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森董事長就任周年感言
- 更新日期:109-09-05
林中森董事長就任周年感言
去年9月本人就任海基會董事長時,曾自我期許要「勤快」,雖然我曾擔任海基會董監事,也曾參與「黃金十年、國家願景」有關和平兩岸政策綱領之研擬,對大陸政策並不陌生,但以前因為職務關係未能到大陸,現在則是不能不到大陸,而且這種親身的體驗,是認識、瞭解大陸最快的方式。所以這一年來,我勤跑大陸,本著真誠、效率、同理心、「使命必達」精神,全心全意為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略盡棉薄之力。
也是機緣巧合,當時我上任不到一週,即適逢中秋佳節,透過中秋節台商聯誼座談活動,很快與許多台商領袖結緣。為回應台商期待,一年來,我以熱切的心、勤快的腳,走訪大陸,關懷台商。算一算,至今已率團參訪大陸13次,從東北到華南,從沿海到內陸,從陌生到熟悉,走訪了14個省(包括直轄市)、40個地級城市。期間,除了總統及各級長官耳提面命外,我也不斷向各界先進及台商領袖請益,並與大陸對台系統負責人溝通對話,包括賈慶林、俞正聲兩任政協主席、王毅、張志軍兩任國台辦主任及陳雲林、陳德銘兩任海協會會長,也與14個省市的省級領導會見晤談,前後召開了38場次的台商座談,盡我全力推展兩岸工作,當中更結交了不少朋友。
另外,我深深體會到海基會董事長是個全年無休的工作,時間不夠用是我最大的挑戰。除了日常會務以外,還要接待大量訪賓,週末更常要出席兩岸交流相關活動,例如本年中秋假期,就接待了雲南省委書記秦光榮所率的「七彩雲南寶島參訪團」及湖南省委常委許又聲所率「文化創意參訪團」等。本人上任一年來,本會接待訪賓共557團,其中118團為國外訪賓、137團為大陸訪賓,其餘為國內各界關心兩岸關係發展之訪賓,兩岸和平關係深受國際社會關注與肯定,這些都是兩岸共同努力的成果。
這一年來,雖然忙碌,卻很充實,心中也有四點感想:
一、海基會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優質團隊
海基會是經政府授權,推動兩岸協商、交流、服務的平台,除了陸委會已授權的77項業務,全力貫徹外,還需全力推動本會當前五大重點工作:第一,擴大與深化兩岸交流;第二,推動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第三,完成ECFA後續協商;第四,已簽各項協議執行成果之落實及策進作為檢視;第五,為民眾關切的兩岸事務提供全方位之服務。
本會在有限的人力下,總是全力以赴、使命必達。這一年來,舉凡籌備參訪、舉辦活動、進行協商、交流或為民服務等工作,本會同仁訓練有素,都在極短時間內聯繫安排、備妥資料、一次又一次地達成任務,表現可圈可點,我要給予他們高度的肯定。
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兩岸的和平、穩定、繁榮、發展可以說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期盼,這5年多來的兩岸關係,更証明兩岸共同追求雙贏是明智互利的,也是可長可久的目標。海基會的工作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這一年多來,個人的親身參與讓我使命感更強烈,事實證明目前和平兩岸的政策造福兩岸人民,共享更多福祉。
整體以觀,自2008年5月馬總統就任以來,兩岸關係邁入空前的對等互惠發展,19項協議的簽署,更為兩岸交流合作建立機制,為民眾提供切身相關的便利與保障。兩岸朝和平、穩定、繁榮的方向不斷精進,乃大勢所趨,讓每位民眾分享更多的和平紅利。
因為兩岸互動頻繁密切,無論是空運、海運、旅遊或是經貿合作等各個領域均蓬勃發展、穩健開放。舉例來說,自今(2013)年1月1日起,ECFA早收清單的539項台灣出口大陸產品、267項大陸出口台灣產品全部降為零關稅。
兩岸直航點由50個增為64個,其中陸方54個(有5個屬不定期旅遊包機航點)、我方10個航點。另在我就任時,每週558班,春節後增為616班,今年8月12日兩會換文,決定兩岸客運定期航班每週增為670班;貨運定期航班則由目前每週56班增加到68班,大陸貨運航點由6個增為9個。
又如自今(2013)年3月起,大陸觀光團平均每日配額由4,000人調高至5,000人,陸客來台自由行人數平均每日申請配額亦由1,000人調高至2,000人。陸客來台自由行試點城市,更由13個大幅增加至26個城市。
大陸高中以下學歷已經全部採認,高校(大學)部分,我到任時僅採認985工程41所高校,現已增加採認211工程的高校,合計111所。今年與陸方協商試辦陸生來台「專升本」,又採認了191所骨幹型技職專校學歷,合計採認大陸大專學歷已增為302校。
兩岸貨幣清算制度,已於今年2月正式實施,兩岸金融合作亦有許多重大進展,足見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發展不斷精進,達成互惠雙贏。
此外,本人也甚感榮幸,上任一年之內,躬逢兩岸關係發展迄今兩個重大的紀念活動:一是去(2011)年11月9日的「九二共識」20週年研討會,另是今(2013)年4月29日的「辜汪會談20週年」紀念活動。「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與「辜汪會談,首簽協議」是兩岸人民及政府發揮大智慧,對等尊嚴互惠交流合作,存異求同,擱置爭議,互利雙贏,也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兩岸關係穩定向前的基石。在本會精心籌劃下,兩項紀念活動均邀請馬總統親臨勉勵並宣示當前重要兩岸政策,另有數百位貴賓共同回顧歷史、策勵未來,深具意義。
三、兩岸關係在台灣內部仍是敏感、複雜的議題
今年6月21日,本人在上海與陸方海協會新任陳德銘會長舉行兩岸兩會高層第9次會談,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發表解決金門用水問題之共同意見,決定下次(第十次)兩岸兩會高層會談的6項協商議題。兩會並將於年底召開兩岸已簽協議執行成果之落實及策進作為之檢視會議,共同增進人民福祉。現在兩岸有關單位已就金門用水問題積極展開溝通,兩岸共同成立聯合工作小組,積極推動。
另在兩岸避免重複課稅、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兩岸氣象合作及地震監測等議題亦已舉行多次正式與非正式溝通,順利推進中;至於貨品貿易及爭端解決協議,兩岸經過兩年多來多次協商溝通,已達成諸多共識,若干待協商意見,亦正積極協商溝通,將力爭於年底前達成協議。
雖然服務貿易協議仍在立法院審議,台灣是多元民主的社會,有各種不同的聲音與意見,誠屬必然,尤其是涉及兩岸關係的發展,政府會以最大的包容心、耐心,持續與各界溝通說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ECFA後續重要的協議之一,各方心聲,行政部門相當重視,會加強溝通協調,釐清民眾疑慮,尋求民意支持。
由這一次服貿協議面臨爭議的經驗,我們認為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未來後續協議之簽署,雖然依照國際慣例,在簽署前不會公布文本,但有關的重要內容與方向,仍然應與民眾或相關業界密切溝通。這一觀念,我在大陸參訪時,曾多次向俞正聲政協主席、張志軍主任與陳德銘會長說明溝通,均獲善意回應,相信對未來協議的簽署及生效推動,會有幫助。
四、協助解決台商面臨的問題是海基會的重要工作
兩岸經貿往來非常緊密,去年台灣跟大陸一年貿易總額達1,622億美元,然而近來國際經濟的不景氣,實已影響兩岸各自經貿的表現。這一年來,我接觸了很多台商,看到台商在大陸的成就,我感到欣慰,因為他們代表了台灣經濟實力的延伸,看到台商在大陸的拚搏,我特別地感動,因為這就是台灣人「愛拚才會贏」這種精神的展現。
台商是最殷實的,對台灣有很強的向心力,他們在大陸努力經營多年,為事業打拚的同時,也把台灣的精神和文化都帶到大陸,增進兩岸人民的相互瞭解,是穩定兩岸關係的一股力量。
據統計,這一年來台商協會的數目從127個成長到135個,可以看出台商在大陸仍然不斷地茁壯。但是當我看到許多台商目前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我也會特別關切,海基會做為台商的娘家,當然要做他們最堅實的後盾。
我也多次向張志軍主任、陳德銘會長和大陸各省市的官員表達,在國際經濟不景氣與大陸的經貿結構不斷調整的此時,幫助台商,就是幫助兩岸的就業機會、政府稅收、外匯累積及經濟發展,是互利雙贏的,兩岸政府均應共同扶持,兩岸應彼此合作、優勢互補,方能共創雙贏。
台商向海基會反映的問題,主要包括:協助轉型升級、二代接班、基地移轉、出口轉內銷、融資貸款、土地問題、缺工、以及工資、原物料價格上漲、大陸法規改變的影響,如勞動合同法、所得稅法、社會保險法,這些總體環境的變化,再加上環保標準提升,使台商成本上漲,又逢全球經濟不景氣,在在均使台商在經營發展上,面臨嚴峻之挑戰。另外有關醫療健保、子女教育、服兵役、兩岸婚姻等生活照顧問題,也多有反映。
上述問題,屬於我方政府能解決的,海基會會請主管機關協處解決並予追蹤列管;屬於大陸方政府能解決的,本會也均轉請大陸海協會協調大陸有關部門協處,我也會藉由參訪團赴陸與相關省市領導會面的時候,直接反映並轉請他們關注與提供必要的協助;屬於需要兩岸協商的,本會也會與大陸海協會協調啟動兩岸兩會協商的機制。屬於台商本身應自立自強的,兩岸政府也會共同予以輔導協助。
本會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止,提供文書驗證案件達108,395件,諮詢服務案件179,201件,本會台商服務中心服務案件數亦達12,894件,受理台商人身安全、經貿糾紛案件總計651件,其中涉及人身安全之案件有222件,佔34.10%;台商投訴的經貿糾紛有416件,佔63.90%,均洽請海協會及有關部門儘力協助解決。
結語
一年來各項工作得以順利推展,都要感謝各界大力的支持與鼓勵,未來,我會更加勤快,以最大的耐心、誠意,為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奉獻心力。海基會仍將秉持初衷,從兩岸人民福祉出發,依據政府的授權,對等、尊嚴互惠,加強推動兩岸的交流與合作,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促進兩岸的和平穩定繁榮發展,向前不斷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