為27.5億美元、16.3億美元。農、林、牧、漁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億美元,比同期成長19.2%,在大陸總量中的比重為1.2%。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45億美元,比同期下降11.4%,在大陸總量中的比重為35.9%;其中通信設備、電腦等電子設備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規模較大,為24.3億美元,成長8.8%。

(二) 主要地區對大陸投資總體保持穩定增長。2014年1至4月,實際投入外資金額排名前10位地區合計投入378億美元,佔大陸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93.8%;比2013年同期成長7.4%,高於全大陸增幅2.4%。前10位地區依次為:香港(278億美元)、新加坡(20億美元)、臺灣(20億美元)、南韓(18億美元)、日本(16億美元)、美國(12億美元)、德國(6億美元)、英國(3億美元)、法國(3億美元)和百慕達(2億美元)。其中,南韓比同期增幅較高,為138.5%;日本比同期下降46.8%,美國比同期下降11.4%。


大陸與日韓投資協定5月17日生效


據香港大公報5月14日報導,大陸商務部公布,大陸與日韓三方已各自完成了內部法律程序,大陸與日韓投資協定於2014年5月17日生效。

大陸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表示,大陸與日韓投資協定是三方間第一個促進和保護投資行為的法律文件和制度安排,其生效對於三方經貿合作具有重要意義。該協定將為三方投資者提供更為穩定和透明的投資環境,對促進和保護三方間相互投資、進一步深化三方投資合作、推動三方經貿關係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報導指出,大陸與日韓投資協定談判2007年啟動,歷時5年,三方先後進行13次正式談判和數次非正式磋商。2012年5月13日,大陸與日韓三方在北京簽署協定。該協定共包括27條和1個附加議定書,包括國際投資協定通常包含的所有重要內容,包括投資定義、適用範圍、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徵收、轉移、代位、稅收、一般例外、爭議解決等條款。


大陸國土資源部設置不動產登記局


據大陸新華網5月9日報導,大陸國土資源部辦公廳於2014年5月8日公布「關於在地籍管理司加掛不動產登記局牌子的通知」指出,根據「中央編辦關於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的通知」和「中央編辦關於國土資源部不動產登記人員編制有關問題的批復」,在國土資源部地籍管理司成立不動產登記局,承擔指導監督全大陸土地登記、房屋登記、林地登記、草原登記及海域登記等不動產登記工作的職責。

大陸國土資源部負責人表示,不動產登記局成立,顯示不動產登記機構正式組建,不動產登記工作(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及資訊平台)為建立和實施不動產劃一登記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部署生產性服務業


據大陸新華網5月15日報導,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部署生產性服務業重點和薄弱環節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該會議認為,按照大陸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可以有效激發內需、擴大社會就業、改善人民生活,有利於引導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提升,實現服務業與農業、工業等在更高水平上融合。

該會議指出,要更多依靠市場機制和創新驅動,重點發展研發設計、商務服務、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提升競爭力。一是加強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研發應用,鼓勵設立工業設計企業和服務中心,發展研發設計交易市場。二是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貨物配載中心,加快標準化設施應用,推動第三方物流與製造業聯動發展。三是提高資訊技術服務水平,促進工業生產流程再造和優化,加快農村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積極發展社會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四是推廣製造施工設備、運輸工具、生產線等融資租賃,創新抵押質押、發行債券等金融服務。發展策略規劃、營銷策劃、知識產權等諮詢服務。五是鼓勵服務外包,加快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大力培養生產性服務業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

該會議要求,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放寬市場進入,減少前置審批和資質認定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有序放開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等領域外資進入限制,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可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相應所得稅優惠,盡快將「營改增」試點擴大到服務業全領域等。


7成企業摻雜廢料生產一次性發泡食具


據大陸中國網5月4日報導,大陸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表示,發泡食具材質為聚苯乙烯,必須是白色顆粒、無異味、異嗅、異物,但實際情況並不樂觀。據該會於2014年5月3日公布報告顯示,同年4月,該會對生產發泡塑膠食具的91家大陸企業進行調查,涉及北京、天津及山東等15省份,其中用感官合格原料的有21家,僅占兩成。使用合格和廢料顆粒占50%的混合料有47家,達51.7%。而完全使用廢料或只極少部分透明顆粒的有23家,占25.4%。

該協會秘書長董金獅表示,廢料呈現為灰黑色、茶色。此外,發泡食具的包裝袋上應標示生產廠名廠址、材質及生產日期等字樣。此次隨機抽取56個發泡餐盒的包裝袋樣品,標示資訊全且按照標準標示正確的僅1個包裝袋。其中,發泡食具生產日期的標示最差,未標示或標示錯的高達94.6%,該協會指出,不標示生產日期,可能為逃避監管。


廣東省簡化工商登記審批


據聯合報5月7日報導,大陸廣東省5月6日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大幅簡化工商登記前置行政審批事項,並部署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研究財政支持穩定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

中新社報導指出,當日的會議通過「關於調整工商登記前置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根據該決定,廣東將保留工商登記前置審批13項,前置改後置審批108項,壓減率達89%以上。

會議指稱,今後廣東省一律不得新設工商登記前置行政審批事項;有關部門應加強行政審批目錄的動態管理,及時公布。各級工商登記機關要按照「誰負責審批,誰負責監管」與行業監管有機結合的要求,切實加強改革後的監督管理,加快轉變監管方式,著力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落實監管責任。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