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落實自經區推動 經濟再起飛關鍵

落實自經區推動 經濟再起飛關鍵


文/王健全

前言

自由經濟示範區(以下簡稱「自經區」)第一階段已開始啟動,也受到各界的矚目。以特別法的通過為界線,「自經區」的推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在「自經區」特別法條例完成立法前為第一階段。在第一階段中,「自經區」先選擇六港一空(包括蘇澳、基隆、台北、台中、高雄、安平等六處港口及桃園機場)為示範地點。

透過六港一空的規劃,以國際化、自由化、開放為主軸策略,企圖為低迷已久的台灣經濟注入新的經濟動能,塑造台灣加入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條件,這也正是台灣經濟再次起飛的絕佳契機。

目前國人對經濟自由化、國際接軌的共識依然不足,故「自經區」規劃的目的,旨在於特定區域內,透過人才、資金、物流的鬆綁,加速市場開放、國際接軌,如證明其開放對國內產業衝擊不大,而且有助於吸引投資,提升台灣經濟的整體競爭優勢,則進一步擴大至全國,落實台灣加速走向自由貿易島的目標。

有鑑於此,本文主要目的在於探討「自經區」內涵及運作,並藉由策略的調整建議,使「自經區」可以有效運作,達成協助台灣經濟快速轉骨之目的。


「自經區」規劃內涵

所謂的「自經區」,意味著「自由經濟」的實踐,它包括第一,自由化:法規、土地、人才、資金的鬆綁、自由化;第二,開放:對海外、大陸市場的開放;第三,國際接軌:包括和世界接軌的投資環境、租稅優惠,因此才能吸引本地及外人投資。當然「自經區」透過內部的局部開放自由化,如果對台灣經濟有利,未來更可擴及全台灣,加速台灣產業的升級轉型,並塑造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條件。其次,「自經區」必須具有示範效果,先在小部分地區實驗再開放,因此,國際醫療、教育與人才培訓、物流可以在某一區域內鬆綁、開放,再觀其後效。依此內涵,金融就比較不易「示範」,因為一鬆綁、開放,會經由某一區域內的網路、操作,擴散至全國,比較不具示範意義(參見圖1)。不過,目前金融的規劃,以金融商品的創新為示範目的,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而更重要的是,「心態」的調整,因為開放、鬆綁會有利部分企業,但也必定會衝擊其他區外的企業及一般民眾,但祇要利大於弊,加上合理的配套,有助於台灣經濟的升級轉型,就應該全力以赴,否則,原地踏步,台灣終將在國際化的潮流中被邊緣化。放眼台灣當前經濟情況,製造業的外移,服務業人才因低薪而出走,企業競爭力差面臨被購併的危機,都是我們不得不下猛藥的關鍵。尤其在景氣低迷之際,缺乏大開大闔的改革,將不足以激勵民眾信心,再造經濟成長契機。


運作方向

欲推動「自經區」,必須有具體內涵、可行的商業模式,才能達成目標。故行政院在區位選擇上,在第一階段規劃了「六港一空」,以及包括蘇澳港、基隆港、台北港、台中港、安平港及高雄港在內的六大港口,加上桃園航空城(一空),並以前店後廠的概念,由過去的淺層加工,演變為結合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做更深層的加工,來延伸價值鏈,提供一步到位服務,吸引國內外投資,為經濟注入活力,在產業的選擇上,第一階段則包括跨國產業合作、農業加工、智慧運籌、國際醫療與金融業等(見表1)。

至於在政策的配套上,則包括海外盈餘區內實質投資免稅、研發抵減及營運總部營所稅減免等租稅優惠,以及白領階級來台居留限制、免報海外所得、前3年薪資半數免稅等開放與延攬人才措施。

就六港一空而言,以海港、空運的結合,前店後廠設計,擴大過去自由貿易港區的淺層加工,提升至深層加工,並納入智慧運籌,更使製造和下游的物流運籌連成一氣,有效的延伸價值鏈,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使「示範區」內可以從上游的研發、設計,到中游的製造,下游的通路貫穿一氣,提供一步到位服務,有助於吸引台商、外商投資,提升經濟動能。

在跨國產業合作上,隨著大陸十二五規劃的推動自主創新、發展自有品牌的規劃,兩岸未來產業將朝既競爭又合作的方向發展。因此,除了兩岸產業合作,吸引台商回流外,更須鎖定國外重量級廠商,為其量身訂做優惠措施,積極吸引歐美日大廠來台投資,引進技術、know-how、新的商業模式,以累積和大陸競爭、談判的籌碼。除此之外,使製造業可以延伸價值鏈,或增加上游的研發設計,或增加下游的維修、通路等,加強製造服務的整合,有助於提升產業的附加價值。

在農業加值上,過去國內農產品直接出口,缺乏附加價值,若能在「示範區」內加工,擴大價值鏈的加值,打上MIT品牌,將可提升利潤,使兩岸農業合作可以具體落實。不過,一定比率的國內原料、加工,以避免大陸廠商或台商抓住漏洞,大舉回流,排擠國內農業的出口優勢,也值得審慎觀察。

在國際醫療上,台灣的全民健保陷入財務困境,透過示範區內的法規鬆綁、人才流動限制,吸引外人來台進行國際醫療,一方面可以增加外人來台觀光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若干醫院降低對全民健保的依賴(國際醫療醫院不可享用健保,或祇能申請一定比率以下的健保),有助縮減健保的虧損。

至於金融業上,金融業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將採雙軌並進,包括投資大陸股市逾30%的境外基金,以及國內投信發行的投資台股外幣計價基金,未來都可在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OSU)銷售,有助吸引外國人及大陸投資人,金融業商機將大增。(見表2)


「自經區」和自由貿易港區的差異

至於「自經區」和目前的自由貿易港區(以下簡稱「自貿港區」)在內涵、運作上有那些差別?

首先,「自經區」分為二階段,除第一階段的中央政府規劃外,第二階段將開放地方政府申請。其次,在功能上,目前的自貿港區雖有前店後廠功能,但祇有淺層加工,而「自經區」則強化委外功能,並結合通關的簡化來擴大深層加工,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第三,在租稅優惠上,除了自貿港區的零關稅、營業稅之外,「自經區」匯回投資及購買國外專利免稅,外籍白領專業人士前3年薪資減半課綜所稅,同時,研發抵減由目前的1年延長至3年扣抵。此外,營運總部匯回台灣投資營所稅祇課10%,以及外商權利金、技術授權免稅。第四,在產業類別上,自貿港區以製造及其關聯服務業為主,「自經區」則包括了服務業的開放、示範。第五,在陸資投資上,陸人投資時,製造業比照外資,服務業部分則參照WTO。第六,中央/地方職權上,自貿港區完全由中央規劃,「自經區」則在第二階段開放地方申設(見圖2)。


推動策略建議

整體而言,「自經區」已為台灣經濟的轉型跨出了一大步,但隨著國際的競爭(如日本經濟特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仁川經濟特區已規劃啟動中)及國人突破「悶經濟」的期待,對「自經區」的寄望甚深,因此,在此提供若干建議,使「自經區」的推動,更達成預期的目標。


一、第一階段

(一)行政命令、規章增修的加速時程

第一階段基本上仍以「六港一空」為架構,不涉及修法部分,但應加速行政命令的增修及放寬規範,例如陸資前進「自經區」投資製造業、服務業等應盡量參照外人來台投資待遇,鬆綁其投資的產業及投資持股比例的限制。目前仍受限制進口的部分大陸農工原料,如果在保稅區內,並以再出口為目的,也應盡量予以開放來台加工。

(二)商業模式的設計及龍頭廠商引進的設計

有成功的商業模式及量身訂做的優惠、配套,才能有效招商引資,達到「自經區」設立之目的。以台北港自由經濟示範區為例,可以定位為跨國供應鏈運轉加值、製造加值及服務貿易加值,並結合資訊流的串聯、租稅障礙的廢除,以及關務效率的提升(參見圖3、4)。同時,邀集可能投資的國內外大廠,了解其困難、意願及配套服務,為其量身訂做優惠,才能落實政策的推動。

(三)土地、勞工問題的解決

由於自貿港區土地的缺乏,加上土地的投機炒作,「自經區」招商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於合理價格土地的取得,或由台糖土地的出租,或填海造地,或設定地上權祇租不售,並可延長至50年、70年,都是可以考慮的作法。此外,基層勞工不足的問題在外勞無法增加供應下,應藉由和技職學校的產學合作、實習及更好的薪水來克服。

(四)中央/地方及跨部會協調

「自經區」係由中央鬆綁法規、開放體制,地方主動提出規劃,兩相配合才能克盡其功。南韓仁川經濟特區中央、地方溝通不足、單一窗口服務未能落實及開發項目重度等弊病,應加以正視並避免重蹈覆轍。因此,地方的縝密規劃、中央法規的鬆綁,密切配合才能達成目標,而其中若干法規、管制鬆綁及行政推動均有賴跨部會的配合協調,值得正視。

(五)前店後廠設計的配套

前店後廠設計擺脫了土地的限制及強化延伸附加價值的內涵,值得肯定。但必須避免人頭公司的登記於「前店」,卻取得行政措施鬆綁,甚至未來租稅優惠、人流物流金流鬆綁的便利。因此,實質投資,或設立研發中心、發貨倉庫等應為取得前店示範企業的必要條件。此外,後廠的委外加工,也必須有財政部關務系統的配套,掌握貨物的流向,才能有效稽核,避免大開關稅減免的漏洞。

(六)時效的掌握

為因應全球景氣的低迷及創造就業機會,各國紛紛提出再工業化的策略,台灣亦積極鼓勵台商回流,如能快速通過「自經區」,並搭配台商回流,吸引外資,將可加持「自經區」,打響振興經濟的第一炮。

(七)執行力的加強

現階段政府被批評最多的在於執行力,如能將「自經區」列為優先努力目標,各部會同心戮力,摒棄成見,才能展現執行力,讓全民重拾對政府的信心。


二、第二階段

(一)特別法的加速推動立法

為了講求時效,第一階段以原有自由貿易港區的格局推動,並附加「前店後廠」由淺層擴大至深層加工,再加上國際醫療、金融業及農業合作的示範,雖有時效,但不夠全面性,尤其在人流、物流、金流、法規的鬆綁及國際接軌的租稅、投資環境營造上,因此,特別法條例的推動立法仍應加速進行,才可完全達成當初「自經區」規劃的效益,並掌握時效性。

(二)爭取地方政府的配合

中央政策的推動,必須取得地方的配合。針對經濟規模、產業發展模式、地方政府誘因設計及潛在廠商投資承諾等指標有效設計,再開放地方政府申設。如此,地方政府將更積極規劃爭取,帶動更多投資、地方繁榮及區域平衡發展。

(三)    除了製造業外,服務業的開放、自由化示範,更是「自經區」成功的精髓應加速規劃、推動,才能發揮綜效

目前,「自經區」內仍以製造結合服務來加值價值鏈的活動,提升競爭優勢做為主要考量,服務業的開放祇有國際醫療、物流,但事實上,台灣服務業產值占GDP 7成,就業人口占6成,但在規模小、市場小及法規重重束縛下,被迫蟄伏而不易脫繭而出。因此,藉由「自經區」的服務業法規鬆綁,人流、金流、know-how的開放,並以大陸、東南亞經濟成長為腹地加速升級轉型,打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也是「自經區」的核心價值。因此,教育、通訊、商業服務等的開放也有其必要性,尤其是藉由「自經區」推動台灣為亞洲人才培訓、創業投資中心,以及台商的連鎖加盟營運總部均有其迫切必要性,值得納入第二階段的開放。當然,服務業主管部會也應配合「自經區」而有產業發展的嶄新思維。

(四)善用嶄新的政策工具

在政府財政拮据下,以往的補助、租稅優惠都難以再持續,未來如何透過鬆綁、行政效率簡化,槓桿民間資源(包括政府資產活化、BOT等),以及主權基金、智慧財產權(IP)管理、股市籌資的鬆綁等,結合自由化、開放與部分嶄新工具採用,才能吸引國內外投資,有效催生自由經濟示範區,以及整體目標的達成。


結語

「自經區」被行政院江宜樺院長視為提升經濟動能、台灣經濟脫胎換骨的重大工程,民間也有高度期待,第一階段方案亦已開始啟動,但欲使其發揮預期效益必須加強商業模式的設計、行政命令、規劃增修時程的加速,土地、勞工問題的解決,以及中央、地方及配合部會協調的加強等。其次,第一階段不涉及修法,故效益、格局的展現仍相對有限,故政府應致力協調、整合,推動第二階段特別法的通過,因此,加速特別法的立法、爭取地方政府的配合,以及善用嶄新政策工具到招商引資,才是「自經區」充分發揮效益,協助台灣產業順利升級轉型的關鍵。

(本文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美國普渡大學經濟學博士)

(本文不代表本會立場)

回頁首