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專訪「宜芝多」上海八融食品董事長蔡秉融

專訪「宜芝多」上海八融食品董事長蔡秉融


文/林安妮



「很多人開店開到二、三十家,就忘了創業初衷」,上海八融食品董事長蔡秉融道盡這創業15年在台商圈的觀察,「王品集團為什麼成功?就在於王品把服務標準化之後,並沒有讓人感覺硬梆梆,反而讓人看到專業度」,「服務業販售的就是這種專業的感覺」,在蔡秉融的創業字典中,沒有「同行相忌」這個詞,反倒是更多的見賢思齊,日本、台灣都是他最常汲取靈感的地方。

蔡秉融在1999年創立「宜芝多」(Ichido),蛋糕師傅出身的他,形容自己是美夢成真,因為多數的蛋糕師傅在艱苦學藝的過程中,都夢想著將來能夠擁有自己的一家店。只不過,蔡秉融的夢想「長得比較大」,15年來,宜芝多在全大陸展店超過80家,大本營就位在上海,一共開出60多家直營門市店。

宜芝多,音近日文的「再一次」,蔡秉融笑說,當年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每位到宜芝多消費的客戶,都能再度光臨。對蔡秉融來說,蛋糕、麵包不只是滿足味蕾、填飽肚子的食物,更是一場展現時尚、飆創意的視覺饗宴─在宜芝多,蛋糕可以化身為穿著夢幻禮服的芭比娃娃,也可以是一朵鮮艷欲滴的花朵,更別說,那小巧精緻、色彩繽紛的馬卡龍,經常讓上門的客人一不小心就發出讚嘆聲。

不過,這一切看在外人眼中順得不得了的烘焙事業,卻讓蔡秉融片刻不敢鬆懈,特別是在歷經這些年大動作開疆闢土後,他自問,「我們的軟體工程跟上了嗎?人員訓練到位了嗎?顯現出專業了嗎?」在一連串自問自答後,蔡秉融下了一個重大決定:明年要放緩展店腳步,從蹲馬步、基本功開始回頭練習,好好檢討、深化不足之處,因為他堅信,唯有內部準備到位了,未來才能再創事業高峰。


蛋糕師傅創業 要做蛋糕界的LV

宜芝多在上海頗負盛名,旗下品牌除了宜芝多麵包店外,還針對蛋糕、咖啡店、中式糕點、法式甜點等,先後創立「ichido i cake」、「ichido i cafe」、「八十亦」及「堤雅夢」等五大品牌。宜芝多濃濃的洋味與日式風,若是不特別講,外人絲毫嗅不出一點「台味」,自然不知道這是一家台商設立的品牌。

「我1992年就到上海了,不過,那時算是打工」,蛋糕師傅出身的蔡秉融回想當年受雇到上海工作,「薪水高,是當年選擇到上海工作的主因,不過,時間一久,愈來愈發現,懂得烘焙業專門技術的人並不多,有手藝的師傅特別容易受到尊重」,「在台灣,麵包師傅很容易被定型,麵包師傅彷彿永遠只能是麵包師傅,但是在上海,那時烘焙業才開始萌芽,麵包師傅還可觸類旁通,學經營管理、做品牌」。

他笑說,每位蛋糕師傅都有個夢想,就是希望這輩子能擁有一家自己的店,「1996年,我在大陸成家了,既然自己離不開這裡,乾脆把夢做大。」蔡秉融說自己是個幸運的人,有幸結識不少作廣告的朋友,讓他有機會把宜芝多打造為一個具有有鮮明特色的烘焙品牌。

「我到上海的時間早,一開始就鎖定要切入金字塔頂端的消費客群,而且我打定主意不做代工,因為我相信,品牌才是一條可長可久之路」,蔡秉融以技術起家,一步一步建構出自己的烘焙王國,不過,這條品牌創業路途走來並不輕鬆,創業沒多久,他就吃到選錯地點開店的苦頭。

一開始,蔡秉融把麵包店開在上海徐匯區知名的3C電子商城:美羅城,他的店面就位在美食街,不過,每天熙來人往的客潮,並未為他的店面創造營收,原因是,「把麵包店開在美食街實在失策,大家都想吃熱騰騰的熱食,湯啊麵的,冷冰的麵包,實在不怎麼受歡迎」,「後來我才摸索出,麵包店最好開在超市旁,買完東西買麵包,才是熱銷之道」。果不其然,在宜芝多移往鄰近的太平洋百貨設櫃後,果然吸引眾多人潮上門。


不時歸零 蔡秉融勤學習

「我創業15年,才開出80多家門市店,與多數膽大的陸資企業相比,展店步伐算是相當保守」,蔡秉融這幾年穩紮穩打,其中的60多家店集中在上海,其餘店面則遍及南京、無錫、蘇州、天津、北京、深圳與合肥等地,「大陸幅員廣大,各地風土人情不同,就算上海經驗成功了,不一定能在各地複製」,「在大陸做生意,要留意隨時可能發生的變動,一些趨勢還在細微發展時,就必須嗅到了」。

他舉例,這幾年,電子商務在大陸發展地紅紅火火,先前的「雙11」光棍節,還創造出人民幣上百億元的商機,「宜芝多在電子商務行銷上,還需要再加把勁,一些推廣用的APP軟體,還要趕緊開發」,蔡秉融不避諱提及,運用虛擬網絡行銷宜芝多,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大陸很多事態的發展,都快得不得了,甚至是台灣望塵莫及的,若掌握不了趨勢,很容易被淘汰」。

敏銳、善於自省,是蔡秉融的優點,他表示,從不害怕歸零思考,也唯有跳出現狀,才能標誌出事業高度。讀書、到日本或是回台灣考察、散心,更是這些年他用來跳出現狀的好方法,「我看的書很多、很雜,很多管理知識,都是從書上領悟到的」,「每一階段愛看的書都不一樣,之前我看了很多如何帶人、帶心的書,最近則是愛看歷史劇」。

宜芝多創立之初,即流露出濃濃的日式風情,不時勤走日本取經,更是他為品牌、商品融入活潑生命的重要法門。他說,在上海留學日本的人很多,宜芝多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學習日本,日本重技術、賓至如歸的服務精神,都是可學習之處,「早期,台灣個性化、特色化的商品、商店比較少,同業間重疊型很高,反倒是日本,常常可見到不同款、不同特色的商品、商店,每回去日本,都有不少收穫」。

他也笑說,日本人做事認真態度可以學習,不過,做生意的那套,擺在大陸,可能行不通。原因是日本人是一個成熟型的社會,制度變遷不大,但是大陸卻是一個變動很快的地方,很多制度是邊做、邊調整。也因此,宜芝多在大陸開設門市店,雖然重視標準化,但是絕不墨守成規,上海行得通的國際化店面設計,來到北京就改走中國風、營造「京味」。


創業重堅持 回過頭來練基本功

蔡秉融說,從前展店,多是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盡快攻城掠地,不過,明年宜芝多的展店步伐要放緩了,「過去我們把東西做好,讓員工穿上漂亮的制服,但是這些都是冰冷的,服務業講求的感受,是指客人眼睛所及、耳朵聽到的,以及感覺到的體驗都是好」,「現在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服務業內涵做出來」。

他舉例,王品集團成功之道,就在於把每道服務化為嚴謹的 SOP,而當服務人員遵守SOP時,又不會硬梆梆,「在SOP中,消費者看到了專業,這是值得學習之處。」話鋒一轉,他也提到,很多連鎖業台商到大陸,往往開了二、三十家店之後,就忘了創業初衷,「大家都知道SOP的重要,但是在你展店到二、三十家時,你的標準化是不是猶如只有一家店時,那樣的到位?」

走過快速展店的年代,蔡秉融決定明年要回過頭來練習基本功,重視人才培育,不要只顧著網羅人才、忘了育才。他也預期,在經過一、兩年的勤練內功、蓄積能力後,接下來的幾年,就是宜芝多再上一層樓的時候到了。

回顧艱辛創業的15年,蔡秉融形容自己就是帶著「台灣牛」的精神,歡喜做、甘願受。他認為,台灣最厲害的就是軟實力,「這些好的創意若能與資金結合,繼續帶到大陸來發展,還是很有用的」,「台灣的服務業真得很厲害,多數的店面都能把服務做得很到位,讓人感受到溫情」。

正如不少大陸民眾形容,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情味,蔡秉融說,很多人都說現在搶進大陸的時機已經過了,但實際上恰恰相反,台灣有最好的人情底蘊,也長於落實服務,「台灣人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以及一顆堅持到底的決心」。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他期盼事業能更加蒸蒸日上,台灣經濟也愈來愈發展,愈來愈好。

專訪「宜芝多」上海八融食品董事長蔡秉融


文/林安妮



「很多人開店開到二、三十家,就忘了創業初衷」,上海八融食品董事長蔡秉融道盡這創業15年在台商圈的觀察,「王品集團為什麼成功?就在於王品把服務標準化之後,並沒有讓人感覺硬梆梆,反而讓人看到專業度」,「服務業販售的就是這種專業的感覺」,在蔡秉融的創業字典中,沒有「同行相忌」這個詞,反倒是更多的見賢思齊,日本、台灣都是他最常汲取靈感的地方。

蔡秉融在1999年創立「宜芝多」(Ichido),蛋糕師傅出身的他,形容自己是美夢成真,因為多數的蛋糕師傅在艱苦學藝的過程中,都夢想著將來能夠擁有自己的一家店。只不過,蔡秉融的夢想「長得比較大」,15年來,宜芝多在全大陸展店超過80家,大本營就位在上海,一共開出60多家直營門市店。

宜芝多,音近日文的「再一次」,蔡秉融笑說,當年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每位到宜芝多消費的客戶,都能再度光臨。對蔡秉融來說,蛋糕、麵包不只是滿足味蕾、填飽肚子的食物,更是一場展現時尚、飆創意的視覺饗宴─在宜芝多,蛋糕可以化身為穿著夢幻禮服的芭比娃娃,也可以是一朵鮮艷欲滴的花朵,更別說,那小巧精緻、色彩繽紛的馬卡龍,經常讓上門的客人一不小心就發出讚嘆聲。

不過,這一切看在外人眼中順得不得了的烘焙事業,卻讓蔡秉融片刻不敢鬆懈,特別是在歷經這些年大動作開疆闢土後,他自問,「我們的軟體工程跟上了嗎?人員訓練到位了嗎?顯現出專業了嗎?」在一連串自問自答後,蔡秉融下了一個重大決定:明年要放緩展店腳步,從蹲馬步、基本功開始回頭練習,好好檢討、深化不足之處,因為他堅信,唯有內部準備到位了,未來才能再創事業高峰。


蛋糕師傅創業 要做蛋糕界的LV

宜芝多在上海頗負盛名,旗下品牌除了宜芝多麵包店外,還針對蛋糕、咖啡店、中式糕點、法式甜點等,先後創立「ichido i cake」、「ichido i cafe」、「八十亦」及「堤雅夢」等五大品牌。宜芝多濃濃的洋味與日式風,若是不特別講,外人絲毫嗅不出一點「台味」,自然不知道這是一家台商設立的品牌。

「我1992年就到上海了,不過,那時算是打工」,蛋糕師傅出身的蔡秉融回想當年受雇到上海工作,「薪水高,是當年選擇到上海工作的主因,不過,時間一久,愈來愈發現,懂得烘焙業專門技術的人並不多,有手藝的師傅特別容易受到尊重」,「在台灣,麵包師傅很容易被定型,麵包師傅彷彿永遠只能是麵包師傅,但是在上海,那時烘焙業才開始萌芽,麵包師傅還可觸類旁通,學經營管理、做品牌」。

他笑說,每位蛋糕師傅都有個夢想,就是希望這輩子能擁有一家自己的店,「1996年,我在大陸成家了,既然自己離不開這裡,乾脆把夢做大。」蔡秉融說自己是個幸運的人,有幸結識不少作廣告的朋友,讓他有機會把宜芝多打造為一個具有有鮮明特色的烘焙品牌。

「我到上海的時間早,一開始就鎖定要切入金字塔頂端的消費客群,而且我打定主意不做代工,因為我相信,品牌才是一條可長可久之路」,蔡秉融以技術起家,一步一步建構出自己的烘焙王國,不過,這條品牌創業路途走來並不輕鬆,創業沒多久,他就吃到選錯地點開店的苦頭。

一開始,蔡秉融把麵包店開在上海徐匯區知名的3C電子商城:美羅城,他的店面就位在美食街,不過,每天熙來人往的客潮,並未為他的店面創造營收,原因是,「把麵包店開在美食街實在失策,大家都想吃熱騰騰的熱食,湯啊麵的,冷冰的麵包,實在不怎麼受歡迎」,「後來我才摸索出,麵包店最好開在超市旁,買完東西買麵包,才是熱銷之道」。果不其然,在宜芝多移往鄰近的太平洋百貨設櫃後,果然吸引眾多人潮上門。


不時歸零 蔡秉融勤學習

「我創業15年,才開出80多家門市店,與多數膽大的陸資企業相比,展店步伐算是相當保守」,蔡秉融這幾年穩紮穩打,其中的60多家店集中在上海,其餘店面則遍及南京、無錫、蘇州、天津、北京、深圳與合肥等地,「大陸幅員廣大,各地風土人情不同,就算上海經驗成功了,不一定能在各地複製」,「在大陸做生意,要留意隨時可能發生的變動,一些趨勢還在細微發展時,就必須嗅到了」。

他舉例,這幾年,電子商務在大陸發展地紅紅火火,先前的「雙11」光棍節,還創造出人民幣上百億元的商機,「宜芝多在電子商務行銷上,還需要再加把勁,一些推廣用的APP軟體,還要趕緊開發」,蔡秉融不避諱提及,運用虛擬網絡行銷宜芝多,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大陸很多事態的發展,都快得不得了,甚至是台灣望塵莫及的,若掌握不了趨勢,很容易被淘汰」。

敏銳、善於自省,是蔡秉融的優點,他表示,從不害怕歸零思考,也唯有跳出現狀,才能標誌出事業高度。讀書、到日本或是回台灣考察、散心,更是這些年他用來跳出現狀的好方法,「我看的書很多、很雜,很多管理知識,都是從書上領悟到的」,「每一階段愛看的書都不一樣,之前我看了很多如何帶人、帶心的書,最近則是愛看歷史劇」。

宜芝多創立之初,即流露出濃濃的日式風情,不時勤走日本取經,更是他為品牌、商品融入活潑生命的重要法門。他說,在上海留學日本的人很多,宜芝多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學習日本,日本重技術、賓至如歸的服務精神,都是可學習之處,「早期,台灣個性化、特色化的商品、商店比較少,同業間重疊型很高,反倒是日本,常常可見到不同款、不同特色的商品、商店,每回去日本,都有不少收穫」。

他也笑說,日本人做事認真態度可以學習,不過,做生意的那套,擺在大陸,可能行不通。原因是日本人是一個成熟型的社會,制度變遷不大,但是大陸卻是一個變動很快的地方,很多制度是邊做、邊調整。也因此,宜芝多在大陸開設門市店,雖然重視標準化,但是絕不墨守成規,上海行得通的國際化店面設計,來到北京就改走中國風、營造「京味」。


創業重堅持 回過頭來練基本功

蔡秉融說,從前展店,多是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盡快攻城掠地,不過,明年宜芝多的展店步伐要放緩了,「過去我們把東西做好,讓員工穿上漂亮的制服,但是這些都是冰冷的,服務業講求的感受,是指客人眼睛所及、耳朵聽到的,以及感覺到的體驗都是好」,「現在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服務業內涵做出來」。

他舉例,王品集團成功之道,就在於把每道服務化為嚴謹的 SOP,而當服務人員遵守SOP時,又不會硬梆梆,「在SOP中,消費者看到了專業,這是值得學習之處。」話鋒一轉,他也提到,很多連鎖業台商到大陸,往往開了二、三十家店之後,就忘了創業初衷,「大家都知道SOP的重要,但是在你展店到二、三十家時,你的標準化是不是猶如只有一家店時,那樣的到位?」

走過快速展店的年代,蔡秉融決定明年要回過頭來練習基本功,重視人才培育,不要只顧著網羅人才、忘了育才。他也預期,在經過一、兩年的勤練內功、蓄積能力後,接下來的幾年,就是宜芝多再上一層樓的時候到了。

回顧艱辛創業的15年,蔡秉融形容自己就是帶著「台灣牛」的精神,歡喜做、甘願受。他認為,台灣最厲害的就是軟實力,「這些好的創意若能與資金結合,繼續帶到大陸來發展,還是很有用的」,「台灣的服務業真得很厲害,多數的店面都能把服務做得很到位,讓人感受到溫情」。

正如不少大陸民眾形容,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情味,蔡秉融說,很多人都說現在搶進大陸的時機已經過了,但實際上恰恰相反,台灣有最好的人情底蘊,也長於落實服務,「台灣人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以及一顆堅持到底的決心」。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他期盼事業能更加蒸蒸日上,台灣經濟也愈來愈發展,愈來愈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