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從兩岸服貿協議透視大陸服務業商機

從兩岸服貿協議透視大陸服務業商機

文/賴文平


今年年中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雖然給台灣帶來開放市場壓力,但另一方面,卻使台資服務業者獲取大陸上寬廣的市場空間。後者是兩岸服貿協議最大亮點,也是本文主題。就此,筆者願以自身26年來,實地採訪考察大陸服務業市場的心得,來為業者「透視」兩岸服貿協議帶動的大陸商機。 

關於這項商機,首先應該了解的,是大陸服務業發展軌跡。就筆者長期觀察,大陸服務業發展歷程,可以總結為5大面向。


台商服務業風水快轉

一是「從官本位出發」。改革開放初期,大陸服務業和製造業一樣,也是以國營和集體經營為主體,甚至北京天安門廣場都有國營茶水鋪和照相攤。在這種情況下,大陸服務業經營模式頗具「官本位」色彩,業務內容照官方規劃,有什麼才賣什麼,而不是顧客要什麼就賣什麼。還有從業人員多有公務員意識,作息朝九晚五,對顧客也不貼心。這是大陸服務業的本源和發展起點,到今天,它原先的「官氣」當然已明顯消退,但仍有潛在影響。  

二是「現代化過程趣事多」。近30年來,大陸服務業努力學習,逐步走向現代化,過程中因新老觀念碰撞和磨合,出現了諸多趣事。像90年代初,商業主管部門向業界提倡「顧客是上帝」觀念,竟有店家誇張地掛出「上帝必再來」標語,讓人以為是教堂,其實是把顧客捧上天的意思。那時期,也有一些餐廳採取誇張的迎客模式,鑼鼓喧天或歡呼聲震耳等,以為這樣就可以扣住客人心弦,倒是嚇壞了不少客人。   

三是「金融炒作膽氣很大」。大陸社會的金融活動早就很有衝勁,可說是大陸服務業領域中的一朵「奇葩」。長期以來,新金融機構和新金融業務層出不窮。其中,地方政府、半官方業者、民間金主特別活躍,比國營大銀行還「勇猛」。而這些活躍群體藉基層金融機構或「類金融機構」,所創造出來的金融商品,多得不勝枚舉,像專案集資、投資基金、委託貸款、股權和產權交易、特種商品交易所集中買賣等等,使大陸社會金融活動長期發熱,但也帶來金融風險。

四是「電子商務一馬當先」。電子商務濫觴在西方國家,但中國大陸學習得很快、很徹底,且新創了很多商務新模式。現今大陸電子商務業務規模在全球已數一數二,也是大陸當地商品銷售的主流渠道,交易主體涵括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個人、個人與個人。其近年來的發展態勢,真可說是「異軍突起」和「一馬當先」。     

五是「大陸台商服務業風水快轉」。台商前進大陸服務業已有20餘年經驗,和台商製造業投資大陸歷史一樣長。這麼多年以來,諸多台商服務業種及業態,接續在大陸發光發熱並帶動風潮,但其中大部份都只是引領風騷若干年後,其主流地位就被當地陸資業者所取代,所以叫「風水快轉」。具體業別譬如婚紗攝影、保齡球館、KTV、網吧等。這些行業在大陸的發展,當初都是由台商帶動,台商也曾是相關行業的「領頭羊」,但幾年之後,陸資業者紛紛崛起,且「青出於藍」,把台商的光芒壓下去了。


市場年產值上看40兆元

無論如何,大陸服務業市場目前還在蓬勃發展中,台商只要能掌握潮流,創新經營模式,仍有寬廣的發展空間。這是因為,大陸服務業在整體經濟中「方興未艾」,市場規模還在快速膨脹之中,更何況,台灣和大陸雙方剛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可望對大陸台商發生「加持」作用。     

關於服務業在大陸整體經濟體系的發展空間,可以拿GDP(國內生產總值)結構來作分析。譬如,2012年大陸GDP數額為51.9兆元人民幣,其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產值為23.1兆元,比重只有44.6%,比歐美乃至台灣都低很多。台灣這項比重都已達70%左右。這是大陸政府勢必努力提升的事項。

設若到2020年時,大陸一年GDP能擴增到80兆元(按近年增長率推估),其中服務業產值比重提升到50%,則其產值數額即有40兆元,計比2012年服務業產值淨增近17兆元人民幣,按今匯率,折合美金近3兆元。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擴張幅度,當然會讓中外業者垂涎不已。

而服務業之發展,當前在大陸政策面頗具「戰略意義」,因大陸政府正在努力推動的「調整經濟結構,促進消費內需」,必需要以服務業擴張來帶動和體現。所以,現行的「十二五規劃(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綱要中,有專篇在表述服務業發展方針,標題為「推動服務業大發展」,其中用了「大發展」字眼,表明大陸政府下定決心,要使大陸服務業「騰飛」起來。而該十二五規劃也具體列述了服務業發展之重點類項。生產性服務業類是以金融服務業居首,生活性服務業類則由商貿服務業領頭。(詳見附表一)


服貿協議對比「十二五」       

就在大陸服務業發展形勢「熱氣蒸騰」之際,「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正式簽署了,它給台資業者開了方便之門,使其得以站上大陸服務業市場的「制高點」,及掌握該市場發展的先機,當然也很有利於大陸台商轉型升級,及擴大內銷市場佔有率。

服貿協議是兩岸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續重要協議之一,其洽簽過程中,兩岸雙方參考WTO的GATS(世界貿易組織的服務貿易總協定),進行對等開放之協商,但也考量「兩岸特色」,結果,大陸對台灣開放的幅度及程度,明顯大於台灣對大陸之開放,即大陸開放80項,大部份項目的開放條件,優於大陸對WTO成員的開放承諾。台灣開放64項,且部份項目之開放條件,不及台灣對WTO成員之開放。這表示將來台灣業者進大陸服務業市場,要易於大陸業者之進台灣服務業市場。

關於大陸對台開放之具體項目,以類別分,計從專業服務、通訊服務、分銷服務到金融服務。而其整體商機究竟如何評量?這裡有一項評量標準,就是把兩岸服貿協議對台開放類項,和大陸「十二五規劃」綱要所列服務業發展重點,作「交叉比對」,比對結果,兩者重疊度越高者,對台資業者越有利,因其受到大陸經濟政策和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雙重關照,台資業者發揮空間自然較大。(詳見附表二)


金融和電子商務最當紅  

金融服務,是這次大陸對台開放類項中,相關安排最有層次感及系統性者,有利於台資業者到大陸作全方位布局,堪稱為這次開放之重頭戲。而在大陸十二五規劃綱要中,金融業也位列生產性服務業類發展重點之首。兩者比對之後,可說台資金融業受到兩岸雙方政策雙重關愛,是兩岸服貿協議最大「利多」之所在。

其次,當前非常熱門的「電子商務」行業,包括網路購物業務,也在這次大陸對台開放名單中。而這種行業,在大陸十二五規劃綱要之服務業發展重點裡,也歸屬於生活性服務業類之首位「商貿服務業」,明顯是主流項目。大陸這次對台開放電子商務業,允許台資持股最多55%,但設立地點限於福建省。儘管如此,由於此行業對台開放程度,已顯著優於其他外商所受待遇,所以台資電子商務業者仍興致勃勃。 

此外,當前大陸服務業另有幾大商機熱點,是有利於台方業者搶攻市場的,包括新型生活服務(銀髮照護等)、城鄉商業交流、公家採購等。這些類項都在兩岸服貿協議中,給台資業者開了方便之門。另個角度看,它們也是當前大陸發展服務業之政策重點。

而台資業者在大陸服務業市場的優勢,主要有,兩岸同文同種、台方業者「以人為本」服務意識較強、熟悉全球潮流,以及背後有龐大的兩岸經貿往來規模作依託。其中,兩岸同文同種,使台資業者容易掌握大陸民眾生活習慣,及大陸社會「人情世故」,而其他外商在這方面則是望塵莫及。


台商應注重「揚長避短」

不過,台資業者也有劣勢,主要是,經營人才不足、對大陸法律政令有隔閡、討價還價氣勢較弱、自有品牌不足等。其中,法律問題給台資業者帶來困擾最多,因其經營服務業必需深入當地社會,和陸資機構或大陸消費者之間,一定會發生繁複多樣的法律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台資業者若誤解大陸法律,很容易招惹麻煩。

因此,台資業者在大陸經營服務業,應注重「揚長避短」原則。其較佳經營策略,首先是技術導向。不管經營哪個業種、業態,總要擁有「獨門絕活」,即先進的服務技巧、商業模式或管理方法,如此才能免於被競爭者超越或取代。其次,要有堅強的法律事務後援團隊、要能聯結全球服務業最新熱點、要能活用股權操作以進行合縱連橫、要能與其他台商進行抱團合作、要能充分開發兩岸間生意以作「看家本領」等。其中,股權操作一項,也適合那些不熟悉服務業的製造業者。換言之,和服務業有隔閡的製造業者,實不必勉強經營服務業,只要參股投資也行。

(本文作者為投資中國信息網社長、海基會顧問)

(本文不代表本會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