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專訪浙江愛麗芬集團董事長姚博明

陸資在台


專訪浙江愛麗芬集團董事長姚博明

從大氣科學到外貿領域

瞄準商機眼光精準


文/邱莞仁



成立於1993年的愛麗芬集團,是浙江省最大的中高檔成衣出口商,同時也是第一家來台投資的大陸民營企業。作為最早一批來台投資的「資深」陸企,愛麗芬集團董事長姚博明看重的是台灣活躍與成熟的市場經濟。


大學主修大氣科學的姚博明,曾是浙江省氣象部門的職員。在位於台北民生社區的愛麗芬台北分公司受訪時,聊起過去的工作經歷,身形修長、還帶著幾分儒雅氣息的姚博明,露出一絲笑容。


基於「可以常出國看看」的想法,姚博明從工作了十餘年的氣象單位,申請轉任至浙江省外經貿廳工作。隨著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姚博明也轉從事外貿出口,顯示其對商機敏銳的嗅覺與觀察力。


紡織品服裝進出口 積極拓展對外市場


而抓緊大陸經濟對外開放的脈絡,愛麗芬迅速發展成浙江最大的中高檔成衣出口商,客戶遍及歐洲、美國、挪威、墨西哥等地。


姚博明指出,目前愛麗芬集團的主業是傳統的紡織品服裝進出口,仍占集團事業體的6成。除以長江三角洲作為主要發展基地,在當地擁有300多家服裝面輔料生產基地,愛麗芬也開始把一部分生產製造業移往大陸中西部,如湖北就有一座2,500人的工廠。


儘管自2008年下半年來,美國金融風暴衝擊大陸的出口型企業,且在近年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上漲,以及大陸員工工資上漲的背景下,外貿企業的發展相對艱辛,但姚博明指出,由於愛麗芬在5年前就預期到會有這樣的情況,早已做了一系列充分的準備,使得愛麗芬所受的衝擊比同行少了很多。


舉例來說,近幾年愛麗芬在內部管理上,特別是產品的升級換代、提升附加價值上就下了很大的功夫。


此外,在拓展對外市場上,姚博明也表示,除了過去重點的美國、歐盟市場外,也加速開發其他新興市場,如南美洲、俄羅斯、東歐等地。他指出,「相對於大陸內部其他的傳統企業來說,現在愛麗芬每年還是繼續走上坡路,每年集團增速仍維持在20%的高速成長。」


而展望今年,姚博明認為,隨著歐美經濟情勢逐漸擺脫「低谷」,且大陸新一屆政府上台後,採取了一系列穩定經濟成長的措施,並宣告將堅持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對民營企業的發展來說,這些訊息都非常重要。


而在成功帶領愛麗芬度過金融危機後,姚博明開始思考如何拓展海外市場,讓企業發展得更好,他最終選定來台投資。


赴台投資 帶領企業走出去


談起最初赴台投資時想法,姚博明笑稱,「說句實在話,當時我對台灣其實不太了解,過去也沒到過台灣幾次,可以說,我對台灣的理解完全是基於我的同學。」


現任北京清華大學EMBA浙江校友會副會長的姚博明說,我在台灣有很多同學,他們帶給我、告訴我的都是台灣美好的生活,以及台灣美好的經濟狀態,和台灣誘人的市場經濟。「我的同學都勸我,能不能帶頭最早到台灣來投資?」


經過幾次來台考察,姚博明「感覺還不錯」,再加上在台清華的同學給予的鼓勵,最終下定決心來台設立分公司。姚博明笑著說,他們每個人都跟我講「你放心,我們這麼多同學,方方面面,我們一人幫你一把,你就上來了!」


2010年4月,隨著兩岸政府相繼批准愛麗芬來台投資,主要從事批發及零售業的「台灣愛麗芬進出口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也是第一家在台投資的大陸民營企業。


姚博明指出,這個「第一」給愛麗芬帶來很多機會。他表示,「在大陸愛麗芬雖然規模很大,但卻是幾千萬家企業之一,可以說這不算什麼,但在台灣,我是來台投資的第一家,感覺在各個方面都很不一樣。」


尤其,台灣官方給予的協助,更讓姚博明感到「足感心」!他形容,台灣不少經濟部門熱情的態度,給人一種伸開雙手擁抱的感覺,愛麗芬在台灣有任何困難、有什麼問題跟他們提出,都很願意幫忙,但從來沒有工商、稅務這些方面「吃拿卡要」(指回扣、拿好處但卻不辦事的行為)的情形。尤其投審會、工總、商總、海基會、經濟部工業局、紡拓會、紡研所等單位,對待愛麗芬就像兄弟一樣,不僅是「有求必應」,無求也是多次登門主動拜訪。


他直言,「台灣政府對大陸的企業來台投資的重視和關心,特別是對我們的支持,可以說超越了在其他地方所能感受到的。」


姚博明表示,目前愛麗芬在台灣的分公司成員,除了兩位陸藉幹部,其餘十多位全是台灣的本土員工。

在落實與台灣的合作上,姚博明表示,由於台灣紡織業發展的很早,特別是面料、多功能面輔料等研發技術都走在全球前端,多項優勢值得愛麗芬學習。姚博明說,「到台灣,等於佔據產業制高點!」


另一方面,愛麗芬也長期和輔仁大學長期合作,每年都有輔大的學生到愛麗芬學習設計與銷售,甚至在愛麗芬的公司工作,目前愛麗芬的自有品牌並沒有在台灣上市。


資深在台陸企 為兩岸產業合作搭橋


近幾年,隨著大陸官方開始提倡傳統行業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姚博明指出,愛麗芬也開始跨足其他產業,如生物科技、IT與文創園區等。


而作為在台的「資深」陸企,除了原有傳統的進出口貿易外,姚博明說,愛麗芬也開始扮演台灣企業和大陸企業合作的橋樑。


姚博明說,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中,特別談到開放台灣殯葬業者進入大陸市場等。他指出,中國大陸殯葬行業是改革開放30年來,留下很少的產業處女地之一,但台灣業者進大陸4到5年,發展卻不是很成功,他就扮演對接的角色。


此外,每年在大陸均創下高營收的彩票,也有台灣業者透過姚博明介紹,將台灣的軟硬體設施引入大陸彩票系統,預計最快今年就可以上路。以杭州去年1年的體育彩票計算,不含福利彩票,1年70億人民幣,未來台灣的軟體進去後,一年可望上看200億人民幣。


陸企在台 兩岸語言相通優勢


姚博明認為,陸企在台灣發展的責任,不僅是要嚴格遵守台灣的法律,更重要的是,必須在經濟面上想台灣政府所想、想台灣民眾所想,絕不能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衝擊台灣企業利益上。


至於來台投資還有什麼比較不足的地方?姚博明認為,對於兩岸政治上他還是感到「心有餘悸」,擔心政治發生變化會不會影響經濟。此外,目前台灣對陸企在台投資營業限制仍然太多,從微觀層面來講,有時候在這裡做生意是比較難談的。


姚博明指出,當前台灣已經有很多的本土服裝企業在發展自有品牌,服裝市場的競爭已經相當激烈。他強調,「我扮演的角色應該是,把台灣優質的產品出口到大陸,也把在台灣沒有的大陸特色產品進口到台灣來,而不是參與那些原本市場競爭就很激烈的產品,這種激化競爭的事情我們不能做。」


提到來台投資的優點,姚博明認為,台灣與大陸之間語言相通、溝通沒問題,光是這一點就是最大的優勢,這是「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比不上的」。


其次,台灣與大陸的地理位置接近。姚博明指出,例如從浙江到台灣就比從浙江到香港更近,交通腹地近對企業來說,也是必須考量的經營成本。最重要的是,台灣的市場經濟比大陸要走的更早、發展的更成熟。市場經濟包含了很多方面,如政府管理、法律層面、企業間運作與企業內部管理等,都和市場經濟息息相關。


在員工聘用上,姚博明指出,由於台灣的員工自小便在市場經濟的環境裡成長,到了企業工作,相對更快上手也更規矩。尤其,台灣的人員素質普遍比較高,這對大陸企業在台灣招聘員工帶來很大的幫助,台灣的軟環境、硬環境都是不錯的。


(本文作者為工商時報記者)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